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163章 病虎释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紫禁城的深秋,寒意渐浓。东宫长春殿内,药香依旧弥漫,但太子朱高炽的心,却比这天气更加难以安宁。自从那日在乾清宫向父皇坦诚一切,并得知了四弟那“海外分封”的宏大蓝图后,他虽表面上放下了争储的执念,内心深处却并未完全平静。尤其是对儿子朱瞻基,他更是充满了复杂的担忧。

朱瞻基是他唯一的嫡子,自幼聪慧,被他寄予厚望。然而这孩子性子急躁,自尊心强,又深受京师勋贵子弟风气影响,难免有些骄矜之气。此番被皇祖父几乎是“发配”到天津卫,在四弟手下“学习”,朱高炽实在放心不下。他怕儿子受不得苦,怕他心怀怨怼惹出事端,更怕他无法理解甚至抵触四弟那套全新的规则,最终落得个不堪设想的结局。

恰好,郑和船队凯旋,带来了祥瑞“麒麟”和无数海外奇珍,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一片欢腾。朱高炽便以此为由,向朱棣上奏,言及自己虽病体缠身,亦想一睹祥瑞,感受天朝盛况,并顺道……去看看在天津卫“学习”的太孙。

朱棣看了奏章,沉吟片刻,便准了。他也想看看,这个曾经心高气傲的孙子,在天津卫究竟变成了什么模样。

于是,在一队东宫侍卫和太医的护送下,太子朱高炽乘坐着特制的、减震效果较好的马车,一路颠簸,来到了与他认知中截然不同的天津卫。

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是通知了晟王府。朱高晟彼时正忙于与工部、户部协调郑和带回物资的分配与新年度预算,得知太子兄长前来,便派了小柱子前去迎接安排,言明自己处理完公务便来拜见。

朱高炽并未在意,他的心思全在儿子身上。在小柱子的引导下,他并未进入天津卫核心的工坊区或海军基地,而是直接来到了位于海滨一处相对独立的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营。小柱子解释说,太孙殿下目前正在此进行基础科目集训,这是所有新加入海军体系人员的必经阶段,无人可以例外。

训练营戒备森严,气氛肃杀。即使隔着马车,朱高炽也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极具穿透力的口令声和沉重整齐的脚步声。他让小柱子不必声张,自己则在侍卫的搀扶下,悄悄登上了训练营外围一处地势稍高、可以俯瞰大半个训练场的土坡。

时值午后,秋日的阳光带着一丝暖意,但训练场上的气氛却如火如荼。

首先映入朱高炽眼帘的,是那片巨大校场上,数百名身着统一深蓝色作训服、满头大汗却依旧挺直脊背的士兵。他们正在进行据枪瞄准训练,趴在冰冷的地面上,身体绷成一条直线,枪口指向远处的靶标,纹丝不动,如同泥塑木雕。只有偶尔军官巡视时低声的纠正,才证明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朱高炽的目光焦急地在那些几乎一模一样的蓝色身影中搜寻着。很快,他找到了!

在那片队伍的中间靠前位置,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正以同样标准的姿势匍匐在地。那是他的儿子,朱瞻基!

然而,眼前的朱瞻基,几乎让朱高炽不敢相认!

那个在京师时,穿着绫罗绸缎、出入前呼后拥、眉宇间总带着一丝骄纵之气的皇太孙,此刻却穿着与普通士兵无异的、沾满尘土汗渍的作训服。原本白皙的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甚至有些脱皮。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浮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坚毅。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流下,在下颌汇成水滴,滴落在身下的尘土中,他却恍若未觉,只是死死盯着前方的靶心,眼神锐利如鹰。

他的动作,与其他士兵一样标准,甚至更加用力,仿佛要将所有的精力都灌注到那支冰冷的火铳之中。

朱高炽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了!他几乎无法想象,自己那个连马鞍都觉得硌屁股、射箭怕拉伤手指的儿子,是如何忍受这种枯燥、艰苦甚至可以说是折磨的训练的?

“殿下,”小柱子在旁低声解释,“这是耐力与专注力训练,要求士兵在极端疲劳下,依旧能保持稳定的射击姿势。太孙殿下……已在此训练了整整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朱高炽倒吸一口凉气。他记得儿子以前连站着听半个时辰的经筵都会偷偷扭动身体!

就在这时,训练的哨声响起。士兵们迅速起身,但并非松散休息,而是迅速集合,开始进行障碍训练。

高耸的绳网、深陷的泥坑、摇晃的独木桥、布满铁刺的低桩网……一系列令人望而生畏的设施横亘在面前。

朱高炽看到朱瞻基没有丝毫犹豫,随着口令,如同猎豹般冲出!攀爬绳网时,动作或许不如老兵流畅,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手掌被粗糙的绳索磨破,渗出血迹,他也只是眉头皱了一下,继续向上;跳入泥坑时,污浊的泥水瞬间淹没了他的半身,他毫不在乎,奋力前行,脸上甚至带着一种挑战极限的兴奋;过独木桥时,他几次摇晃险些跌落,却总能险之又险地稳住,最终成功到达对岸……

他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泥浆和汗水,作训服湿透紧贴在身上,勾勒出已然开始显现的、结实的肌肉线条。他大口喘着气,胸膛剧烈起伏,但眼神却越来越亮,那是一种经历了极限挑战、战胜了自身软弱后的自豪与锐气!

这哪里还是他那个手无缚鸡之力、只懂得在诗书上耍小聪明的儿子?这分明是一头正在磨砺爪牙、逐渐显露峥嵘的幼狮!

朱高炽呆呆地看着,忘记了身体的病痛,忘记了周遭的一切。他看着儿子在训练场上奔跑、攀爬、呐喊,看着他和那些普通士兵一样,在泥地里打滚,在极限中挣扎,看着他那张年轻的脸庞上,褪去了所有的浮华与青涩,只剩下属于军人的刚毅与被汗水洗礼过的纯粹。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如同潮水般涌上朱高炽的心头。有心痛,儿子显然吃了很多苦;有震惊,这变化实在太剧烈;但更多的……是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欣慰与释然。

他曾经为儿子的未来忧心忡忡,怕他担不起重任,怕他在这诡谲的朝堂中迷失自我。但现在,他看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或许不需要困在紫禁城的方寸之地勾心斗角,而是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博取功名,开创局面的道路!

“下一个科目,刺刀术!准备!”教官冷酷的声音响起。

只见士兵们迅速装上刺刀,随着口令,开始练习突刺、格挡、劈杀。动作凶狠凌厉,杀气腾腾。

朱瞻基手持上了刺刀的火铳,眼神冰冷,每一次突刺都全力以赴,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吼声,仿佛面前真有生死之敌。那气势,那血性,是朱高炽从未在儿子身上见过的!他甚至从中,隐约看到了二弟汉王朱高煦年轻时那股子悍勇的影子,却又多了一份四弟高晟所带来的、那种基于纪律和技术的冷静。

训练终于结束,士兵们拖着疲惫不堪却依旧保持着队列的身体,走向营房。朱瞻基走在队伍中,虽然满脸倦容,腰背却挺得笔直,与身旁的战友低声交流着什么,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容?那是一种经过共同磨练后产生的、质朴的战友情谊。

朱高炽没有立刻现身,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土坡上,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语。

小柱子在一旁轻声道:“太子殿下,太孙殿下自来到天津卫,从未以身份自居,所有训练科目皆与普通士兵一同完成,甚至更加刻苦。王爷曾言,玉不琢,不成器。太孙殿下……是一块璞玉,如今正在被雕琢成器。”

朱高炽缓缓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和汗味的空气,再缓缓吐出。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所有的担忧、疑虑、不甘,都已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种彻底的、如同秋日天空般明澈的释然。

“回吧。”他轻声对侍卫说道,声音带着疲惫,却更有一种放下千斤重担后的轻松。

他没有去见朱瞻基,他觉得此刻不需要。儿子的路,已经在他眼前清晰地展开,那是一条充满艰辛,却也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道路。他这个做父亲的,或许能给的不再是储君的尊位,而是默默的支持与祝福。

当他乘坐马车离开训练营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金红。他回头望去,那座肃杀的军营在暮色中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而他的儿子,正在这熔炉中,褪去凡铁,逐渐显露出精钢的锋芒。

“或许……父皇和四弟是对的。”朱高炽靠在柔软的垫子上,喃喃自语,“这大明江山的未来,真的不在那座小小的紫禁城里……瞻基,你的天地,在那里。”他望向窗外那无垠的大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纯粹属于父亲的、欣慰而期待的笑容。

他那颗因久病和权力斗争而疲惫不堪的心,在这一刻,仿佛也随着儿子那蜕变新生的身影,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