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151章 锦衣暗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同朱能、张辅舰队一同抵达壹岐岛的,除了数万传统水师官兵外,还有一批身份特殊、行动隐秘的人物——来自锦衣卫的缇骑。他们奉有皇帝的密旨,职责便是近距离观察汉王朱高煦在东征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评估其忠诚、能力、以及……这支由晟王朱高晟打造的“新军”的真实面貌。

这些锦衣卫,皆是精挑细选的好手,善于伪装、潜伏、打探。他们混在庞大的船队中,身份各异,有的是普通水手,有的是低级军官的亲随,甚至有人扮作了随军的文书或工匠。登岛之后,他们便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利用各种身份作掩护,开始悄无声息地执行他们的使命。

然而,当他们真正踏上这片被新军控制的土地,开始近距离接触这支传说中的军队时,这些素以冷静、铁血着称的天子亲军,内心所受到的震撼与冲击,比朱能、张辅等将领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让他们感到不适的,是这座基地无处不在的、严苛到极致的秩序与纪律。传统的明军军营,虽然也有营规,但难免存在各种松散、混乱甚至腐败的现象,这恰恰是锦衣卫们最容易渗透和获取信息的环境。但在这里,一切都不同。

营区划分清晰,功能明确,不同区域的士兵通行都需要查验身份腰牌。哨兵警惕性极高,盘查严格,几乎没有空子可钻。士兵的作息、训练、甚至用餐,都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整齐划一到令人发指。他们试图与一些看似普通的士兵搭话,却发现这些士兵虽然对普通百姓还算客气,但口风极紧,对于军队内部的事务,尤其是涉及装备、部署等敏感信息,几乎闭口不谈,只会用“不清楚”、“有规定”等话语搪塞,眼神中却带着一种让锦衣卫们都感到心悸的警惕与审视。

更让他们感到无力的是,这支军队似乎有着一套独立于传统大明军政体系之外的、极其严密的内保系统。那些被称为“教化使”的文职军官,不仅负责思想教化,似乎也承担着部分监察军纪、防范奸细的职责。他们时常与士兵谈心,了解思想动态,任何可疑的苗头都可能被迅速上报。而那些基层的士官和士兵,似乎也普遍具备极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保密意识,想要从他们口中套取有价值的情报,难度极大。

然而,真正让这些锦衣卫暗探感到心神骇然、甚至生出一丝绝望感的,是他们亲眼目睹的、这支新军所装备的武器与进行的训练。

一名扮作工匠助手的锦衣卫,有幸被分配去协助维修一块损坏的营区栅栏,恰好靠近一处被划为实弹射击训练场的区域。他躲在材料堆后,偷偷观察。

只见一队陆战队员,正在进行火铳射击考核。他们使用的,并非锦衣卫熟悉的、需要火绳点燃、装填繁琐的老式鸟铳或三眼铳,而是一种造型奇特、结构紧凑的燧发枪(“靖海二式”)。装填速度之快,令他瞠目结舌!更可怕的是其射击的精度与稳定性。

“砰!砰!砰!”

清脆而连贯的射击声响起,百米之外的木质人形靶上,弹着点密集地分布在胸口要害区域!这绝不是传统明军火铳手那靠运气和数量覆盖的射击所能比拟的!

随后,他又看到了小队战术演练。士兵们以三人或五人为一组,利用地形,交替掩护,前进、射击、迂回……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如同一个整体。尤其是在近距离,他们枪口上那寒光闪闪的三棱刺刀瞬间卡上,组成的刺刀丛林,更是散发着一股惨烈的杀气,让这名经历过不少风浪的锦衣卫都感到脊背发凉。

“这……这若是近身搏杀……”他不敢再想下去。他深知,即便是锦衣卫中最精锐的力士,在面对如此训练有素、装备如此精良的小队时,恐怕也占不到任何便宜,甚至可能被轻易绞杀。

另一名混入后勤队伍、负责搬运物资的锦衣卫,则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了仓库中存放的、部分备用武器和装备。那堆积如山的、制式统一的定装纸壳弹;那保养得油光锃亮、散发着金属冷光的备用枪管和刺刀;那整箱整箱、标注着“白药”、“金鸡纳霜”、“驱虫粉”字样的药品;甚至还有那些他完全看不懂用途的、被称为“爆破筒”、“信号火箭”的奇怪物件……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对“军队”的认知范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装备更新,而是一整套从单兵装备到战术思想,再到后勤保障的、彻底的、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而最让他们感到无力乃至恐惧的,是那两艘停泊在海湾中的钢铁巨舰——“定远”和“镇远”。他们无法靠近,只能远远眺望。但那如同山岳般的庞大舰身,那狰狞的炮塔,无一不在提醒他们,这支部队所拥有的,是足以改变海战规则、甚至影响国与国之间力量对比的终极武力。

一名负责汇总各方信息的锦衣卫小旗官,在夜深人静时,于隐秘处写下了他平生最为艰难,也最为震撼的一份密报:

“……职等登岛数日,所见所闻,实乃惊心动魄,远超想象。汉王所部,绝非寻常官军可比,其军容之盛、器械之精、纪律之严、士气之旺,堪称亘古未有!”

“兵卒所持火铳,乃燧石击发,装填迅捷,射程及精度远超旧铳,更兼刺刀犀利,远近皆宜。士卒皆着统一劲装,器械制式,号令严明,行进坐卧,皆有法度,如臂使指。”

“营垒坚固,布局得法,医护之善,尤令人咋舌,伤者竟多能痊愈,不见以往营中哀鸿遍野之惨状。”

“而海上‘定远’、‘镇远’二舰,尤属骇人听闻!铁甲覆体,炮塔巍然,实非木船所能抗衡。少贰家水军之覆灭,绝非侥幸。”

“此军上下,于汉王敬若神明,于晟王……则感佩如再生父母。其忠诚之心,恐难动摇。”

“窥一斑而知全豹,天津卫所蓄之力,深不可测。晟王殿下之能,恐非常理可度。此番东征,胜负之数,恐已无悬念。然,此等强军,若……”

写到这里,他停下了笔,墨点滴落在纸上,晕开一团黑渍。他不知该如何继续描述内心那深重的忧虑。这支强大到令人绝望的新军,固然是大明之福,可以扫荡群丑,扬威海外。但其完全独立于旧有体系之外,且对汉王、尤其是对那位神秘的晟王殿下有着如此高的忠诚度,对于朝廷,对于皇帝陛下,会不会有威胁。

他最终没有写下那僭越的担忧,只是如实记录了所见的一切,然后将密报以最机密的方式封存,等待着合适的时机送回京师。他以为,这份密报一旦呈送御前,必将在大明最高权力层掀起惊涛骇浪!不知道的是皇家的变革以及超过历朝历代的亲情和信任,在大明朝是独一份的。

这些锦衣卫暗探,如同闯入巨人国度的侏儒,在壹岐岛上,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与震撼。他们带来的监视任务,在这支焕然一新、强大到超越时代的军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他们所能做的,只剩下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这一切,然后将这份沉甸甸的、混合着惊叹与忧虑的震撼,带回那座遥远的紫禁城。

而汉王朱高煦,对于这些暗中的眼睛,并非毫无察觉。他只是不屑一顾,甚至乐见其成。他就是要让这些朝廷的耳目,亲眼看看,他和他四弟所掌握的力量,是何等的强大!他要让这煌煌天威,通过他们的口和笔,传回朝廷,震慑所有潜在的宵小与反对者!这,本身就是他战略的一部分。但他不知道得去锦衣卫更多的目的是为了监视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