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北大井人 > 第64章 假期及工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覃允鹤攥着那张印着红章的3天假期审批单,走出党委办公室时,脚步比来时轻了半截。他没回运销公司——怕撞见老王或是李副经理,见面难免有点尴尬——绕了段远路,往家属院后门的小卖部去。货架上的商品码得满满当当,他指尖扫过一排烟盒,挑出两条父亲常抽的哈德门,又拿起一罐老式桃酥——母亲还念叨“现在的桃酥不如从前酥了”,指尖触到罐身冰凉的铁皮纹路,眼眶忽然轻轻热了。

长途汽车驶离城区,窗外的白杨树成排往后退,阳光透过玻璃落在腿上,暖得让人犯困。覃允鹤靠在椅背上,心里在想老科长那张写着“做事要实,待人要诚”的纸片。他在想审计时李副经理支支吾吾的模样、王经理冷得像冰的眼神、总经理阴沉着的脸,所有这些,断断续续冒出来,心里像堵着团浸了水的棉花,闷得喘不上气。可一想到父母会在村口老槐树下盼着,那点闷又悄悄散了些——在公司受的委屈,到了家总能被一碗热汤、几句絮叨熨得平平整整。

老家还是老样子:土坯墙围的小院子,院角立着母亲去年栽的月季,花期过了,枝叶倒还精神;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着烟,铜烟杆斜夹在指间,见他从车上下来,烟杆“咚”地磕在石阶上,起身时连腰背都直了些,皱纹里全是笑:“咋才到?你妈昨天就把玉米粥的料泡上了。”

母亲拉着他的手往屋里走,掌心糙得磨人,却暖得烫。灶台上的大铁锅冒着白汽,玉米粥的甜香飘满了屋,咸菜坛子旁摆着个玻璃罐,里面是他爱吃的腌辣椒——红通通的椒身裹着层白芝麻,是母亲特意按他的口味腌的。“路上累坏了吧?先喝碗粥垫垫。”母亲端着碗热粥过来,瓷碗边还沾着点玉米碴。

这3天,覃允鹤没提半个字公司的事。白天跟着父亲劈柴、修整院子里歪了的篱笆,木柴劈裂的脆响里,倒比在办公室里踏实;晚上坐在炕头听父母说村里的新鲜事:东头老张家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西头老李家的母猪下了八只粉嘟嘟的崽,谁家的白菜今年长得比脸盆还大……那些琐碎的话像个暖炉,烤得他心里熨帖。直到临走前一晚,母亲坐在灯下缝他的旧衬衫,顶针在指尖转了圈,突然摸着他胳膊上的旧疤说:“你在外头别太犟,受了委屈别憋在心里。咱家人老实,不跟人争,但也不能让人欺负得太狠——家里永远是你的退路。”

覃允鹤鼻子一酸,赶紧把脸扭向窗外——月光洒在院子里的月季上,影子轻轻晃。他点了点头没说话,怕一开口就带了哭腔。母亲总是什么都知道,却从不多问,只在最恰当的时候,递上一句能暖到心里的话。

回到公司的那天早上,覃允鹤起得格外早。他没让干部科长送,自己拎着个装着搪瓷水杯、旧笔记本的布包,慢悠悠往集体办公室走。那间办公室在行政楼的最角落,窗户对着围墙,墙外是片荒草地,风一吹就沙沙响,像有人在低声絮语。屋里摆着三张旧桌子,桌面的漆皮掉得斑斑驳驳,只有靠门的位置坐着位姓赵的大姐,正戴着老花镜整理文件,指尖还夹着枚回形针,听见脚步声便抬了头。

“你就是覃经理吧?”赵大姐先开了口,声音带着点熟稔的温和,又赶紧补充道,“这几天办公室没人,你刚过来可能还不清楚——书记生病了,前儿个已经住院了,主任家有事,休了探亲假回了老家,会计呢,也去省里参加业务学习了。”她顿了顿,抬手拢了拢耳边的碎发,语气里多了点无奈,“现在啊,就我一个人在这儿守着,帮着盯盯日常的文件。”说着,她指了指靠窗的那张桌子,“那是你的位置,之前是老张坐的,他上个月刚退休。桌上的灰我昨天擦过,你要是嫌不干净,抽屉里有块新抹布。”

覃允鹤放下布包,走到自己的新工位前。桌面上确实有擦过的痕迹,但抽屉一拉开,还是能看见层薄灰,里面留着半本撕到三月份的旧日历,某一页的日期上画着个小小的“√”——或许是老张孙子的生日,或许是他退休的倒计时。

他掏出自己的笔记本放在桌上,封面是运销公司去年发的,上面还印着“煤炭运销专用”的黑字。看着这行字,再看看眼前冷清的办公室,心里突然空落落的——在运销公司时,他的桌子上永远堆着客户名单、煤场报表、催款记录,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煤屑味,忙得脚不沾地,却踏实;可这里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连时间都好像走得慢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