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 国务院
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拿着关于德国高调邀请日本外相商讨“防共合作”的最新简报,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容。他对着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核心顾问们说:
“先生们,希特勒和近卫文麿这出‘防共’双簧戏,唱得可真是热闹。但他们骗不了我们。什么‘防御共产主义’?这不过是遮羞布!德国和日本正在迅速靠拢,形成一个旨在瓜分世界的侵略性轴心。他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苏联,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我们所代表的自由世界和海洋秩序。一旦这个轴心形成,他们将试图封锁整个欧亚大陆,将美国排除在外,最终挑战我们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利益。”
他放下简报,目光锐利地看着赫尔:“科德尔,我们不能坐视这个危险的联盟成型。现在是时候给东京,特别是给那些还在犹豫的‘稳健派’,泼一盆冷水,让他们清醒一下了。”
“您的意思是?”赫尔问道。
“发表一份措辞极其严厉的公开声明!”罗斯福斩钉截铁地说,“要以国务院的名义,明确警告日本政府:美国将把任何形式的日德军事同盟或紧密政治合作,视为对西半球安全及美国在太平洋根本利益的‘直接威胁’!要求日本立即停止与德国的结盟谈判。同时,你要亲自召见日本驻美大使,当面重申这一警告,态度要强硬,要让日本人明白,跨过这条红线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当日下午,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厅
记者们蜂拥而至,他们已经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面色严肃地走上讲台,没有寒暄,直接宣读了那份简短却分量极重的声明:
“美国政府已注意到德国与日本之间正在进行的高级别政治磋商。美国政府必须明确指出,任何旨在将日本与欧洲法西斯政权捆绑在一起的军事或紧密政治同盟,都将被美国视为破坏太平洋地区现状与稳定、威胁美利坚合众国安全及利益的敌对行为。美国政府敦促日本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立即停止此类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结盟谈判。”
声明虽未直接提及制裁,但“敌对行为”、“严重后果”等词汇的警告意味已昭然若揭。现场一片哗然,闪光灯亮成一片。
国务院会客室,经典一幕上演
声明发布后不久,日本驻美大使(堀内谦介大使)被紧急召至国务院。在庄重而压抑的会客室里,赫尔国务卿面无表情地坐在主位,大使则恭敬地坐在对面。
赫尔以冰冷的外交辞令,重申了声明中的立场,并强调这是罗斯福总统的亲自指示。他要求大使立即将这一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东京内阁。
整个过程被事先安排好的官方摄影师全程记录。最经典的一张照片定格在:身材高大、表情严峻的赫尔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施加无形的压力;而日本大使则微微低着头,神情专注而凝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认真地聆听着赫尔的“指示”。这张照片完美地捕捉到了当时的力量对比——美国作为强国的严厉警告与日本的被动接受。
舆论风暴骤起
次日,威廉·伦道夫·赫斯特旗下的报系以及其他主流媒体,都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事件。赫斯特的报纸更是使用了极具冲击力的标题:
《美国划下红线!国务卿赫尔严正警告日本》
《赫尔召见日使,勒令东京停止结盟德国》
报道配发了那张“赫尔训示,日使俯首”的经典照片,并详细解读了声明中的强硬措辞,将其渲染为美国对日本扩张野心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正面摊牌”。舆论一片沸腾,公众和国会中的干预主义情绪空前高涨。
东京的震惊与压力
警告声明和那张极具象征意义的照片传回东京后,在日本内阁和军部引起了轩然大波。近卫文麿和松冈洋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美国的态度比他们预想的要强硬和直接得多,这彻底打乱了他们试图利用对德结盟作为外交筹码的算盘。海军派更加坚定了避免与美冲突的决心,而陆军派则更加愤怒,认为美国是在干涉日本内政。但无论如何,罗斯福的这一记重拳,迫使日本必须重新评估与德国结盟的巨大风险。
罗斯福政府通过这次精心策划的外交行动,成功地向全世界、特别是向日本宣示了美国的立场和底线,将德日勾结的危险性置于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为后续可能升级的对抗做好了舆论和外交准备。太平洋上的博弈,陡然升级。
东京,街头 & 首相官邸
东京街头,陆军的煽动与失控
“美利坚鬼畜!滚出亚洲!”
“反对美国经济侵略!”
“美国正在抢走我们的饭碗!”
在陆军省新闻班和右翼团体的精心策划与煽动下,东京、大阪等主要城市的街头很快聚集了大量“自发”的游行人群。人群高举着反美标语,情绪激动。东条英机等陆军激进派的目的很明确: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外部,特别是美国身上,为将来可能采取的更强硬对外政策(尤其是南进)制造“民意基础”。
一些极端分子甚至试图冲击美国驻日大使馆,高喊着侮辱性口号,并向使馆院内投掷石块和燃烧瓶。万幸的是,负责使馆外围警戒的日本警察(受内务省管辖,相对中立)反应迅速,及时制止了更严重的冲突,并逮捕了带头闹事者,避免了一场不可收拾的外交灾难。但现场弥漫的暴戾之气和反美狂热,已足以让外界触目惊心。
首相官邸,近卫与松冈的绝望
首相官邸内,气氛与街头的狂热截然相反,充满了冰冷的绝望感。
近卫文麿看着窗外传来的游行照片和报告,脸色惨白,手指因愤怒和后怕而微微颤抖。他对着坐在对面、同样面如死灰的外相松冈洋佑,声音沙哑地说:“疯了…东条英机他们彻底疯了!他们这是在把帝国往绝路上推!煽动这些毫无意义的暴民情绪有什么用?除了激怒美国人,让我们在外交上更加被动之外,能换来一滴石油还是一颗子弹?!”
松冈洋佑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一拍桌子,罕见地失态咆哮:“八嘎!东条这个马粪!这个只知道喊打喊杀的上等兵!他脑子里除了‘突击’和‘玉碎’还有没有半点战略思维?!我们在这里殚精竭虑,像走钢丝一样在德美之间周旋,试图为帝国寻找一线生机,他却在国内拼命拆台!他是不是非要看到美国对我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让我们的战舰变成港口里的废铁,他才满意?!我真想和他来个武士决斗,一刀劈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都是稻草!”
近卫文麿疲惫地摆摆手,示意松冈冷静:“现在说这些气话没用。陆军已经绑架了部分民意,我们如果强行压制,只会引发更大的内乱。当前最关键的是,如何应对这个烂摊子,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
他走到地图前,眉头紧锁:“现在我们是两面受压。国内,陆军在不断捅娄子,挑衅美国。国外,德国里宾特洛甫一天三封电报,催促我们尽快派代表团去柏林签订盟约,态度越来越不耐烦。我们到底去,还是不去?”
松冈洋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着对策:“去柏林,等于公开与美国为敌,罗斯福很可能立刻启动全面禁运,帝国战争机器有瘫痪的风险。不去柏林,又会彻底得罪希特勒,我们未来的技术援助和战略呼应都会受影响。这根本是死棋!”
近卫文麿沉默良久,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务实的、甚至是无奈的光芒:“我们没有选择,只能继续‘拖’!以静制动,看美国人的下一步行动。”
他做出了决断:“松冈君,你听好:我们按兵不动。你继续与德国方面周旋,就说帝国正在积极筹备,但因美国压力巨大,需要更隐秘的安排,建议推迟访问或改为秘密接触,总之就是拖延时间。”
“那我们的底线是什么?”松冈问。
“底线就是美国人的实际行动!”近卫斩钉截铁地说,“如果美国人因为这次的骚乱和陆军的挑衅,真的开始削减甚至停止对我们的石油、废钢铁出口配额,那就说明罗斯福已经下决心要卡我们的脖子了。到那时,我们就被逼到墙角了,只能孤注一掷,立刻去柏林与德国结盟,借助德国的声势,或许还能让美国有所顾忌,或者为南下抢夺资源争取最后的机会。”
“但是,”近卫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如果美国人这次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仅限于外交警告,并没有在实质性的贸易禁运上采取行动,那就说明罗斯福还不想彻底撕破脸,他还留有余地。那我们就绝不能去柏林!我们就对德国说,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应和巨大的国际压力,帝国政府不得不暂缓公开结盟计划,但愿意通过秘密渠道保持紧密合作。我们必须优先确保战略物资的供应!”
近卫文麿的最后策略,是一种典型的“骑墙”和“观望”,将决策权抛给了美国。这既是无奈之举,也体现了其试图在绝境中寻求一丝生路的挣扎。他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了对手的“反应”上。
“我明白了,首相阁下。”松冈洋佑沉重地点了点头,“这就像一场豪赌…赌的是罗斯福的耐心和战略定力。”
“没错,一场豪赌。”近卫文麿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赌赢了,帝国或许还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赌输了…那就是万劫不复。而现在,我们只能祈祷,美国的那位轮椅上的巨人,不会因为东条英机那群蠢货的挑衅,而失去最后的耐心。”
就在这种内部倾轧、外部压力、前途未卜的极度焦虑中,日本这艘航船,在近卫文麿的操控下,继续沿着一条左右摇摆、随时可能倾覆的航线,滑向命运的深渊。而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华盛顿,等待着罗斯福的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