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 > 第150章 刘备援徐犯琅琊,贺戏定策阻泰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 刘备援徐犯琅琊,贺戏定策阻泰山

曹操在出兵徐州的时候,陈留太守夏侯惇留守兖州东郡,负责带着陈留和东郡的兵,去平原挨刘关张的大逼兜。虽然夏侯惇吃了亏,但这个动作是必须做给袁大盟主看的。

曹洪、于禁留守昌邑,于禁还负责继续练兵。

张辽、许褚率军屯驻于豫州沛国,准备在徐州下邳的丹阳兵主力北上之后,直取彭城、下邳等地,捅他陶谦老儿的腰子。

至于征讨徐州的大军,黄忠和夏侯渊是先锋,曹仁跟随在曹操身边掌中军,乐进、李典也被曹操带走,典韦自然不用说了,那肯定是不离曹操左右。

至于高顺的陷阵营,也被曹操带在了身边。

若是刘备的军队从济南国进入泰山郡,然后穿泰山郡而过,进入琅琊国,怕是琅琊国内各城刚插上的曹字旗,要全部撤下了。

所以,如果贺奔要调动昌邑的兵马去拦截从泰山郡穿行的刘备(泰山郡的臧霸指不上),只能靠留守昌邑的曹洪和于禁。

此刻,贺奔和戏志才俩人站在地图跟前愁眉苦脸。

戏志才突然一抬头,盯着贺奔:“原来疾之也有如此发愁的时候啊?”

贺奔叹气:“我又不是神仙,岂能不发愁?”然后抬头和戏志才对视,“志才兄,如今局面,该当如何?”

戏志才捏着自己的小山羊胡,思索片刻:“主公大军目前在东海郡,留守琅琊国的兵马数量不多。应立刻给主公去信,告之刘备来援徐州之事。”

“然后呢?”贺奔盯着地图上东海郡和琅琊国的位置,“主公会不会分兵挡之?”

戏志才微微点头:“会,主公一定会先消灭刘备的援兵,然后再集中兵力,围攻郯城。等到彭城、下邳的丹阳兵主力北上,两地防备空虚之时,张辽和许褚将军便可直取此二郡。”

“道理是如此……”贺奔皱着眉毛,“可放刘备从泰山郡穿行而过,若是刘备军至琅琊国之时,主公还未来得及分兵挡之……”

确实,这个时候的消息传递都需要时间,此刻刘备搞不好已经进入泰山郡内了。

若是将这个消息送到曹操军中,且不说信使也需要时间。等到曹操收到消息,分兵去挡刘备的时候,怕是刘备已经在近在咫尺了。

“时间。”贺奔一脸严肃,“我们需要的是时间。”然后看向戏志才,“以时间换空间。”

“时间?换空间?”戏志才一脸迷惑,这个说法他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他马上便明白这句话的用意何在,

“疾之的意思是……派兵迟滞刘备,为主公分兵北援争取时间?”戏志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但随即又浮现忧虑,“此计虽妙,但昌邑兵马本就不多,还要防备其他不测。若分兵北上,能担此重任者……”

曹洪?于禁?

贺奔和戏志才对视一眼,戏志才抢先一步开口:“于禁!于文则!”

然后,戏志才捻须解释:“子廉要留守昌邑,动弹不得。文则用兵严谨,最擅守御。此番进兵,非为歼敌,而在迟滞。让他依仗泰山郡险隘,层层设防,最是稳妥。”

贺奔陷入左右为难当中。

说实话,戏志才说的对,现在堪当大勇的将军,只有曹洪和于禁二人。

曹洪确如戏志才所说,他必须留在昌邑,这里是曹操的大本营,必须有一位“重量级”的将军在此镇守。

而且按照戏志才对曹操的了解,曹操留曹洪在昌邑镇守,出征之前,肯定有叮嘱过“不可离昌邑一步,更不可离疾之一步”之类的话语。

因此,只有于禁能领兵阻击刘备。

那么,让于禁领兵去阻击刘备……

嘶……

首先,客观一点说,于禁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帅才。他治军严整,法令如山,他麾下兵马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在曹营诸将中仅次于高顺的陷阵营。

由他执行“阻碍刘备行军速度”这种需要极高纪律性和耐心的任务,确实再合适不过。

他绝不会像某些骄兵悍将那样,因一时冲动而坏了全局大计。

可贺奔一想起对面还有关羽,心里就犯愁。

二爷威震华夏的时候,水淹七军,淹的是谁的军?不就是他于禁嘛!

“我会和于禁将军一同出兵。”戏志才的声音传入贺奔耳中,原本陷入沉思的贺奔瞬间回过神来。

“志才兄,你……你说什么?”贺奔下意识问道。

“我说,我会和于禁将军一同出兵。”戏志才重复了一遍,语气平静却坚定。

贺奔猛的摇头:“不可!志才兄,主公留你在昌邑,就是为了让你养病。你身体尚未痊愈,岂能经得起军旅劳顿?此事万万不……”

“疾之!”戏志才打断贺奔的话,“疾之啊,你这是关心则乱。正因为文则此去关系重大,才更需要有人在一旁参赞军机。”

他手指在地图上泰山郡的位置上一指:“文则将军善于守御,但应变非其所长。若刘备使出什么意想不到的手段,恐会措手不及。有我在旁,至少能及时识破对方计谋。”

见贺奔还要反对,戏志才正色道:“疾之,你且听我一言。你速让夏侯惇将军给袁绍去信,告知袁绍,那刘备已离开平原。袁绍若进兵平原,则刘备无心恋战。”

此言一出,贺奔眼前顿时一亮!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这一层!

刘备之所以能南下救援徐州,是因为他的根据地平原郡相对安全,背靠盟友公孙瓒,旁边还有田楷。

但如果他的老巢受到威胁呢?

“我这就修书给元让,让他立即联络袁绍!”贺奔说完,转念一想,又发现一个问题,“只是……袁绍未必会立即出兵。远水难救近火,泰山郡这边的危局,还是要靠文则先行抵挡。”

戏志才从容点头:“所以我更要去。到时两军阵前,我会告知刘备,袁绍已知他平原郡空虚之事。刘备家小部曲皆在于平原,若听闻袁绍进犯平原,焉能不急?军心一乱,其势自衰。”

眼看贺奔似乎还有话说,戏志才继续劝说到:“疾之,我与文则北上迟滞刘备,你在此统筹全局,联络各方。如此,必可化解此次危机。”

话已至此,贺奔知道再劝阻也是无用。

他紧紧握住戏志才的手,郑重说道:“我会让文则点齐三千兵马,明日一早先行出发。”

昌邑守军不过五千人,戏志才听闻贺奔要于禁带三千人走,默默摇头。

“刘备除去留守平原的兵力,估计此行率兵至少五千。我与文则,带三千人去,和带一千人去,效果是一样的。”戏志才一脸平静,“泰山郡的臧霸有一万兵马,虽然战力堪忧,可也能壮壮声势。”

贺奔注视戏志才许久:“此计甚险……”

戏志才微笑回应:“兵者,诡道也。正因其险,方有奇效。”他指着地图上泰山郡的崇山峻岭,“此地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正宜用疑兵之计。疾之放心,我只需一千精兵,便可让刘备举步维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