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儿工夫,典韦黑着脸回来了。
往马车跟前一站,一张口,那话里话外都是“俺不高兴”这四个字。
马车窗户再度推开,曹操微微眯眼:“怎么这副样子?我不是给了你一百人去剿灭贼寇、拯救客商去了么?怎么,打输了?”
也难怪曹操会这么问,在他的印象里,典韦都打不过的劫匪……
是不是姓吕啊?
典韦摇摇头:“不是,主公,俺没打输。”
曹操往窗户边凑了凑:“那怎么一副打输了的样子?出什么事儿了。”
典韦一脸不高兴:“俺过去的时候,那股子贼寇已经被人打败了。”
贺奔听见了,没忍住笑出声。
曹操一回头,贺奔急忙解释:“典将军是性情中人,这次扑了个空,心里不痛快也是人之常情。”
曹操闻言,也觉好笑,转回头问典韦:“哦……那是何人所为?莫非是路过的官军?”
典韦瓮声瓮气地回答:“对,是那个姓孙的娃娃。”
姓孙的娃娃?嗯……
曹操回忆了一下,突然想起来了。
“哦,定是那孙伯符!”曹操一拍脑门,“肯定是他!”然后看向贺奔解释道,“孙伯符耐不住性子,我就让他带着本部兵马,在兖州境内四处巡查,有找到那漏网的贼寇,就顺手剿了。没想到,在这里还遇见他了!”
果然,不远处一队骑兵朝着这边疾驰而来,想必就是孙策了。
毕竟曹操是现在孙策的主公,这路上遇见了,过来拜见一下也是应该的。
孙策果然是少年英雄,一身银甲白袍,纵马而来,在马车前数丈处利落的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动作一气呵成。
马车内的贺奔,看向孙策的时候,也是忍不住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就这一套马上的功夫,是真特么的帅啊!
只见孙策快步走到车前,对着车窗后的曹操抱拳行礼:“末将孙策,拜见主公!”
曹操看着他,眼中满是欣赏,笑着虚扶一下:“伯符不必多礼。方才,可是你剿灭了那股贼人?”
“正是末将!”孙策抬起头,脸上带着些许得意,“末将巡哨至此,恰遇贼寇为祸,便顺手除了。”
旁边的典韦不服气的哼了一声。
这个时候,孙策也看到了马车内的贺奔,顿时惊喜道:“原来疾之先生也在,末将孙策,拜见先生!”
贺奔笑着回应:“伯符将军,数月未见,英气更胜往昔!”
“先生过誉了!”孙策忙抱拳谦逊,然后转向曹操,“主公,此间贼寇已清,前方道路畅通无阻!”
“好好好。”曹操笑着点头回应,“伯符辛苦,若无其他事,不如与我一同返回昌邑。这些时日以来,你清剿各地贼寇,可是有不少人在说你的好话呀!”
一番寒暄之后,车队继续前行。
孙策率部跟随,典韦拉着个臭脸。
马车内,曹操还在感慨:“贤弟啊,当初是你让我救下孙文台,结个善缘。没想到,贤弟此举,让我得如此猛将。”
贺奔倒是很谦虚:“孟德兄,以后来投奔你麾下的贤才猛将,只会越来越多,你得适应。”
这话不假,如今曹操的名声,简直就是没法儿说了。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贼的时候,只有他追击董贼,想要救回天子。
以己吾县一县之兵,救东郡于水火。
又以东郡一郡之兵,救兖州于危难。
领兖州牧之后,更是夙兴夜寐,剿匪安民,整顿吏治。
兖州境内,竟隐隐有了几分乱世中难得的安宁景象。
就冲曹操现在的名声,来投奔他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就如同贺奔所说的——孟德啊,你得适应。
“贤弟此言,是为兄听过最舒心的奉承。”曹操抚掌大笑,开心极了。
乱世之中,名声,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也是进步的阶梯。
你看那董卓的名声,人人都骂一句国贼,啊忒!
你看那吕布的名声,呵呵,三姓家奴,卖主求荣——啊对,他不光卖主,他连部下都卖,虎牢关前,被一无名老卒用箭指着,为求活命,竟然把自己麾下的张辽和高顺绑了送到敌营去。
也对,他连义父都杀,何谈忠于部下?
还有袁绍,其实名声也不如当初那么好了。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表现拉胯也就算了,谋取冀州之后,又逼的原来韩馥跑到张邈那里,坐实了其“外宽内忌”的恶名。
相比较之下,曹操,现在谁见了,不得尊称一声“曹公”?
谁还敢说什么赘阉遗丑?来,你到兖州来说,你站在兖州大街上喊一句“曹操不过是赘阉遗丑”试试。
所以,贺奔也是十分感慨的说道:“孟德兄啊,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这句话被曹操听在耳中,他却莫名的想到了另一句话。
得疾之者,得天下矣。
……
从东武阳到昌邑,路途可不算近,尤其是这次是浩浩荡荡的车队,加上为了照顾贺奔的身体,所以车队行进的速度一直不算快。
十几天后,车队才依稀看到昌邑的城墙。
抵达昌邑之后,曹操马上带着贺奔去看为他安排的新住处。
在己吾的时候, 贺奔住在一个单独的小院儿里,距离曹操的住处距离很近,但毕竟不是挨着的。
在东武阳的时候,曹操直接把贺奔安排在太守府的隔壁,还在院墙上开了一个门,方便随时去看贺奔。
结果这次到了昌邑,曹操直接在州牧府邸里辟出一部分来,作为贺奔的住所。
贺奔看着这一切,也是在感慨……
好啊,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了,住的地方离工作单位也是越来越近了。
抵达昌邑第三天,曹操在州牧府邸议事厅内召见麾下文武,贺奔和许久未见的众人也算是见了面,然后,就看到曹操给他安排的雅座……
一般来说,主公议事儿,文武分坐两排。
如果是在议事厅内,就一人一张席子,面前摆个小案子。
如果是在军帐中,就一人一个小胡床,也就是长的特像马扎的那种坐具。
至于贺奔的雅座,就是在文臣之首的位置上,摆着一张软榻,而且距离曹操的主位也是最近的。
听听,别人都是席子,就他贺奔是一张可以侧卧的软塌。
贺奔都快哭了,我上辈子上学的时候都没坐过距离讲台这么近的雅座,没想到穿到到古代了,竟然坐在了距离自家老大这么近的位置上。
这个距离该怎么形容呢?
就比如,曹操五天没洗脚,那贺奔一定是第一个闻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