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 > 第84章 贺疾之坐堂理事,小霸王初至麾下(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 贺疾之坐堂理事,小霸王初至麾下(二)

在进太守府之前,孙策已经得知东郡太守曹操出兵顿丘,目前东郡由郡丞贺奔主事。

所以,在见到贺奔的第一面之后,孙策便主动抱拳行礼:“故乌程侯、长沙太守孙文台之子,孙策,拜见贺郡丞。”

声音清朗,姿态呢,也是不卑不亢。

然后,是孙策身旁那和孙策年龄相仿的少年:“庐江周瑜,拜见郡丞。郡丞,我们之前见过。”

再有,便是孙策身后那几位。

一位面容坚毅、目光如电的这中年将领(虽然穿着便衣,可那武人气质是藏不住的)抱拳道:“末将程普,拜见郡丞。”

紧接着,又有两位气势彪悍的武将上前。

“末将黄盖,拜见郡丞!”

“韩当在此,见过郡丞!”

贺奔看着眼前这阵仗,心中依然震撼。

程普、黄盖、韩当,加上已经阵亡的祖茂,这可都是孙坚麾下最核心的将领呐!

尤其是前三位,那更是历史上东吴的开国功臣。

哦,对了,还有英气勃勃的、帅气仅次于我贺疾之的周瑜……

我勒个亲娘嘞……

众人做完自我介绍,孙策再度挺直脊背开口:“先父临终前,命策投奔曹公,言曹公乃当世英雄,必能继承先父讨逆之志。策虽年少,亦知国仇家恨,愿在曹公麾下效力,他日必手刃仇敌,以慰先父在天之灵!”

孙策话音方落,他身后的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便踏前一步,声如洪钟:“程普\/黄盖\/韩当不才,愿随少主效命曹公,共讨国贼,以报先主知遇之恩!”

这儿就要注意程普、黄盖、韩当三人说话的艺术了。他们称呼孙策为少主,就等于是表明的身份:我们是孙家军,唯孙策马首是瞻。

贺奔就静静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而他这平静无波的表情被孙策等人看在眼里,众人心中不禁暗赞,这位贺郡丞果然是气度不凡呐,面对我们这般阵仗,竟能如此泰然自若,想必是见惯了风浪的人物。

其实吧,贺奔看似淡定,魂儿已经走了好一会儿了。

他cpU已经烧了。

我勒个去!

这是要把江东班底直接搬来曹营吗?

以后赤壁大战哪集还拍不拍了?

草船借箭哪集还演不演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以后也没了呗?

那萌萌还用得着站起来么?

……

孙策不光是带着三大旧部和好兄弟周瑜来投奔的。

在荆州被刘表袭击后,孙坚麾下的兵马群龙无首,一部分在孙坚侄儿孙贲的带领下,扶送孙坚的灵柩,并投靠了实力强大的袁术。

另一部分,也就是孙坚当年在长沙亲自招募的数百老兵,对孙坚及其继承人孙策忠诚度极高的那一批人,他们选择遵循孙坚遗命,跟随孙策一起投奔曹操。

现在贺奔需要判断一件事。

孙策带着这几百人来投奔曹操,他……会不会盯上曹操的东郡。

如今曹操带着大军在外,东武阳作为东郡的治所,这里只有两千兵马驻守。若是孙策想趁机夺取东武阳做栖身之地……

那他就是傻波一。

曹操是领大军在外,可若是东武阳有失,曹操麾下大军顷刻之间便可杀回东武阳。

况且这段时间以来,曹操在东郡到处剿灭贼寇,安抚黎民百姓,百姓对曹操也很是拥戴。

孙策就算发动江东传统技能偷袭东武阳,他也守不住城。

也就是说,他是真心来投了。

周瑜心细如发,显然是看出了贺奔的顾虑,在贺奔为孙策等人设置的接风宴上,主动提出,请贺奔在城外为孙策带来的这数百将士划出一片区域,供这些将士们安营扎寨。

好一个周公瑾,如此心细,不愧是相貌仅次于我的美周郎。

贺奔看向孙策和周瑜的方向:“那伯符、公瑾二位,可否已在城中觅得住所?”

一旁喝酒的郭嘉,听到贺奔这么询问,斟酒的动作微微停顿。

孙策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回答:“策既已投曹公,便是曹公麾下之将,一切行止,自当听从曹公安排。曹公不在,东郡大小事务,皆由贺郡丞安排,策自当效命。便是住在郡守府衙之内,为郡丞执戟守夜,策亦无不可!”

这番回答过后,郭嘉看向孙策的目光也变了。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前来寄人篱下的落魄少年,而是一个能屈能伸、深明大义、且胸怀丘壑的少年英雄。

此子,未来可期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贺奔则是沉默了片刻之后,缓缓开口。

“程普、黄盖、韩当三位将军。”贺奔说道。

程普、黄盖、韩当三人瞬间起身,面朝贺奔,双手抱拳。

“三位将军,可率本部将士于城南划地立营,一应粮草辎重,皆由郡府调拨,与曹公麾下诸军同例,绝不使将士们有匮乏之忧。”

程普、黄盖、韩当三人看向孙策,目光中带着请示。

孙策立刻领会,他站起身,对三位将军郑重下令:“程公、黄将军、韩将军,贺郡丞之令,便是军令!自即刻起,我军一切调度,皆遵郡丞安排,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 三位将军这才轰然应诺,声音中再无疑虑。

贺奔又将温和的目光转向孙策与周瑜。

“至于伯符与公瑾……”贺奔略作思虑,“你二人,白日可于军营中统领部曲,操练兵马,我绝不干涉。大丈夫立世,功名需在马上取,我盼二位早日练就一支无敌锐旅,他日随曹公扫荡不臣,以慰文台将军在天之灵。”

“我会在城中为伯符与公瑾准备好府邸,军营苦寒,伯符又是我主故友之后,岂能让你宿于营垒?”贺奔一边说,一边走到孙策身旁,“伯符,文台将军将你托付曹公,曹公又将东郡托付于我,若是让你执戟守夜,我贺奔岂不是让千里马拉车、使宝剑劈柴的愚人?”

然后,贺奔用只有孙策和他身边周瑜能听到的声音,悄悄说道:“他日,必让你亲手斩下那刘表的头颅,以告慰文台将军在天之灵。”

……

当时,孙坚侄儿孙贲带着一部分孙坚旧部去投靠袁术的时候,孙策也并没有阻止。

因为孙策知道,那是乱世之中,保全那些跟随父亲征战的部属的最好机会。

其实,孙策也是带着一种“分散投资,双线下注”的想法的。

同意孙贲投袁术,是因为袁术是当时最近、最强的庇护伞。孙坚阵亡后,他的旧部瞬间成了无主孤军,处境极其危险。投奔袁术,是这支溃军在乱世中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最现实的选择。

而孙策投奔曹操,除了因为是孙坚的遗命之外,还因为周瑜告诉他,曹操是比袁术更值得投资的“潜力股”,他也十分相信周瑜的判断。

而不管是同意孙贲投袁术,还是孙策自己投曹操,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复仇和复兴。

可惜啊,孙策和周瑜遇上贺奔这个开挂了的。

冷静下来的贺奔已经清楚的知道,孙策这种人物,复仇是动力,自立才是目的。

他投奔曹操,是现阶段的最优选择,但绝非永久归宿。他是一把绝世好剑,但也极度危险,随时可能伤及持剑者。

孙策啊,孙策。

我完全清楚你是什么人,我完全知道你未来会成就什么。

我不会试图改变你的本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会利用你的现在,为你我共同的目标(打击曹操的敌人)而服务。

同时,我也会竭尽全力,延缓,甚至阻止你未来成为曹操心腹大患的那一天。

没有人能阻止我的躺平计划,孙策,你也不行。

周瑜,你也不行。

大乔、小乔?

哼,我我我我我……我身子骨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