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421章 实验启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1章:实验启动

辰星医院专门划出的独立病区内,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一种无声的紧绷感。崭新的仪器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与窗外江城温暖的晨光格格不入。

约翰·哈里森站在临时改造的数据中心内,看着他的团队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般开始运转。他的得意门生,金发青年凯文·李,正动作麻利地拆封一台便携式高效液相色谱仪,眼神里闪烁着近乎狩猎般的兴奋。

“德里克,环境温湿度确认无误吧?我可不想数据出来有任何借口被对方质疑。”凯文头也不抬地问道,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生化专家德里克推了推厚厚的眼镜,紧张地盯着手中的温湿度计和空气质量检测仪:“温度23.1摄氏度,湿度45%,pm2.5指数12……符合标准。但是凯文,这里的市电稳定性我需要持续监测,任何波动都可能影响光谱分析的精度……”他絮絮叨叨,如同呵护婴儿般调整着那台价值不菲的质谱仪。

统计学家马克·罗素则安静得多。他已经打开了随身携带的三台高清显示器,上面快速滚动着复杂的统计模型和空白的数据表格。他扶了扶金丝眼镜,对约翰说:“约翰,受试者随机分组代码我已经复核了三遍,双盲设置没有问题。但我们需要确保辰星方面提供的制剂批次稳定性,任何微小的成分波动,在群体数据上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约翰双手抱胸,下颌线绷得很紧。“他们承诺每一批制剂都会留样,供我们随时抽检。林辰……”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他至少在表面上,展现了配合的姿态。”

这时,病区的自动门滑开,林辰和苏沐雪走了进来。林辰依旧是一身简单的休闲装,与周围白大褂和西装革履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苏沐雪则是一身干练的白色西装套裙,气场强大。

“各位,早上好。”苏沐雪率先开口,声音清晰而专业,“按照协议,首批一百名II型糖尿病志愿者已经完成最终筛选和知情同意书签署,目前正在等候区。这是他们的匿名基线资料。”她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递给马克。

马克接过,迅速翻看起来,眼神专注。

林辰的目光则扫过那些嗡嗡作响的精密仪器,最后落在约翰身上:“哈里森博士,可以开始了吗?”

约翰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开始吧。”他指向旁边一个恒温保险箱,“按照流程,请提供今日份的‘消渴方’制剂,我们需要进行首次成分分析和随机编码。”

楚瑶从林辰身后走出,手里提着一个标准的医用冷链箱。她今天穿着一身白大褂,神情冷静,将一个密封的玻璃瓶递给德里克。“这是今日批次,制备记录同步发到各位邮箱。全程监控录像开启,符合Gmp规范。”她的语气不带任何情绪,纯粹的公事公办。

德里克几乎是抢过瓶子,立刻和凯文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少量墨绿色的粘稠液体注入不同的样品管中,放入各种仪器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键盘敲击声。

与此同时,在护士的引导下,第一位受试者走了进来。是一位五十岁左右,面色有些晦暗,身形微胖的中年男性,名叫王志强。他显得有些紧张,不断搓着手。

“王先生,请不用紧张。”林辰走上前,语气温和,示意他坐下,“我先帮你诊个脉。”

王志强依言伸出手腕。林辰三指搭上,眼帘微垂,神情专注。片刻后,他睁开眼,对旁边的楚瑶低声说了几句。楚瑶迅速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脉沉细,舌淡苔白,伴有明显乏力,腰膝酸软……辨证为脾肾气虚型。”

这一幕落在约翰团队眼中,凯文忍不住低声嗤笑:“看吧,又是这套虚无缥缈的‘气’,数据呢?客观指标呢?”

马克则冷静地记录着:“干预组,编号001,入组时接受传统医学评估,记录内容:脉象、舌象、主观症状……”

林辰对王志强的低语并未停下:“王先生,除了按时服药,您最近要特别注意,睡前用温水泡脚,忌食生冷甜腻,尤其冰镇啤酒要暂时戒掉。”

王志强连连点头:“哎,好,好,林医生,我都听您的。”

随后,王志强在护士的指导下,服下了由马克系统随机分配、经过德里克快速基础毒理筛查(结果显示无常见急性毒性成分)的药剂——可能是制剂,也可能是安慰剂。他佩戴上持续血糖监测仪,并在指定时间点被抽取了静脉血,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等一系列指标。

整个过程严谨、刻板,充满了现代医学的仪式感。

紧接着是第二位,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李娟。她看起来焦虑很多。“医生,我这个血糖老是反复,西药吃了胃不舒服,听说你们这里……”

林辰同样仔细诊脉,观舌,然后温言道:“肝郁气滞,影响了脾胃运化。药会帮你调理,但你自己也要放宽心,少生气,晚上可以去公园散散步。”

李娟听着这接地气的嘱咐,焦虑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约翰看着这一幕,眉头越皱越紧。他走到林辰身边,趁着间隙,语气带着压抑的不满:“林医生,我必须提醒你。这是一次严谨的临床观察,不是你的个人门诊!你对每个患者说这些与核心干预无关的‘建议’,会引入不可控的混淆因素!这严重违背了试验方案的控制变量原则!”

林辰刚刚给一位老人按揉了一下肩膀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他收回手,看向约翰,眼神平静:“哈里森博士,在你们看来,他们只是编号和数据点。但在我眼里,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的体质、情绪和生活困境。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我给出的饮食起居建议,是治疗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身体的状态更适合吸收药力,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本身就是‘消渴方’起效的重要环节。”

“你这是混淆概念!”约翰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我们要验证的是药剂本身的效果!不是你的心理安慰和那些无法量化的生活指导!”

“无法量化,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无效。”林辰的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如果剥离了这些,只留下一瓶冰冷的药汁,那测试出来的,还是真正的中医吗?还是你们想象中的、可以被你们标准框住的‘植物药提取物’?”

“你……”约翰一时语塞,脸色涨红。他发现自己在逻辑上竟然难以瞬间驳倒对方。这种基于完全不同医学哲学的碰撞,让习惯了单一标准的他感到一阵无力般的恼怒。

凯文在一旁插话,语带嘲讽:“说得真好听,无非是增加变量,为将来数据不理想找借口罢了。”

楚瑶立刻上前一步,目光锐利地看向凯文:“李女士,我们记录了你所有的‘建议’,包括对王先生说的‘忌生冷’,对李女士说的‘少生气散步’。这些都会作为‘个体化辅助调理方案’录入数据库。在最终分析时,马克博士完全可以将这些作为协变量进行处理,评估其影响。除非……你们对自己的统计模型没有信心?”

马克推了推眼镜,终于从屏幕上移开目光,看了楚瑶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和欣赏。这个年轻的女人,不仅懂医,还懂统计学。“楚医生说得对,理论上可以纳入模型。但这会极大增加分析的复杂性。”

“科学不正是为了处理复杂性而存在的吗?”林辰淡淡反问。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操作仪器的德里克忽然发出一声低呼:“咦?这……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只见色谱仪的屏幕上,代表制剂成分的峰图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远超一般化学药物的简单峰形。

“初步检测……至少含有超过一百种不同的化合物信号!”德里克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而且……而且这些化合物的极性范围分布极广,从强亲水性到强亲脂性……这……这根本不符合常规药物研发的逻辑!这简直是一锅……一锅成分不明的混合物!”

凯文凑过去一看,也倒吸一口凉气:“而且批次间……天啊,林医生,你们是怎么保证这么多成分每批都稳定的?这怎么可能做到!”

恒温箱里另外几瓶随机抽检的制剂,在快速检测下,虽然主要峰群一致,但在细微的峰高和峰面积上,确实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异。

约翰猛地看向林辰,眼神锐利如刀,仿佛抓住了致命的把柄:“林医生,请你解释!成分如此复杂且批次间存在波动,你如何保证疗效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这就是你所谓的‘科学’?”

面对质疑,林辰的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他看着屏幕上那复杂无比的峰图,如同欣赏一幅瑰丽的画卷。

“中药复方,本就不是单一化学成分起作用。”林辰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讲究君臣佐使,协同作用。你们看到的‘不稳定’,在中医看来,是因为每一批药材都汲取了不同的天地之气,蕴含微妙的差异。而高明的药师,会通过配伍和工艺,让这些差异在整体疗效的框架内达到动态平衡,甚至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这种‘微调’本身就是优势而非缺陷。”

他顿了顿,目光迎上约翰逼视的眼神:“至于安全性,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和我们前期大量的毒理实验数据已经证明。而疗效……哈里森博士,我们之所以坐在这里,不正是要用你们认可的‘最终结果’——那一百名志愿者三个月后的身体状况,来证明这种‘复杂系统’的有效性吗?”

“现在,”林辰指了指窗外,那里,志愿者们正有序地接受着各项检查,“实验已经启动。最终的答案,不在我的解释里,也不在你们仪器的峰图里,而在他们身上。”

约翰死死地盯着林辰,胸膛微微起伏。他预想过很多种情况,却没想到在第一天的第一个环节,就在对方最薄弱的“成分控制”上,被一种他无法理解的理论硬生生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