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贞关于“蕃息计划”的决定,虽然在议事厅里被强行通过,但引起的余波,却远未平息。

当天晚上,几位德高望重的王家族老,就联袂来到了王贞的书房。

为首的正是白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五族老,王翰。他算是王珀的堂弟,王贞的叔辈,在家族里威望极高,他觉得计划没问题,但也不好如此露骨。

“贞儿,你跟叔公说句实话,白天那个‘蕃息计划’,你是不是……只是一时冲动?”王翰屏退了左右,开门见山地问道。

他深受儒家教育熏陶,还是不愿相信,自己看着长大的,一向以稳重着称的侄子,会做出如此离经叛道的事情。

“叔父,您觉得,我像是在冲动吗?”王贞亲自为几位老人沏上茶,语气平静地反问。

王宗翰看着他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睛,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这孩子是认真的。

“贞儿啊!”王宗翰痛心疾首地说道,“我们王家,虽然是武勋起家,但也是诗书传家啊!你父亲最看重的,就是‘仁义’二字!我们对内,设立荣养堂,善待功臣。对外,我们北上抗契,保家卫国。所以,天下人才归心,我王家才有今日之盛!”

“可你现在,要在倭国行此等禽兽之举!让一个国家,伦常尽丧,人人如畜。这……这与仁义二字,背道而驰啊!

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天下人会如何看我们王家?他们会说,我们王家,就是一群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虎狼!到时候,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这位老人的话,说得情真意切。旁边几位族老,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家主,五爷说得在理!”

“我王家在这地界立足百年,靠的就是‘诚信’‘仁义’的名声,多少朋友是冲着这两个字来的,不容易啊!”

“为了一个区区的倭国,把人家亡族灭种,传出去别人怎么看我们?说我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败坏了我王家百年的清誉,这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几位族老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劝王贞三思,句句不离家族的名声与过往的体面。

王贞静静地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搭在案几边缘,没有打断任何人的话。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张带着焦虑的脸,像是在认真听着每一句谏言,又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直到厅内的声音渐渐平息,所有人都看向他,等着他拿主意。

王贞才缓缓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指尖捏着杯沿,轻轻吹了吹杯口的热气,白色的雾气升起,模糊了他眼底的神色。

片刻后,他放下茶杯,声音平和地开口:“各位叔父,各位族老。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家族的名声确实重要,百年基业也容不得半点差池。”

这句话一出,厅内不少人都松了口气,以为他听进了劝。可没等众人缓过神,王贞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一字一顿地问道:“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王家,所谓的仁义,是对谁而言的?”

众人都是一愣,仁义还要分对谁而言吗,仁义不就是对所有人的!

“我们对江南的百姓仁义,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子民,是我们力量的根基。我们善待他们,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种地,为我们做工,为我们上战场。”

“我们北上抗契,保家卫国。保的是谁的家?卫的是谁的国?是我们汉家的国!我们出钱出武器,打跑了契丹人,天下汉人,都念我们的好。我们王家的商品,才能在北方,畅通无阻。这背后,也是利益。”

“我们的仁义,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有范围的,有对象的!是对我们的同族,对我们的子民,对那些能为我们带来利益的人,我们才讲仁义!”

王贞的声音陡然拔高:“可倭人呢?他们是什么?”

他不等众人反应,便重重拍在案几上,字字铿锵:“他们是我们的同族吗?不是!我们流着中原的血,他们偏居海外荒岛,连语言习俗都天差地别,算哪门子同族?

“他们是我们的子民吗?现在还不是!”他向前倾了倾身,语气里带着一丝冷冽,“眼下他们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是我们尚未驯服的族群,连向我们称臣的资格都没有,何谈子民二字?”

说到这里,王贞顿了顿,出了一口气,又坚定的道:“那他们是什么?我告诉你们,他们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猎物!更是我们王家在海外,能亲手占领的第一块殖民地!

“对敌人,对猎物,对一块等着我们去征服的土地,你们跟我讲仁义?讲纲常?难道要等他们反过来咬我们一口,才知道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吗?”

王贞说到这里,忍不住冷笑了一声:“各位叔父总说要守着仁义纲常,可乱世之中,对敌人讲仁义,就是对自己人残忍。

等哪天倭人举着刀杀到家门口,难道我们还要跟他们讲你我应当和睦相处?”说着,那抹冷笑更深了些,“到时候,别说百年清誉,怕是连王家的根基,都要被这些仁义给拖累得一干二净。”

“我们是商人,是军阀,是开拓者!不是开坛讲经的佛祖!更不是普度众生的菩萨!”

一番话,说得几位族老,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反驳。因为王贞说的,都是事实。

王贞缓了口气,语气也放缓了一些。

“各位叔公,我知道,你们是担心家族的名声。这一点,我也考虑过。”

他站起身,走到书房的窗边,指着外面那片灯火辉煌的坞堡。

“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经营一个好名声?是为了让别人夸我们是好人吗?”

“不是!”

“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的统治,更加稳固!”

“名声,只是我们用来实现利益的工具!而不是我们被束缚住手脚的枷锁!”

“只要我们对内,继续施行仁政。只要我们江南的百姓,依旧安居乐业。那我们的‘仁义’之名,就不会倒。至于我们在海外,对那些异族,做了什么……谁会在乎?”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我们王家,能一直胜利下去。那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被后人,解读为‘英明’和‘伟大’!”

王贞转过身,看着已经被他说得有些动摇的族老们,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论点。

“我们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不用这个‘蕃息计划’,我们用最‘仁义’的方式,去统治倭国。结果会怎么样?”

“我们会得到一个,人口虽然稀少,但却保留着自己完整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倭国。他们嘴上,会对我们感恩戴德。但他们的心里,会永远记着,我们是怎么屠杀他们的祖先,侵占他们的土地的。”

“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反抗!他们会像一头永远也喂不熟的狼,时时刻刻,都想着从背后,咬我们一口!”

“为了镇压他们的反抗,我们将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将是一个无底洞!”

“而‘蕃息计划’,虽然听上去,有些……不那么体面。”王贞斟酌了一下用词。

“但它,却能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民族,他们还有民族认同感吗?一个从小靠着王家的粮食长大,看着王家的旗帜敬礼,说着我们汉语,学着我们文化的民族,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倭人吗?”

“不会了!”

“再过两三代人,他们就会从里到外,都变成我们王家最忠诚的子民!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去挖矿,为我们去打仗,甚至去开拓更遥远的土地!”

“他们会以自己身上,可能流着王家某个水手的血,而感到骄傲!他们会把王这个姓氏,当成神一样来崇拜!”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得到的,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属于我们王家的新倭国!”

王贞说完,整个书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最终王翰长叹了一口气,他站起身,对着王贞,深深地鞠了一躬。

“家主……老朽,明白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和释然。

“此事,就按家主的意思去办吧。只希望……后世的史书上,不会骂我们王家,是断子绝孙的恶魔。”

王贞看着自己这位叔父,那瞬间苍老了许多的背影,心中没有丝毫的波澜。

史书?

他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史官。

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