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门外那个尖细的声音,瞬间刺穿了院内里刚刚缓和下来的空气。

居然宫中传谕。

他额角才擦干的冷汗,几乎是立刻又冒出了一层新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脚刚送走怒气冲冲的辽阳郡王,后脚宫里的人就到了。

这时间点,卡得未免也太巧了。

巧合得,就像是有人在门外听完了他和李多祚的全部对话。

王缙的妻子李氏,从堂屋里探出头来,一张脸上写满了惊恐。她用眼神无声地询问着自己的丈夫,这又是怎么了。

王缙(王秀)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她回屋里去,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出来。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确保没有一丝褶皱,然后迈着沉稳的脚步,穿过小院,再次走到了那扇沉重的木门前。

“吱呀——”

门被拉开。

门外站着一个中年宦官,身着一尘不染的青色窄袖长袍,头戴软脚幞头,身形清瘦,面容光洁。

他身后,是两名手持长戟的禁军士兵,甲胄在月光下反射着森冷的光。

更远处,巷子口,停着一辆并不起眼的青帷小车。

那宦官的目光在王缙身上一扫而过,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你,就是王缙?”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居宫廷的威严,每个字都咬得清晰无比。

“下官正是王缙。”

王缙躬身行礼,姿态无可挑剔。

宦官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咱家姓高,宫里的人,都叫咱家高力士。”

王秀心里猛地一震。

高力士!

这个名字在唐代历史上,分量可太重了。

虽然现在的他,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宦官,但未来,他可是权倾朝野,连太子和公主都要礼让三分的“内相”!

是李隆基最信任的心腹!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王秀脑中闪过,让他心脏的跳动都漏了一拍。

高力士并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

“王校尉,跟咱家走一趟吧。”

“圣上,要见你。”

圣上要见我!

这五个字,像五道惊雷,在王秀的脑海里轰然炸响。

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

被宗楚客的人抓走,被武三思的人审问,甚至是被李多祚的人保护起来。

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这把火,竟然这么快就直接烧到了皇帝的面前!

这已经不是越级打怪了,这是直接跳关打最终boSS啊!

“公公,这……深夜召见,不知所为何事?”

王缙的声音里,恰到好处地带上了一丝惶恐与不解,这是一个普通小官该有的正常反应。

高力士的嘴角,勾起一个微不可察的弧度。

“见了圣上,你自然就知道了。”

他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王校尉,请吧。圣上还在等着。”

王缙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

他回头看了一眼漆黑的屋子,然后转过身,迈出了院门。

坐上那辆青帷小车,车帘被放下,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车厢里很干净,点着一小炉安神香,味道清雅。

高力士就坐在他的对面,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车轮压过青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单调声响。

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这声音,还有王秀自己那越来越响的心跳声。

他脑子里疯狂地运转着,模拟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对话。

面见皇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错一句话,都可能万劫不复。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王校尉,到了。”

高力士的声音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

王缙走下马车,一股专属于皇宫的,威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眼前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一处颇为雅致的阁楼。

楼前种着几杆翠竹,月光洒下,竹影婆娑。

这里不像是处理政务的前朝,更像是皇帝私下里休憩的后苑。

高力士领着他,走上阁楼。

脚步落在木质的台阶上,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阁楼的二层,灯火通明。

一个身影,正负手站在窗前,凭栏远眺。

他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身形不算高大,但那背影,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圣上,王缙带到。”

高力士躬身禀报道。

那身影缓缓转了过来。

那是一张略带疲惫,却又难掩英气的脸。

正是刚刚复位不久的大唐天子,李显。

而在他的身边,还站着另一个人。

一个身穿紫袍,面容阴鸷的中年官员。

兵部侍郎,宗楚客。

宗楚客看着王缙,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冷笑。

果然,这是一个鸿门宴。

王缙立刻跪倒在地,身体微微发抖。

“罪臣王缙,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把一个被吓破了胆的小官,演得淋漓尽致。

李显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审视。

“你就是王缙?”

“罪臣在。”

“抬起头来。”

王缙依言抬头,但目光不敢与皇帝对视,只是看着皇帝脚下的地面。

“你那份奏疏,朕看了。”

李显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他扬了扬手,高力士立刻将那份奏疏,递到了他的手中。

“宗爱卿说,你不过一介武库小吏,却能写出如此惊世之策,定是受了他人指使,妖言惑众,意图染指朝政。”

李显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他说,指使你的人,就是辽阳郡王,李多祚。”

“王缙,你可认罪?”

来了!

最致命的质问来了!

宗楚客嘴角的冷笑,愈发得意。

这道题,无解。

承认,就是攀结党羽,图谋不轨。

否认,就是欺君罔上,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李多祚提拔上来的。

王缙(王秀)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但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猛地一个头磕在地上,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陛下!罪臣冤枉!”

“罪臣与辽阳郡王,只有提携之恩,绝无私下授意!”

“这份奏疏,字字句句,皆是罪臣之心血!是罪臣身为大唐子民,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本分!”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阁楼里回荡,带着一股悲愤的决绝。

宗楚客冷哼一声,正要开口驳斥。

李显却摆了摆手,制止了他。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王缙。

“哦?你的心血?”

“那你跟朕说说,你是如何‘心血来潮’,能预见千里之外的姚州,会生叛乱的?”

王缙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回陛下!罪臣在武库署当值,终日与故纸堆为伴。罪臣翻阅了自高宗朝以来,所有关于西南边疆的战报、图籍、风物志。”

“罪臣发现,姚州之地,民风彪悍,与朝廷素有隔阂。而近几年来,当地官员横征暴敛,屡屡上报祥瑞,实则早已民怨沸腾!”

“罪臣将三十年来的降雨、收成、赋税、兵乱数据一一比对,以星象之术推演,以人心向背为引,最终得出结论——”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姚州之乱,不在天时,而在人和!若朝廷不加干预,三年之内,必生大乱!”

“而今年,就是最危险的一年!”

他没有说“明年”,而是说了一个更模糊,也更有冲击力的“三年之内”与“今年最危险”。

这番话,半真半假,有数据,有分析,甚至还扯上了玄学。

听得李显和宗楚客,都愣住了。

他们从未听过,有人能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国事。

李显的眼中,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好奇与欣赏。

“好一个不在天时,在人和。”

他追问道:“那你奏疏中所言,剿抚并用,以抚为主。若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见我朝退让,反而得寸进尺,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

王缙(王秀)精神一振,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回陛下!仁德,是给愿意臣服的子民的。对于豺狼,只有长枪!”

“抚,是阳谋。是告诉天下人,我大唐有好生之德。若他们不识好歹,那剿,便是雷霆之怒!”

“罪臣建议,可派使臣携圣上诏书,前往安抚。但同时,命剑南道大军,于边境集结,整军备战,做出随时可以踏平姚州之势!”

“一手持橄榄,一手持利剑。让他们自己选!”

“是跪着,沐浴皇恩。还是站着,迎接天威!”

“轰!”

王缙的这番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地敲在李显的心上。

好!说得好!

一手持橄榄,一手持利剑!

这才是帝王心术!

李显的眼中,闪过一丝光彩。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王缙,就像看着一块未经雕琢的绝世璞玉。

宗楚客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

他想把王缙打成李多祚的党羽,可现在,皇帝分明已经把王缙看成了他自己的“天降奇才”!

李显沉默了许久,整个阁楼,落针可闻。

突然,他笑了。

“好一个王缙。”

“你很好。”

他转头看向高力士。

“传朕旨意。”

“宣节校尉王缙,才思敏捷,心怀社稷,特擢升为翰林待诏,入东宫,辅佐太子!”

“另,赐金百两,蜀锦十匹,宅邸一间!”

旨意一出,宗楚客的身体,猛地一晃。

王缙(王秀)的心,则在瞬间被巨大的狂喜所淹没!

翰林待诏!辅佐太子!

他不仅活下来了,还一步登天,直接进入了帝国的权力核心!

然而,李显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如坠冰窟。

“王缙,朕听说,你与相王府上的一位故人,颇有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