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联合参谋司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曹豹独自一人坐在巨大的沙盘前,手中拿着一卷刚刚由孙乾整理誊写完毕的《步骑协同操典草案》。

竹简微凉,上面的字迹却带着一种灼热的份量。这不仅仅是几卷竹简,更是过去一个月来,这个新设机构运转成果的凝结。

他回想起第一次参谋会议上,关羽提出明确信号与预留通道的严谨,张辽构想步骑协同诱敌深入的胆略,高顺甘为砥柱的沉默担当,张飞化繁为简的猛将直觉,以及陈宫查漏补缺的沉稳。当时,这些意见如同散落的珍珠,虽然璀璨,却各自独立。

而此刻,手中的这份草案,却将这些珍珠串成了一串完整的项链。

草案清晰地划分了三种主要协同战法的适用条件、指挥层级、信号系统(包括旗语、鼓角、烽烟的详细规定)、各部队职责以及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里面既有关羽强调的“阵间通道标准”,也有张辽设想的“诱敌反击流程”,甚至细化了高顺陷阵营在不同战法中的具体任务和张飞所部精锐的出击时机与路线选择。

这并非他曹豹一人的智慧,甚至不是某几个将领的智慧叠加,而是通过这个“联合参谋司”的平台,让不同背景、不同风格的军事指挥官,在规则的框架下,将各自的经验、专长甚至顾虑,进行碰撞、磨合、妥协,最终形成的共识。

他轻轻摩挲着竹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只是一个困于案牍的普通社畜,深知一个良好制度对于组织的重要性。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亲身参与并推动了这一切,他才真正体会到“制度”二字那沉甸甸的力量。

个人的勇武,如吕布,可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个人的智谋,如陈宫,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这些,都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强大的个体。一旦个体出现问题,或者个体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整个体系便会面临崩溃的风险,如同历史上原本轨迹的徐州。

而制度,就像是为这艘航船铺设了轨道,安装了舵轮。它或许不能保证每次都做出最天才的决策,但它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最愚蠢的错误;它或许不能保证内部永远没有分歧,但它提供了一个解决分歧的框架和渠道,将破坏性的内耗转化为建设性的争论。

“功勋制”解决了战利品分配的难题,减少了内部的摩擦;“联合参谋司”则开始触及更核心的军事决策与协同机制。这些制度,正在一点点地将刘、吕这两个原本充满猜忌甚至敌意的集团,缓慢而坚定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与共、行动协同的共同体。

脚步声打断了曹豹的思绪。陈宫拿着一份文书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的笑意。

“元显,在看朝典草案?”陈宫在他身旁坐下,“宫刚从小沛回来,已将草案呈送温侯阅览。温侯虽对其中某些细节有所疑问,但对整体框架,尤其是文远和高顺参与制定的部分,颇为认可。他已同意,先在麾下骑兵与陷阵营中,择其一部,依此操典与玄德公部下进行小规模合练。”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吕布的认可,意味着这套由双方将领共同制定的规则,开始获得最高武力的背书。制度的推行,离不开权力的支持。

“如此甚好。”曹豹放下竹简,“有温侯支持,此事便成功了一半。只是,合练之初,难免磕绊,还需公台先生与豹一同,多多协调,务必使这第一次实践,能见到成效。”

陈宫点头称是,随即又叹道:“回想数月之前,下邳城内剑拔弩张,你我奔走其间,如履薄冰。何曾想能有今日,双方将领竟能坐于一堂,共议军事细节,乃至形成这白纸黑字的章程。元显,此皆你之力也。”

曹豹摇了摇头,诚恳地说:“公台先生谬赞了。此非一人之力,乃时势使然,亦是玄德公之仁德、温侯之气度,以及如先生、云长、文远等诸位俊杰,皆能以大局为重,方有今日之局面。豹不过因缘际会,略尽绵薄而已。”

他指向窗外,下邳城街道上熙攘的人流,远处屯田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制度如同渠轨,能引水溉田,使万物生长。但若无活水之源,渠轨亦是干涸。我等所做,不过是开渠引水罢了。”

陈宫闻言,深以为然。他看着曹豹,这个数月前还被视为“草包”的旧日同僚,如今却展现出如此深远的眼光和务实的手段,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钦佩与携手共进的决心。

不久后,在下邳城西的一处预设演练场,第一次依据《步骑协同操典草案》进行的联合演练开始了。尽管过程中出现了信号响应延迟、部队衔接不够流畅等问题,但因为有明确的操典作为依据,问题得以被迅速定位和讨论改进,而非演变成相互指责。关羽和张辽甚至就一个步兵阵列转换的细节,在演练间隙对着草案争论了半晌,最终达成一致,并决定将修改意见补充进去。

看着沙场上虽然生疏却努力遵循同一套规则进行配合的双方士卒,看着那些抛开阵营之见、专注于军事本身的中下层军官,曹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悄然改变。

个人的情谊或许会变质,英雄的豪言或许会遗忘,但一旦建立起被广泛认可和执行的制度,它便会如同基石,默默承载起一切,直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强大的、内在的凝聚力。

这,就是制度的胜利。它不张扬,不炫目,却如同春雨润物,在无声中,塑造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