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 > 第125章 调虎离山,建功立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调虎离山,建功立业

次日清晨,凉国公府演武场, 蓝玉正在指导家将练武,浑身热气腾腾。

常昇在蓝春、蓝斌的引领下走来,恭敬行礼:“给舅父请安。”

蓝玉收了势,接过毛巾擦了把汗,斜了他一眼:“大清早的,巴巴地跑我这儿,有什么好事?”

常昇赔着笑,将平倭债券与“皇明公司”之事简要说明。

蓝玉听罢哈哈大笑:“好!允熥这孩子,总算干了件像他姥爷的事!打倭寇,开海贸,这才是正途!别整天在学堂里磨笔杆子!”

他大手一挥:“我出 五十万两!这头一份的声势,老子先给你们撑起来!”

常昇连连啧舌:“舅父豪气,无人能及!只是…允熥那孩子的本意,是让咱们勋贵之家同气连枝。您这一下拿出五十万两,占了这么大份子,李景隆那边才出了二十五万,甥儿我也……其他叔伯兄弟们,怕是连汤都喝不上了。允熥面上也难看,不好主持公道啊。要不您就出三十万吧?”

蓝玉笑容一收,虎目圆睁。

“放屁!李景隆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靠着父荫、读了几本兵书就敢夸夸其谈的纨绔儿,他拿什么跟老子比?三十万?打发叫花子吗!”

常昇被他喷得连连后退,硬着头皮道:

“舅父!这不是比功劳,这是立规矩!允熥要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是要组建一个能航行百年的船队!要是开头就坏了规矩,以后还怎么管?”

“少跟老子讲规矩!老子就是规矩!”蓝玉不耐烦地一摆手,“滚!”

就在这时,府外传来通报:“皇太孙殿下到!”

只见朱允熥快步走入,先对常昇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然后对着余怒未消的蓝玉,郑重行了一礼。

“舅姥爷息怒。您愿出五十万两,这份对朝廷的忠心,皇祖父和父王知道了,也必定动容!”

蓝玉冷哼一声,脸色稍微和缓:“别拿好听话哄我!我就要出五十万,你说怎么办吧!”

朱允熥从容道:“舅姥爷,公司的股本,是为了长远计,必须平衡。您出 三十万两入股,与曹国公份额相当,这是明面上的规矩,谁也挑不出错,也全了您的面子。”

“那剩下的二十万呢?烂在库里?”蓝玉怒问。

“剩下的二十万两,算您借给我个人的,我有大用。”

蓝玉满脸疑惑,上下打量着他,“你一个皇孙,锦衣玉食,要这么多现银有何用处?”

朱允熥笑道:“我说多了,舅姥爷您也不懂。而且现在也不是说的时候,八字还没一撇呢,说早了也没用。”

蓝玉也懒得打听那些弯弯绕,当即吩咐蓝春、蓝斌:“你们两个!去!把孙恪、曹震、张温、张翼……都给我叫来!”

他一口气点了二三十个旧部嫡系的名字。

朱允熥静立一旁,看着蓝春、蓝斌领命而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蓝玉这块“虎符”,在淮西勋贵这块,比圣旨还好用。

自己亲自去请,未必能来得这么齐,也未必有这般令行禁止的效果。

他今日来此,不仅要钱,更要借此机会,将这股最强的力量,引导向更广阔的天地。

军令如山,不过两三盏茶功夫,得到传唤的勋贵子弟、军中将领便蜂拥而至,将凉国公府宽敞的厅堂挤得满满当当,顿时人声鼎沸,仿佛中军大帐。

朱允熥站在蓝玉身侧,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叔伯辈的悍将。

他们自带战场煞气,言行不拘小节,虽在国公府邸,依旧是军中做派。

众人到齐,目光都聚焦在蓝玉身上,等着听他将令。

蓝玉指了指常昇:“你!过来!把你那什么…什么狗屁章程,跟这帮混账行子说道说道!”

他环视众人,“都听好了,一人给老子入股三万两!少一个子儿,腿给你打折!”

常昇连忙上前,将债券如何保本付息,如何转为“皇明远洋贸易公司”股份,共享海贸之利的道理,仔细分说。

他还没说上一半,底下那帮杀才早已不耐烦起来。

曹震当即嚷道:“小公爷,您说这么多之乎者也,弟兄们听得脑袋疼!您就直接说,是不是咱们现在出三万两,以后就能坐着分海上的银子?”

张温拍着胸脯道:“就是!三万两是吧?我出了!跟着大将军,还能亏了不成?”

“对对对!入股!甭说那么多废话了,算我一个!”

厅内顿时吵吵嚷嚷。朱允熥心知肚明,这些悍将认的不是什么章程,而是蓝玉这块金字招牌。

不过片刻功夫,这三十余人便凑出了一百多万两的巨资。

朱允熥抬手虚按,场内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叔伯兄弟的盛意,允熥在此谢过了!朝廷也必不负诸位今日之心!”

他话音未落,底下又是一片喧嚷。

“殿下,咱都是粗人,不讲这些虚礼!”

“自家人何必客套!殿下有事尽管吩咐!”

“没错!平倭是正事,咱们跟着殿下干便是!”

朱允熥无可奈何地笑了笑,提高声量道:“诸位且慢,先容我把话说完!”

众人见他神色郑重,这才渐渐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朱允熥环视众人,说道:“今日请诸位前来,除债券外,还有一桩要紧事,需与诸位商议。”

他略一停顿:“我准备挑选一批忠勇之士,前往小琉球开基立业!”

“小琉球”三字一出,厅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在座的都是沙场老将,岂会不知那海外荒岛?瘴疠横行,山高林密,毒虫野兽出没,完全就是一块未开化的蛮荒之地。

福建一带多山少田,出海讨生活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宁愿远赴南洋,也不愿前往海峡对面的小琉球岛。

朱允熥不待众人议论,继续解释道:

“在诸位看来,那里是化外之地。其实,此岛是我大明东南数省的天然门户,南北海运的咽喉!我已打定主意,要在岛上修筑船港,建立造船厂,并且还要屯驻重兵!”

他大声问道:“为何非要在小琉球造船?只因岛上多的是合抱粗的大树!与其运到太仓、龙江,不如直接在岛上造船,正好就近出击,将倭寇牢牢锁在海外!”

蓝玉眼中精光一闪,高声赞道:“好计策!”

朱允熥顺势看向蓝玉:“请您亲自坐镇小琉球,有您这面大旗立在岛上,倭寇必定闻风丧胆!”

他内心的想法是,如今大明战事渐息,南京城内却聚着大批功勋宿将,难免滋生事端,更易引动圣心猜疑。将他们派往小琉球拓荒建业,实为安内攘外的周全之策。

然而,南京城多好啊,六朝金粉,秦淮风月,谁愿意去那蛮荒之地受苦?

果然不出他所料,刚才还吵吵嚷嚷的将领们,此刻个个面面相觑,不少人更是悄悄往后缩了缩身子。

朱允熥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清楚,仅靠理想和忠诚,难以驱动这些骄兵悍将。

他们需要的是更实在的东西,功业、土地,以及一个无法拒绝的领路人。

他目光再次转向蓝玉,高声说道:

“舅姥爷,还有诸位叔伯,当年你们跟着皇祖起兵时,何等壮志如云!"

“如今,一条新的功业之路就在眼前!小琉球的良田、港口、商路,都将由诸位亲手建立,这份基业,可与国同休!”

“更何况,有大将军亲自坐镇,尔等还怕前程渺茫吗?还是说,这几年的太平日子,把诸位的胆气血性都给磨灭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