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313章 以血换时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帅王浩这番融合了雷霆震怒与深沉悲怆的力挺,与他儿子王晨星那份逻辑严密、直指核心的远程分析报告,二者一明一暗、一刚一柔,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与叠加效应。

王晨星的报告,提供了冷静、客观、无可辩驳的专业依据,像一把手术刀,解剖了战术的利弊。

王浩的发言,则注入了无与伦比的威望、钢铁般的意志和撼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像一柄重锤,敲打着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

这父子两代军神的联手,成为了打破议会僵局的最关键砝码。它让主和派无法再简单地用“送死”、“鲁莽”这样的情绪化字眼来指责王启明的战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王晨星冰冷的逻辑和王浩灼热的质问。同时,它也让主战派的主张不再仅仅是基于理想和勇气,而是拥有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战略纵深。

会场内,之前喧嚣的争论彻底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反思和逐渐凝聚的共识。辩论的天平,开始清晰地、不可逆转地向“继续坚守,利用‘群狼战术’所争取到的宝贵时间窗口,全力组织后方战略防御,并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转机”这一方倾斜。

一场席卷联盟最高议会的风暴,最终在两位老帅(一位在幕后,一位在台前)的鼎力支持下,以及前线那位年轻指挥官用非凡勇气和智慧所证明的行动价值面前,暂时平息了下来。

然而,这平息并非矛盾的终结,而是将更大的压力和更重的责任,转移到了整个联盟的后方。

在“铁砧”平台摇摇欲坠的指挥中心内,王启明凝视着星图。尽管“狼群”战术成功地将“掠食者”的庞大舰队拖入了恼人的消耗战,如同蜂群不断叮咬巨兽,迟滞了其进攻的步伐,为后方争取到了宝贵却有限的时间。但王启明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战术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拖延。它无法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而敌人的主力依然在持续不断地向平台施加着毁灭性的压力。平台的结构损伤在累积,资源储备正滑向枯竭的深渊。

他意识到,要想真正扭转这场绝望的防御战,甚至为后方争取到战略反击的机会,必须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必须获得能够一击毙命的战略情报。他的目光,越过眼前激烈的交火区域,投向了敌军战线后方那片被严密保护的黑暗空域。一个大胆而残酷的计划,开始在他因疲惫和压力而灼热的大脑皮层下逐渐成型、清晰:

组织一支规模小、机动性高、且抱着必死决心的精锐敢死队,执行一次单向渗透任务。

这支队伍的任务,将不再是骚扰或迟滞,而是像一根最锋利的探针,深入敌军控制区的腹地,定位并最终确认“掠食者”舰队维持其持续凶猛进攻的核心后勤枢纽的精确坐标。

王启明深知,这个后勤枢纽——这个负责为整个入侵舰队提供能源、弹药、备件和增援的庞大基地——就是“掠食者”这头战争巨兽的心脏。它深藏在重重保护之后,是敌人攻势得以维持的生命线。

“一旦我们能精确锁定这个‘心脏’的位置,并集中我们最后的力量予以摧毁,”王启明在内心推演着,“即使不能立刻让敌军崩溃,也必将引发其前线攻势的严重混乱和中断。这将极大地缓解我们正面防线承受的毁灭性压力,甚至可能为我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反击窗口。”

这个计划是残酷的,因为它几乎注定有去无回。但它又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在绝对的劣势下,唯一可能撬动战略天平、将战争引入新阶段的希望之火。这是一场用最宝贵的鲜血,去换取决定性时间的豪赌。

经过情报部门的反复分析和“狼群”小队前期冒险侦察传回的碎片化信息,一个高度可疑的目标区域被最终锁定。它位于敌占区的纵深地带,一个在星图上被标记为代号“阴影巢穴”的星域。这片空域远离主航道,被密集的小行星带和常年不散的星际尘埃云所环绕,天然的隐蔽性极佳。

所有迹象都表明,“阴影巢穴”极有可能就是“掠食者”舰队在前线附近建立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核心后勤中枢。情报推断,那里不仅囤积着海量的能源和弹药,更是敌方受损舰船进行紧急维修、兵员轮换补给的关键节点。可以说,它就是维持敌军持续猛攻的心脏和命脉。

然而,要想确认其精确坐标和内部布防情况,却难如登天。“阴影巢穴”周围戒备森严,巡逻舰队的密度远超其他区域,还布设了多层次、大范围的传感器警戒网和电磁干扰屏障。任何常规的侦察舰艇或远程探测手段,一旦靠近,都如同飞蛾扑火,会立刻被发现并摧毁,根本无法渗透。

王启明需要的,不再是不痛不痒的骚扰,而是一份能够改变战局的、具备决定性意义的情报。他需要一双能够穿透这重重黑暗、直视敌人心脏的眼睛;更需要一双能在被发现后、在毁灭降临前的最后一刻,将那份承载着希望与死亡的坐标数据顽强传递回来的手。

这双重使命,注定了执行它的舰队,从出发的那一刻起,便踏上了一段几乎注定无法回头的旅程。他们要用自己的牺牲,作为照亮敌人要害的烽火,也为后方可能发起的致命一击,点燃唯一的导火索。

这道意味着极高概率牺牲的命令,王启明没有、也不忍心以强制形式下达。他知道,这需要的不仅是服从,更是发自内心的觉悟和超越生死的勇气。任务简报以志愿者征集的形式,悄然在残存的舰队中传播开来。简报没有隐瞒任务的极端危险性,坦率地告知了“九死一生”的预期。

然而,结果却令最悲观的人也为之动容。申请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任务所需的小型舰队规模。请战书如同雪片般飞来,其中既有历经战火沧桑、眼神沉静如水的老兵,他们早已将生死看淡;也有面容尚显稚嫩、却目光坚定如铁的年轻志愿者,他们选择为身后的家园献出一切。

从这些志愿者中,一支精锐的特遣队被迅速选拔组建起来,代号“归零”。这个代号寓意深刻,既可能意味着他们将敌人的优势“归零”,也可能暗示着他们将自己生的希望“归零”。

他们驾驶的座舰,并非舰队中火力最强大的战列舰,也并非防御最坚固的巡洋舰,而是几艘经过特殊改装、剔除了不必要的武器和装甲、极致强化了引擎速度和隐匿性能的“幽影”级侦察突击舰。这些舰船如同暗夜中的匕首,不是为了正面搏杀,而是为了悄无声息地穿透死亡线,完成那致命的一击(情报获取)并传出信号。

出发的时刻来临。在“铁砧”平台一个相对隐蔽的出击港,王启明亲自前来为“归零”小队送行。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激昂的战前动员。他逐一走到每一位队员面前,目光扫过那些年轻或不再年轻、却同样写满坚毅的脸庞。

最终,他站在队伍前,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沉重如山、凝聚了所有期望和痛苦的嘱托,声音沙哑却清晰无比:

“把坐标带回来。”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补充道,“无论代价。”

没有响亮的回应,没有激动的誓言。队员们只是沉默地、整齐地抬起手臂,向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他们的眼神中,没有恐惧,没有彷徨,只有一种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令人心悸的决绝。随后,他们转身,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那几艘即将驶向黑暗的突击舰。引擎启动,带着微弱的轰鸣,舰影逐渐融入星海,踏上了以生命换取希望的征途。

“归零”舰队如同几滴融入墨水的雨滴,悄无声息地滑入了敌占区边缘那片被称为“幻影坟场”的广阔星云带。这里并非虚空,而是充满了狂暴的能量湍流、扭曲的引力场和密集的星际尘埃。对于常规舰队而言,这里是死亡禁区,但对于“归零”小队来说,这恶劣的环境却成了他们天然的伪装和唯一的保护伞。

舰队严格执行了静默条例。所有非必要的主动系统,包括长程雷达、主动传感器和对外通讯阵列,全部被关闭。舰船依靠预先输入的航线和被动传感器,如同深海中的盲鳗,依靠感知水流和微弱的震动来导航和规避危险。主引擎的功率被降至最低,仅靠姿态推进器进行微调,巨大的舰体在星云的掩护下,如同宇宙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朝着“阴影巢穴”的预估坐标滑行。

这是一段极度考验耐心和神经的航程。舰桥内灯光昏暗,只有控制台屏幕发出的微光映照着船员们紧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