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106章 初试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关闭了终端,深吸一口带着金属和循环空气味道的冰冷气息,转身,面向那扇通往联盟心脏——中央指挥大厅的厚重合金大门。他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将所有的犹豫、不安、甚至是一丝潜藏的恐惧,深深地掩藏在那张逐渐坚毅的面孔之下。他知道,从迈过这道门槛开始,他的身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不再是“王浩的儿子”,不再是需要庇护和指引的年轻将领,他是联盟的最高执行官——王晨星。他必须成为新的支柱,新的方向。

大门在他面前无声地滑开,没有预想中的喧嚣,指挥中心内的一切井然有序,但几乎是在同一瞬间,所有工作人员的目光——从高阶指挥官到最基层的操作员——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瞬间聚焦到他的身上。那些目光复杂至极:有对新一代领袖自然而然的期待,希望他能带领联盟走向新的辉煌;有冷静而锐利的审视,衡量着这位年轻执行官能否担此重任;有对最高权力象征的习惯性敬畏;但王晨星也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尤其是在一些年长的、曾跟随父亲浴血奋战的老兵眼中,那是对未知的担忧,是对“传奇之后”能否延续传奇的本能怀疑。

“晨星执行官,”副官李岩上前一步,声音恭敬,举止一丝不苟,“每日晨会将在五分钟后于一号简报室开始。各部部长及舰队司令已陆续接入线上会议系统。”

王晨星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没有在任何一道目光上过多停留,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他迈开步伐,走向那个位于指挥中心最高处、曾经属于父亲、如今属于他的指挥席。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丈量着责任的重量。

他坐下,指挥席的材质传来一种冰凉而陌生的触感,与父亲常年累月留下的印记截然不同。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将双手平放在控制界面上。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下方已然准备就绪的各级指挥官和工作人员,他们的全息影像在各自的操作台前清晰可见。他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整个大厅,平静,清晰,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细微的嘈杂:

“开始吧。”

首次以最高执行官身份主持联盟最高军事会议,王晨星步入一号简报室的瞬间,便能感受到一种与观测甲板截然不同的、几乎凝成实质的压力。房间呈圆形,中央是全息星图投射区,四周环绕着阶梯式座位,此刻已座无虚席。长条形的核心议事桌位于正前方,当他走向主位时,两侧投来的目光重量,几乎能让他听到自己心跳的回声。

以杨振华上将为代表的军方宿将们,占据了长桌最靠近他的位置。这些将领,无一不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铁血人物,他们的脸上刻着岁月的风霜与战火的痕迹,眼神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视本质。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杀伐之气,与会议室冰冷的科技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无声地诉说着联盟权力基石的血色过往。

会议按既定议程进行。各位指挥官汇报前线防区态势、舰队战备状况、侦察网络运行情况,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军队的效率。王晨星专注地听着,不时在面前的触控板上记录要点。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但王晨星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流畅背后,是一种近乎程式化的汇报——他们是在向“最高执行官”这个职位汇报,而非向他王晨星个人。

机会出现在议程最后的“其他事项”环节。王晨星放下触控板,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声音沉稳地开口:“感谢各位的汇报,情况我已基本了解。在此,我想就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初步想法,供各位讨论。”

他略微停顿,确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第一,关于各主力舰队的轮换休整制度。目前的标准是前线舰队执勤满十八个月后,撤回后方休整六个月。但我注意到,不同防区的压力等级差异巨大,例如,‘北冕座’防线长期处于低强度对峙,而‘深渊哨站’则需时刻应对高强度的空间扰动。一刀切的轮换周期,是否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或部分官兵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我建议后勤司令部与作战部牵头,研究一套更精细化的、基于防区实际威胁评估的动态轮换方案。”

他话音刚落,能明显感觉到会议室内的空气凝滞了一瞬。几位资深将领交换了一下眼神,没有立刻发言。最终,负责“北冕座”防区的刘将军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执行官考虑得很周到。不过,现有轮换制度运行多年,官兵们已经习惯,突然更改恐怕会引起适应性问题。而且,动态评估需要更复杂的监控体系和决策流程,对后勤压力也不小。”他的语气客气,但内容却是委婉的否定。

王晨星没有反驳,而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刘将军的顾虑有道理。所以这只是一个初步建议,需要详细评估可行性。第二点,关于前沿侦察策略。我们目前对‘收割者’可能活动区域的侦察,主要依赖被动监听和长周期无人探测器。效率似乎有些低下。我在想,是否可以小规模、试验性地部署一些具备短距跃迁能力的主动式隐形侦察平台?它们可以在捕捉到异常信号后,快速抵近进行短暂核实,再立即撤离,以此提高情报的时效性。”

这次,回应来得更快。一位以战术激进闻名的舰队司令皱起眉头:“执行官,主动侦察风险太高!‘收割者’的科技水平远超我们,任何主动探测行为都可能被视为挑衅,甚至暴露我们的位置。我认为,在当前阶段,保守和隐匿才是第一要务。”他的话语直截了当,带着明显的反对意味。

王晨星能感觉到,这些质疑和反对,并非完全源于方案本身的问题,更深层次上,是一种试探,一种对新任领袖权威和决策风格的评估。他们的反应带着一种长辈审视晚辈般的谨慎,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看看你能有什么新花样”的意味,想试探他的底线,了解他是否只是一个延续旧政的守成者,还是一个可能打破现有平衡的变量。

整个讨论过程,杨振华上将大多时间保持沉默,只是偶尔在关键争议点上简单插话,引导一下方向,并未明确支持或反对王晨星的提议。直到会议结束,各项常规议题处理完毕,众人准备离席时,杨振华才站起身,走到王晨星身边。

他伸出手,厚重的手掌拍了拍王晨星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脸上带着长辈式的、略显威严的笑容:“晨星啊,想法很活跃,这是好事。放开手脚干,别怕提出新思路。我们这些老家伙,见识可能旧了点,但经验还是有的,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他的语气沉稳,话语内容听起来是十足的支持和鼓励。

然而,王晨星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澈。那一声自然而亲切的“晨星”,而非官方场合更显正式的“执行官”,以及那句带着些许自嘲却又暗含分量的“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微妙地在众人面前强调了双方的资历差距和一种无形的距离感。这番话既是在安抚他,也是在提醒他,更是在向在场的其他人传递一个信息:这位新执行官,还需要他们的辅佐和“经验”的支持。

王晨星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敬意的微笑,微微欠身:“谢谢杨叔,有您和各位前辈的支持,我心里就踏实多了。许多事情还需要向您多多请教。”他表现得谦逊而得体,完全符合一个年轻后辈对功勋卓着的长者应有的态度。

但他心里知道,父亲留下的这支班底,其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份忠诚,有多少是基于对联盟利益的至高追求,有多少是源于对父亲王浩个人的深厚情谊和绝对信任,又有多少能够毫无保留地、迅速地转移到自己这个“二代”身上,需要时间来检验,更需要他用行动和能力去赢得。他必须尊重这些为联盟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元老,但不能被他们固有的经验和威望所束缚,否则联盟将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会议结束后,王晨星没有立刻返回办公室,而是通过内部通讯,单独召见了负责联盟后勤和资源调配的周部长。这位周部长年约五旬,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以精明务实、善于算计而闻名,是联盟行政体系中的实权人物之一。在王浩留下的那份名单上,对他的标注是“可重用,但需把握分寸,其忠诚基于利益权衡”。

周部长很快来到王晨星的临时办公室,态度恭敬却不显卑微:“执行官,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