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85章 初探虫族新战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完全改变的敌人,联军原有的战术和装备大部分已然过时。王浩下令,全军进入新一轮的、更加紧迫的科技研发和战术革新周期。

针对性武器开发:重点转向开发大范围杀伤性武器(应对虫海战术)、高效穿甲武器(对付蟑螂等重甲单位)、快速反应近防系统(应对异龙和飞蛇的突袭)以及反隐形探测技术(针对王虫的侦察和遮蔽)。

舰船改造:现有战舰加装更强的点防御炮塔和反生化腐蚀涂层。开始设计专门用于对抗生物舰群的新舰级,强调火力密度和持续作战能力。

陆军重建:鉴于虫族拥有了强大的地面单位,联军被迫重新重视地面战力量。开发新型动力装甲、重型坦克、自行火炮以及针对虫族生物特性的单兵武器。

与艾尔族深度融合:艾尔族在能量操控和信息战方面仍有优势,重点研究如何干扰虫族的生物神经链接(类似虫群意识)以及对抗女皇可能发起的规则层面攻击的防御手段。

同时,小规模的、极其谨慎的侦察和骚扰行动从未停止。联军派出高速突击舰,在远离“孵化巢穴”核心的区域,伏击落单的虫族运输队或小股部队,既是为了获取更多样本和情报,也是为了测试新武器和战术,并延缓虫族的资源采集速度。每一次接触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伤亡时有发生,但宝贵的实战数据在不断积累。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中飞速流逝。侦察显示,“孵化巢穴”星系的虫群数量每时每刻都在呈指数级增长,菌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开始向邻近星系蔓延。女皇的庞大身影偶尔会在巢穴上空显现,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严。一场毁灭性的风暴,正在寂静中疯狂酝酿。

联军内部,悲观与决绝的情绪交织。所有人都明白,下一次战斗,将不再是之前那种寻求决战式的突袭,而将是一场生存之战,一场为了阻止整个宇宙被生物化浪潮吞噬的终极防御战。

王浩站在已经修复一新的“启明星”号舰桥上,看着星图上那个不断扩大的、代表虫族控制区的猩红色区域,目光坚定。他召开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大会:

“将士们!我们曾以为战胜了混沌,却迎来了更有序、更可怕的敌人。虫族女皇想要的不再是毁灭,而是将我们、将整个宇宙,都变成她虫巢的一部分!”

“我们没有退路!身后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所珍视的一切秩序和文明!”

“这一次,我们不为胜利,只为生存!我们要让女皇知道,宇宙的生命,不是她可以随意扭曲和同化的玩物!”

“全军听令!进入最终战备状态!我们要在‘庇护所’之外,构筑最后也是最坚固的防线!为了生存,战斗到底!”

“庇护所”以及所有联盟世界,都如同上紧了发条,进入了战时总动员状态。无数的资源被调集,新的舰船下水,官兵们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着最后的训练。

“庇护所”基地的气氛凝重如铁。虫族女皇在“孵化巢穴”的疯狂扩张,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被动防御等于坐以待毙,但大规模进攻无异于自杀。王浩与联军高层经过反复推演,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极其冒险但必要的策略:持续不断的、小规模、多批次的试探性进攻与侦察行动,代号“刀刃舞者”。

其核心目标并非取得战术胜利,而是:

摸清敌情:深入了解各类新型虫族单位的精确数据(速度、火力、防御、特殊能力)、协同作战模式、指挥链条。

测试新装备:在实战中检验针对性开发的新武器和防御系统的有效性。

寻找弱点:发现虫族新形态下的潜在弱点,无论是生物上的、能量上的,还是指挥系统上的。

延缓节奏:通过持续的骚扰,尽可能干扰虫族的资源采集和兵力集结速度,为联军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第一次试探行动,代号“剃刀”,目标选定为“孵化巢穴”星系外围一个刚被虫族菌毯初步覆盖的小行星带,那里有一个小型的虫族气体采集点。参与兵力为一个加强的高速驱逐舰分舰队,搭载了最新研发的“穿甲爆裂弹”和“声波震荡器”。

行动在高度隐秘中开始。驱逐舰分队利用小行星带作为掩护,悄然接近目标。然而,就在他们锁定虫族工蜂(一种负责采集的小型单位)时,异变突生!几只原本看似漂浮在菌毯上的王虫突然睁开了巨大的感光眼,无形的探测波瞬间扫过小行星带!

“我们被发现了!是王虫!它们有超乎预期的探测范围!”舰长惊呼。

瞬间,从附近的小行星阴影中,涌出了大量迅猛兽和刺蛇!它们竟然提前埋伏于此!

“开火!自由射击!边打边撤!”

穿甲爆裂弹对迅猛兽效果显着,但对刺蛇的骨板伤害有限。声波震荡器虽然能暂时眩晕小范围内的虫族,但持续时间很短。更麻烦的是,数只异龙从高空袭来,爆裂刃虫对驱逐舰的护盾造成了严重威胁。

首次接触战草草收场,驱逐舰分队凭借速度优势狼狈撤离,损失了一艘战舰,仅带回了虫族埋伏和王虫强大侦察能力的情报。代价惨重,但揭示了虫族并非无脑的野兽,它们懂得设伏,并拥有高效的侦察网络。

针对“剃刀”行动暴露的空中威胁,第二次行动“天幕”专注于制空权试探。一支由新型空优战机(装备高速机炮和热追踪导弹)和专门设计的“屠龙者”炮艇(装备双联装防空激光炮)组成的混合编队,奉命清剿一片相对孤立的虫族领空,那里有异龙群定期巡逻。

战斗初期,联军凭借战机的机动性和炮艇的火力,成功击落了几只落单的异龙,取得了短暂的空中优势。然而,当联军战机试图扩大战果时,数只飞蛇悄然出现在战场边缘。

这些狡猾的单位并未直接参战,而是释放出大范围的遮蔽烟幕,严重干扰了联军飞行员的视线和导弹锁定。同时,它们使用绑架钩爪,将冲在最前面的战机强行拖拽出编队,使其落入下方等待的刺蛇和迅猛兽的火力网中。更可怕的是,飞蛇还能释放一种寄生炸弹,附着在舰体上,延迟爆炸造成严重内部破坏。

“天幕”行动再次受挫,联军损失了数架昂贵的战机和炮艇。但这次他们带回了关于飞蛇这种支援\/控制单位的关键数据:它们的烟幕范围、钩爪射程、寄生炸弹的触发机制。联军意识到,未来的空战必须优先清除这些烦人的控制单位,并开发反制遮蔽和钩爪的技术。

在了解了虫族的侦察和空中力量后,联军将目光投向了地面。第三次行动“坚盾”,旨在测试新型地面重装甲单位对抗虫族地面部队的效果。一支由实验性“巨人”重型机甲(装备轨道炮和火焰喷射器)和“猛犸”主战坦克组成的装甲突击队,在一个荒芜的星球表面,向一个由蟑螂和刺蛇驻守的虫族前沿基地发起了正面强攻。

“巨人”机甲的轨道炮对蟑螂厚重的甲壳造成了有效伤害,但蟑螂惊人的再生能力使得它们除非被瞬间摧毁,否则能快速恢复战斗力。火焰喷射器对成群的迅猛兽效果极佳,但对射程外的刺蛇威胁不大。“猛犸”坦克的穿甲弹威力巨大,但射速较慢,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虫海显得力不从心。

最令人头痛的是蟑螂的钻地能力。它们会突然从联军阵线下方钻出,造成混乱和伤亡。而破坏者的等离子球,对固定不动的坦克和机甲是致命的威胁,一炮就能重创甚至摧毁一辆“猛犸”。

“坚盾”行动在给予虫族一定杀伤后,因伤亡过大而被迫撤退。数据显示,面对虫族的地面大军,单纯的硬碰硬代价高昂。联军需要更灵活的机动兵力、更有效的范围杀伤武器(如自行火炮),以及可靠的反钻地探测设备。

连续几次战术层面的试探受挫,让联军将领们感到沮丧。这时,一位名叫李琳的年轻生物学家(苏婉博士的助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虫族转向了生物实体形态,那么能否从微观层面寻找突破口?例如,针对它们的生物信号素、神经传导系统,或者菌毯?

第四次行动“微光”由此诞生。这是一次极其隐秘的行动,派出了一支精干的特种小队,搭乘超小型隐身飞船,潜入一个菌毯覆盖度较低的边缘区域,任务是采集菌毯、虫族尸体样本,并尝试部署一种实验性的神经干扰素散布器。

行动过程惊心动魄,特种小队险些被巡逻的迅猛兽发现。但他们成功带回了宝贵的菌毯和不同虫族单位的组织样本。在实验室里,李琳的团队有了惊人发现:菌毯不仅是虫族的建筑基础和营养来源,它还是一个巨大的生物神经网络! 虫族单位在菌毯上活动时,其速度、恢复能力都有显着提升,而且信息传递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