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37章 追寻者启航与法则之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章 追寻者启航与法则之海

经过艰苦谈判,《龙-克坦友好合作与互惠条约》正式签署。条约内容务实而富有远见,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搭建起了合作的框架。王浩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条约的意义,超越了一时的利益交换。它象征着秩序文明在面对共同挑战时的团结与智慧。”

就在龙国与“克坦”族庆祝建交之际,由“新纪元”号发现的异常扫描信号(被情报部门命名为“幽灵信号”),经过持续监测和深度分析,有了新的进展。

龙国最顶尖的信号分析团队和从“星灵族”邀请的灵能感应专家联合攻关,发现“幽灵信号”的发射源并非固定,而是在一片广阔星域内进行规律性的、高效的跳跃式扫描,其技术水准极高,隐匿性极强。更令人不安的是,通过对比古老的星灵族历史档案和“播种者”遗迹的零星记载,专家们推测,这种信号特征可能与一个在远古传说中昙花一现的、被称为“收割者”或“净化者”的机械文明有关。

传说中,“收割者”是一个高度理性、没有情感、以“维护宇宙某种极端平衡”为使命的机械智能集合体,它们会周期性地出现,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文明”进行“收割”,以防止有机生命过度扩张导致宇宙熵增过快。这个传说与“寂灭之灵”的威胁看似不同,但都指向一种对有机文明不友好的、强大的外部力量。

王浩意识到事态严重。如果“幽灵信号”真的与“收割者”有关,那么其威胁性质将完全不同於“暗影”势力的疯狂崇拜或“寂灭之灵”的物理法则体现,而是一种有目的的、系统性的清除行为。

他立即向最高指挥部建议:一、将“幽灵信号”的威胁等级提升至与“寂灭之灵”同级别;二、加速“启明”计划中军事科技的研发,特别是针对高隐匿性、高机动性目标的探测与反制手段;三、通过“星海同盟”渠道,向星灵族和“克坦”族等有限盟友共享这一情报,寻求更广泛的线索和合作可能。

王浩的建议得到了采纳。龙国与星灵族“逐星者”派系的高层沟通迅速展开。塔萨达尔长老对“收割者”的传说予以了证实,并表示星灵族内部对此也存在严重分歧。一部分保守派认为应避免与任何可能引来“收割者”注意的行为,主张收缩防御;而“逐星者”等开明派则赞同龙国的观点,认为积极准备、联合应对才是出路。

与此同时,龙国也谨慎地向“克坦”族通报了关于“幽灵信号”的初步分析结果。“克坦”族高层对此极为震惊,他们贸易网络遍布多个旋臂,却从未系统性地关注过此类隐秘信号。他们承诺将加强自身星域的监控,并与龙国保持紧密沟通。

然而,同盟的深化也暴露了不同文明间的战略分歧。星灵族倾向于依靠灵能科技和个体精英力量,对大规模舰队建设和主动出击持保留态度;“克坦”族则更关注贸易路线的安全和自身核心星域的防御,对远征未知风险区域兴趣不大。

王浩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协调,强调“情报共享、技术互补、分级响应”的原则,寻求在尊重各方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他深知,对抗可能存在的“收割者”级别的威胁,单靠龙国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就在龙国上下为应对新威胁而紧张准备时,苏婉博士的团队在对“播种者”遗迹数据的持续挖掘中,有了一个突破性发现。他们成功破译了一段关于“播种者”文明最终去向的加密信息碎片。

信息显示,“播种者”在完成了某个阶段的“播种”使命后,其主体文明并非消亡,而是进行了一次集体的、超越已知物理维度的“跃迁”,前往了一个被称为“法则之海”或“源头之域”的地方,以探寻对抗宇宙终极热寂(即“寂灭之灵”本质)的最终方法。信息中还留下了一个极其模糊的、指向某个特定超星系团方向的“航标”,暗示那里可能存在通往“法则之海”的线索或入口。

这个发现石破天惊!它意味着“探寻超越”并非虚无缥缈的哲学口号,而是“播种者”文明实际走过的道路!虽然前路更加艰险莫测,但至少指明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王浩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是集中全力应对近在咫尺的“幽灵信号”和“寂灭之灵”的潜在威胁,还是分出一部分宝贵资源,沿着“播种者”留下的蛛丝马迹,去探索那几乎不可能成功的“终极超越”之路?

在最高战略会议上,王浩阐述了他的观点:“应对当前威胁是生存之本,必须全力以赴。但‘探寻超越’是文明延续的终极希望,也不能放弃。我建议采取‘双轨制’:主力确保家园安全,同时组建一支极精锐的、规模更小的‘深空追寻’舰队,由我亲自率领,沿着‘播种者’的航标进行前期侦察。这既是探索,也是练兵,更能将潜在威胁引离本土。”

这个提议大胆而充满风险,但得到了最高元首和杨振华上将的支持。他们相信王浩的判断和能力,也认同文明不能因恐惧而失去仰望星空的勇气。

龙国文明,在内部变革、外交拓展和应对新威胁的多重压力下,如同经过淬火的利剑,变得更加坚韧和深邃。与“克坦”族的盟约开启了多元文明合作的新篇章,而对“幽灵信号”和“播种者”终极去向的发现,则预示着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凶险未卜的未来。

王浩“双轨制”的战略提议得到了龙国最高层的批准。这意味着,在龙国主力舰队枕戈待旦、应对“幽灵信号”和巩固同盟的同时,一支规模更小、但汇聚了龙国最尖端科技和最精锐人员的特种探索舰队——“深空追寻”舰队,将踏上一条前所未有的、充满未知风险的征途。

舰队的核心是新建造的“追寻者”号深空探测母舰。它比“新纪元”号更小,但技术含量更高,大量运用了从“播种者”遗迹和“起源之地”知识种子中破解的初级技术,尤其在空间跃迁效率、多维传感器和能量护盾方面有显着提升。其设计宗旨并非大规模作战,而是极致的生存能力、探测能力和长程自持力。

除了“追寻者”号,舰队仅配属两艘“影刃”级多功能护卫舰,负责警戒、侦察和战术支援。船员和科学家团队经过严格筛选,人数精简,但个个都是所在领域的顶尖专家,心理素质极佳,且对探索未知抱有近乎信仰般的热情。苏婉博士再次受邀作为首席科学官随行。

这是一支真正的孤军,一旦出发,将远离龙国所有支援体系,依靠自身应对一切。王浩亲自担任舰队总司令官,他的副手是一位以冷静和战术创造性着称的年轻将领——陈星准将。

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舰队在偏远的船坞完成了最后的补给和调试。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只有最高指挥部成员和少数核心科学家前来送行。气氛凝重而充满期望。

“王浩,龙国的未来,乃至更多文明的希望,部分地寄托在你们此行之上。”最高元首紧握王浩的手,语重心长,“务必谨慎,但不要失去勇气。我们等待你们带回答案,或者,至少是新的方向。”

王浩郑重敬礼:“决不辜负使命!”

“深空追寻”舰队悄然启航,依据苏婉团队破译出的、指向特定超星系团的模糊航标,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初始的航段相对平静,舰队进行了一系列高难度的连续跃迁,不断调整航向,试图精确锁定那个来自远古的指引。航标信息极其晦涩,与其说是坐标,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宇宙大尺度结构(如引力波背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复杂算法和方位提示。导航团队必须结合最新的宇宙学模型和“追寻者”号的强大算力,才能进行解读和追踪。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龙国科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极限考验。王浩日夜守在舰桥,与导航官、科学家们一起分析数据,做出决策。他们穿越了数个巨大的宇宙空洞,掠过了正在碰撞合并的星系团,目睹了类星体喷发的壮丽景象。宇宙的浩瀚与神奇,一次次震撼着每一位船员,也让他们更加理解“播种者”和“探寻超越”使命的宏大与艰巨。

在一次短暂的休整期间,王浩通过量子通讯与后方进行了最后一次联络,得知龙国与“克坦”族的合作已步入正轨,联合监控网络初步建成,但“幽灵信号”的活动似乎变得更加飘忽不定。这让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前方的航程已不容他分心。

随着舰队逐渐接近航标指示的区域,前方的空间环境开始变得异常。他们进入了一片被称为“镜像迷宫”的奇特星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