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 > 第155章 思想的碰撞(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门镇的收复,像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军事层面。当楚风和方立功忙于整军、布防、消化缴获,试图将这块新生的根据地牢牢握在手中时,另一种性质的“客人”,不期而至。

赵刚来了。

他没有带多少随从,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双儒雅却坚定的眼睛,依旧清澈有神。他是在一个傍晚抵达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石门镇那刚刚清理出轮廓、依旧满目疮痍的街道上。

楚风得到通报,亲自从临时师部迎了出来。两人在残破的镇公所门口相遇,互相敬礼,然后用力地握了握手。

“老赵!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楚风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对于赵刚,他始终抱有一份对理想主义者的尊重和作为诤友的欣赏。

赵刚笑了笑,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听说你楚师长在这里打了个大胜仗,闹出了好大的动静,我过来学习学习,取取经。怎么,不欢迎?”

“欢迎!当然欢迎!”楚风揽着赵刚的肩膀,“走,里面说话,正好弄到点好茶叶,虽然比不了你老赵在燕京大学喝的,但也将就了。”

临时师部设在一处相对完好的地主宅院里,虽然依旧简陋,但比地下室强了不少。楚风所谓的“好茶叶”,也不过是缴获的日本绿茶,用一个粗瓷壶沏了,两人对坐在一张八仙桌旁。

几口热茶下肚,驱散了些许寒意和疲惫。赵刚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他的目光扫过窗外正在加固工事的士兵和远处依稀可见的新兵训练场,语气带着赞叹,也带着一丝探究:

“老楚,这一仗,打得漂亮!干净利落,尤其是步炮协同和那个……‘铁锤’营的突击,堪称神来之笔!我听云龙说了,你在战前搞的那个‘惊蛰’计划,细致到了分钟,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楚风摆摆手,给他续上茶水:“都是被逼出来的。家底薄,不敢浪费,只能精打细算,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在刀刃上。”

赵刚点点头,话锋却悄然一转:“仗打得是没话说。不过,我这一路走来,看到你在镇子里推行的一些举措,比如对伪军俘虏的甄别处理,对原有保甲制度的调整,还有分发缴获粮食安抚百姓……这些,都很好,得民心。”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桌面上划动着,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但是,老楚,你有没有想过,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是说,不仅仅是在军事上站稳脚跟,而是……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未来究竟该走向何方?”

楚风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赵刚。他知道,真正的“碰撞”要来了。

赵刚的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而带着一种理想主义者特有的热忱:“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减租减息,分发粮食,整顿治安,这些都很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好事。但这终究是‘改良’,是在旧有的框架里修修补补。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吃止痛药,能缓解一时之苦,却除不了病根。”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病根,就是几千年来压在百姓头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剥削阶级的存在!不打碎这个旧世界,不彻底改变土地的所有关系,不建立一个由工农当家作主的新社会,老百姓就永远无法真正挺直腰杆,我们这个国家,就永远无法摆脱积贫积弱的命运!”

他的眼中闪烁着信仰的光芒,那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坚定。

“老楚,”赵刚的目光灼灼地看着楚风,“以你现在的实力和声望,完全可以在石门镇,乃至整个晋西北,进行更深层次的土改试点!将地主的土地无偿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凝聚起改天换地的伟力!我们打仗,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房间里安静下来,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窗外,传来士兵巡逻的脚步声和远处隐约的操练口令。

楚风沉默着,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那片在暮色中沉静的、尚待重建的土地。他能感受到赵刚话语中的真诚和那股理想的热力,那是一种他既熟悉又感到有些遥远的力量。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沉重:

“老赵,你说的道理,我懂。彻底的土地革命,代表着一种终极的理想,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新世界,这很有吸引力。”

他转过头,看向赵刚,眼神锐利而务实:

“但是,理想需要土壤。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刚刚经历过战火的摧残,百废待兴。老百姓惊魂未定,渴望的是安定,是能活下去,是明天早上的锅里能有米。”

“我们刚刚在这里立足,外部有日寇虎视眈眈,恨不得立刻把我们撕碎;内部,重庆、阎锡山那边,正拿着放大镜找我们的茬,等着我们犯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贸然推行你所说的那种‘彻底’的土改,无异于在自己内部点燃一个火药桶。”

他伸出手指,一项项地分析,语气冷静得像是在进行沙盘推演:

“第一,我们会立刻将辖区内所有的地主乡绅,甚至包括一部分富农,完全推向对立面。他们会恐慌,会反抗,会不惜一切代价与我们为敌,甚至引狼入室,勾结日伪。我们刚刚稳定的局面,瞬间就会变得四面楚歌。”

“第二,我们有没有足够多、足够可靠的基层干部,去领导、去执行这样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确保政策不走样,确保不会出现滥杀无辜,确保土地真的能分到贫苦农民手里,而不是被新的豪强占据?我们的人才储备,跟不上这样激进的步伐。”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我们需要粮食,需要物资来支撑战争,需要社会保持相对稳定来恢复生产。把地主都打倒了,短时间内,粮食生产会不会出现更大问题?社会秩序会不会陷入混乱?我们这支军队,还能不能有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

楚风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现实主义:

“老赵,步子太大,会扯着蛋。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立刻去实现那个遥不可及的终极理想,而是改良这片土壤,让它能先长出庄稼,能养活军队和百姓,能让我们先活下去,站稳脚跟!”

他指着窗外操场的方向,那里,新兵们正在军官的带领下,喊着号子进行队列训练: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刚从地里放下锄头拿起枪的战士,他们现在为之流血牺牲的,是一个听起来美好却遥不可及的理想,还是他们家里刚刚分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土豆和土地?是那个虚无缥缈的‘新社会’,还是他们身后那些终于不用再交‘皇粮国税’、能喘口气的父老乡亲?”

赵刚张了张嘴,想反驳,楚风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道:

“我不是反对土改,更不是维护剥削。恰恰相反,我认为必须改变!但我主张的是有步骤、有策略的渐进式改革。比如,严格执行我们已经在做的‘二五减租’,比如,鼓励垦荒,土地谁开垦谁拥有;比如,用税收和政策引导地主将资金转向工商业……我们需要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日,而不是在鬼子还在家门口的时候,就急着把所有潜在的盟友都变成敌人!”

两人的目光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碰撞,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在闪烁。这是两种不同理念、不同路径的碰撞,无关对错,只关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艰难平衡。

赵刚的眉头紧紧锁着,楚风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他炽热的心头,让他感到一阵憋闷和无力。他明白楚风说的有道理,甚至是眼下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但他骨子里那种对彻底变革的渴望,又让他无法完全认同这种“改良主义”的道路。

“可是,老楚……”赵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甘和苦涩,“如果总是妥协,总是迁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打破这吃人的旧世界?我们流血牺牲的意义,难道就只是为了换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旧世界吗?”

楚风看着赵刚眼中那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痛苦,心中也微微一动。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良久,才轻声说道:

“老赵,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把这个旧世界的屋顶掀掉,让阳光照进来,让老百姓能喘口气,能活下去,能对我们抱有希望。至于以后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新房子……”

他转过身,眼神在黑暗中异常坚定:

“那需要时间,需要更多觉醒的人,也需要……更强的实力来保证它能按照我们的蓝图去建造,而不是在建到一半的时候,就被外面的狂风暴雨,或者内部的蛀虫给弄塌了。”

“我们现在,就是在为建造那座新房子,打下最坚实的地基。这个过程,可能很慢,可能不够彻底,但它必须足够坚固。”

赵刚沉默了。他端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一饮而尽,那苦涩的滋味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里。

他知道,这一次的思想碰撞,谁也没有说服谁。但他也清楚,楚风选择的道路,至少在目前阶段,是唯一可行且正确的道路。

只是,看着窗外那片沉沦在黑暗中的大地,他心中那团理想的火焰,依旧在顽强地燃烧着,不肯熄灭。

而未来的中国,究竟会走向何方?这座正在打地基的“新房子”,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这场发生在昏暗灯光下的思想碰撞,或许,正是那宏大历史走向的一个微妙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