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被渣男贱女害死后,我在末世躺平 > 第215章 你说她走了,可布丁怎么又凉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你说她走了,可布丁怎么又凉了?

阳光还停在吊床的麻绳上,影子未散,可基地中央厨房的电子温控屏却突然跳动了一下。

28.5c。

数值精确得像是被谁掐着秒表计算过——距离草莓布丁出炉后的理想食用温度,只差那微妙的0.5度。

而此刻,时针正缓缓指向下午两点整。

没人碰过它。

监控画面清晰地显示:操作台空无一人,不锈钢盖揭开后,布丁表面光滑如镜,连一丝水汽都未凝结。

可就在那一瞬间,红外测温仪捕捉到一股诡异的冷流自窗口斜切而入,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拂过甜品表面,然后悄然退去。

“又来了。”实习生林小满缩在角落,声音发颤,“第三次了……不是机器故障,也不是人为操作……是‘她’。”

视频早已传遍内网。

有人称这是“苏神显灵”,自发在厨房外摆上鲜花与果盘;也有人惊恐高呼“精神污染扩散”,连夜申请调离岗位。

心理疏导组紧急开会,判定为集体性心理暗示,可当他们亲自去查看录像时,全都沉默了。

画面里最不起眼的角落——窗外那棵老槐树,在降温发生的刹那,枝叶轻晃,几只麻雀齐刷刷歪头,仿佛在品尝什么。

小瞳站在厨房门口,没说话。

她只是静静望着那棵树。

风穿过树叶的间隙,沙沙作响,像极了某个人躺在吊床上打哈欠时,鼻腔里哼出的走调旋律。

“你说她走了……”她低声呢喃,“可布丁怎么又凉了?”

与此同时,陆星辞正翻着一本泛黄的账本。

那是末世初期“懒园”物资调配手记,由苏凉月亲笔批注过的旧档。

纸页边缘卷曲,墨迹因潮湿微微晕开,但她的字依旧清秀慵懒,带着点撒娇似的拖尾:“布丁太烫,放窗台十分钟再吃。”

他目光一凝——日期赫然是六月十七日。

今天。

他拎着便携式温度计走出办公室,一路穿过园区,直奔老槐树下。

蝉鸣聒噪,热浪蒸腾,可当他坐下那一刻,忽然察觉空气中有种难以言喻的流动感——不似风扇,也不像空调出风,更像是大地本身在呼吸。

他抬头。

树叶在午后阳光中投下斑驳阴影,而那片影子,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移动。

一点一点,爬向厨房的窗台。

十二点、一点、一点半……

时间一分一秒逼近两点整。

陆星辞屏住呼吸。

温度计数字开始细微波动——29.3、29.1、28.8……

两点零七秒。

阴影终于完全覆盖窗台。

一阵微不可察的冷风自树冠深处滑落,贴着墙面滑行,精准扫过布丁所在的位置。

他伸手触碰那股气流,指尖竟泛起一丝熟悉的困意——就像从前每次靠近苏凉月时,那种不由自主想打哈欠的冲动。

“不是她在降温。”他低笑一声,眼底却泛起滚烫的潮意,“是这棵树记得她喜欢的温度。”

原来她从未刻意留下什么痕迹。

她只是每天午睡醒来,嘟囔一句“布丁太烫”,然后随手放在窗台晾一晾。

她懒得解释,懒得争辩,更懒得被人崇拜。

可这片土地记住了。

风记住了。

树记住了。

连麻雀都知道,两点钟要歪头尝一口。

当晚,陆星辞调取气象数据,发现近三年来,每到六月十七日午后,该区域都会出现一次反常的微气候循环——冷空气下沉,湿度上升,风向偏转17度。

起初以为是巧合,直到他对比苏凉月生前作息记录,才发现:那一天,她几乎总在树下打盹,而每一次,都会抱怨“厨房送来的布丁太热”。

于是世界学会了等她醒来。

老周是在南方驿站接到包裹的。

一个没有寄件人信息的铁罐,密封完好,标签上只写着一行小字:“按她喜欢的甜度。”

打开后,是一份手写配方:牛奶三成,奶油加倍,糖量减半,加入一勺隔夜泡的茉莉花茶液,最后用低温慢烘四小时。

“这不就是她说的‘懒人布丁’吗?”老周咧嘴一笑,眼角皱纹堆叠如书页折痕。

他是游历者,也是曾经差点封笔的故事匠。

三年前他还试图为苏凉月立传,写了一半就撕了。

“太神化不像她,太平凡又配不上她。”后来索性不再写,只收集别人口中的“苏小姐日常”。

可现在,他看着这份配方,忽然觉得——也许真正的传奇,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让人忍不住照着做一次的冲动。

他照方制作,奶香弥漫整个驿站。

可第一口入口,眉头就皱了起来——涩,偏碱,少了那份清甜回甘。

“本地水质问题。”技术人员摇头,“地下水碱性太高,改不了。”

孩子们却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加点雨水呗!我们这儿的雨,是从北边飘来的!听说那边的云,都是从‘懒园’飞出去的!”

老周一怔,抬头望天。

云层裂开一道缝隙,细雨无声落下。

他接了一碗雨水,重新调制。

锅盖掀开时,香气扑面而来,竟让他眼前恍惚浮现出那个翘着脚躺在吊床上、一边啃布丁一边骂天气太热的女人。

第一口送进嘴里,温润顺滑,甜而不腻。

紧接着,一个哈欠毫无预兆地冲上喉咙。

他愣住。

耳边仿佛响起一声熟悉的轻笑,还有那懒洋洋的嗓音,带着鼻音拖长调子:

“嗯~这才对嘛。”

他在随身笔记的首页写下一句话,笔尖微微发抖:

“她没留下教条,只留下口味。”

而在北方基地,小瞳已下令封锁厨房原始录像,并召集技术组、生态组与民俗研究团队联合分析。

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只有她自己清楚,当看到麻雀歪头的那一瞬,她突然明白了苏凉月真正的遗产是什么——

不是力量,不是系统,不是基地或异能。

是习惯。

是一种活着的方式,温柔地渗入世界的肌理,让风会拐弯,让树懂等待,让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块布丁的温度,重新学会什么叫“刚刚好”。

(续)

小瞳站在“懒园”档案馆的中央,指尖轻轻划过新印制的《眠治生活手册》封面。

墨香未散,纸页微翘,扉页上那行标题赫然在目——“当世界学会照顾你的胃”。

她没笑,也没哭。

只是将手册轻轻合上,放入社区共享书架的第一格,像完成一场无声的加冕。

从那天起,“布丁降温”不再是神迹,也不再是谜团,而成了末世文明的新常识。

各社区厨房开始系统记录本地的“自然降温点”:老城区地下通风井口的冷气漩涡、东区废弃地铁站出口的穿堂风带、西山斜坡上因树冠层叠形成的微气候低谷……短短七天,全城涌现出二十三处被正式命名的“凉布丁角落”。

居民们自发绘制地图,标注时间与温度曲线,甚至开发出一款轻量级AR游戏——“追凉布丁”,孩子们戴着老旧智能镜片,在街头巷尾奔跑,只为抢在两点零七分前把虚拟布丁放进最精准的冷却区。

笑声回来了。

那种不属于庆典、不属于胜利,只属于日常琐碎幸福的笑声。

而最热闹的一处,竟是当年苏凉月被推入丧尸群的窄巷旧址。

铁网锈迹斑斑,早已被攀爬的草莓藤覆盖成一片绯红绿廊。

午后阳光斜切进来,风穿过叶片间隙,带着果实熟透的甜香,拂面而来时,竟真有一丝恰到好处的凉意——经气象组测定,此处每日下午两点前后,气温会自然下降0.6c,持续十八分钟。

不多不少。

有人在这里立了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刻着:“苏小姐指定用餐区,请勿喧哗。”

没人知道是谁刻的。

但每天中午,总有人悄悄送来一碗新鲜布丁,摆在藤蔓下的石台上。

有时是孩子,有时是老人,更多时候,是一个沉默的身影,在夜幕降临后悄然出现。

那晚,闷热如蒸笼,空气凝滞得连蚊虫都不愿振翅。

一个男人蹲在巷口,衣衫褴褛,眼神躲闪。

他曾是豪门安保主管,也是那一夜亲手将苏凉月推出安全门的人之一。

如今他早已被驱逐出核心圈,靠着打零工苟活。

他没说话,只是颤抖着打开保温盒,取出一碗刚出炉的布丁,轻轻放在石台上。

蒸汽袅袅升起,他盯着那碗布丁,仿佛能看见当年她被撕咬时回望的最后一眼——没有恨,只有诧异,像在问:“就这么急着用我的命换你们的活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风来了。

先是叶尖轻颤,接着藤蔓摇曳,一道微冷的气流自高处滑落,如无形的手掌抚过瓷碗边缘。

红外测温贴纸上的数字缓缓跳动:30.2 → 29.8 → 28.5。

凉了。

他抬头,泪已滑落。

藤蔓缝隙间,一只蓝紫色的蝴蝶停在熟透的草莓上,翅膀开合,像呼吸,像叹息,又像某种遥远的回应。

他哽咽着,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走:

“你连原谅,都懒得说出口。”

话音落下那一刻,整座城市仿佛同步呼出一口气。

千万户人家的厨房里,布丁正悄然降温。

阳台上的老人停下扇子,孩童停止嬉闹,守夜的哨兵抬头望向那棵老槐树的方向——风起了,带着熟悉的困意,温柔地扫过每个人的眉梢。

小瞳站在“懒园”最高处的观景窗前,望着这座重新学会呼吸的城市。

她轻轻吹了口气,像是在试一杯看不见的饮品温度。

然后,她低声呢喃:

“这世界……终于学会替她心疼人了。”

窗外,星辰初现,银河如练。

而在无人察觉的刹那,所有联网设备的时间戳,同时卡顿了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