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132章 土木堡梗 军机处现(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土木堡梗 军机处现(2)

他没有说出那两个字,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京师!北京城!

这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头。

“陛下!”周延儒不甘心,再次出列,他必须扞卫文官集团的立场和“垂拱而治”的理想,“陛下所言,虽……虽有一定道理。然天子乃天下共主,当以仁德教化万民,以圣贤之道治理天下。若陛下过于关注军旅之事,甚至……事必躬亲,恐非圣君之道,亦有损天子威仪,重蹈武宗皇帝之覆辙啊!军事细务,自有兵部及诸将负责,陛下只需把握大方向,知人善任即可!”

“把握大方向?知人善任?”朱由检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他盯着周延儒,语气带着讥讽,“周学士,朕来问你,若朕对军队现状一无所知,对将领能力不明,对敌我态势不察,朕如何‘把握’你口中的大方向?朕如何‘知’人?如何‘善’任?全靠你们递上来的、可能被修饰过、可能避重就轻的奏章吗?还是靠朝堂上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君子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庙算’?”

他向前一步,逼视着周延儒和那些持同样观点的文官:“然后哪天,再出一个王振那样的权阉,或者某个边将像唐之藩镇般拥兵自重,甚至敌人如同也先一般,再次兵临城下!朕还坐在这紫禁城里,等着你们来告诉朕‘陛下勿忧,自有天兵退敌’吗?!等到那时,朕是不是还要学着英宗皇帝,再去‘北狩’一回?!”

“臣等万万不敢!”周延儒等人吓得再次跪倒,脸色惨白。皇帝这话,简直是诛心之论!

“不敢?朕看你们敢得很!”朱由检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的怒火,“说什么天子威仪,说什么垂拱而治,说什么圣君之道!冠冕堂皇!无非是想把朕圈养在这深宫之中,隔绝于军队之外,让你们文官集团,更方便地掌控军国大事的权柄!把朕变成你们手中的傀儡,一个盖印的工具!朕说得对不对?!”

这赤裸裸的指控,如同惊雷,炸得整个文华殿鸦雀无声。许多文官浑身发抖,却无人敢出声反驳。皇帝今天,是把那层遮羞布彻底撕碎了!

朱由检看着底下噤若寒蝉的臣子,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情绪,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而富有建设性:

“当然了,朕也知道,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精通,更不可能替代前线将领去指挥作战。在军事指挥上,确实需要专业的建议,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来避免再出现因个人好恶、信息不全或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百官们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弄得有点懵,刚刚还电闪雷鸣,怎么瞬间就风和日丽了?

“所以,朕决定,”朱由检图穷匕见,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核心方案,“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名曰——‘军机处’!”

军机处?

众臣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这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本朝祖制里闻所未闻啊!

“此军机处,非统兵机构,亦非决策机构,不涉具体兵权,不干预将领指挥。”朱由检开始详细阐述这个“借鉴”自后世的机构构想,“它更像是一个直属于朕的、高度机密的军事参谋议政机构,是朕在军事方面的‘外脑’和‘信息处理中心’。”

他解释道:“军机处成员,称‘军机大臣’,由朕亲自遴选、特简,员额不定,文武官员皆可入选,但首要条件必须是通晓军事,熟知舆图地理,精于谋划,且忠诚可靠。他们不入六部,不隶都察院,仅在宫内值庐,随时听候朕的召见。”

“其职责主要有五,”朱由检伸出五指,“一,汇总、分析各方呈报的军情塘报,去伪存真,提炼要点,为朕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战场态势评估。二,根据朕的意图或前线请援,研究、拟定重大军事行动的方略预案,分析利弊得失,供朕抉择。三,总结历次战事,无论胜败,深究其经验教训,编纂成册,以为后世之鉴。四,研究敌情,了解周边势力之军制、战法、虚实。五,为朕讲解古今战例、兵法典籍,提升朕之军事素养。”

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简单说,以后若有边事,前线将领提出作战构想,兵部审核钱粮人员编制,而军机处,则负责站在朕的立场,从全国战略格局的高度,帮朕分析:这个计划是否可行?有没有更好的打法?可能存在哪些潜在风险?需要协调哪些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如何确保后勤万无一失?如何防止敌人可能的反击?避免朕因为信息壁垒或者不谙军务,再做出类似‘土木堡’那样的……战略性误判。”

他目光扫过众人:“如此一来,既保证了朕作为最高统帅,对军队的最终掌控权和战略决策权,防止大权旁落;又能借助最专业的人才和最高效的机制,确保重大军事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他特意看了一眼文官队列,“军机处亦有文臣参与,并非武人专断,亦可体现文武相济之道。诸位爱卿觉得,朕设立这个‘军机处’,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还是……确有必要?”

殿内一片寂静。

文官们内心飞速盘算:这军机处……听起来权力不小,虽无决策权,但“参谋”之权,直达天听,影响巨大!而且皇帝明确要文臣参与,这意味着……我们也能分一杯羹?虽然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但至少能施加影响,比完全被排除在核心军务之外强!似乎……可以接受?

武将们内心:大好事啊!终于有个专业的地方能帮皇帝理解前线疾苦和战争规律了!不用再怕外行瞎指挥,也不用担心功劳被文官冒领或被宦官贪墨了!而且能直接向皇帝陈述利害,不用经过兵部那些老爷们层层盘剥和刁难!

勋贵们内心:军机大臣!听着就威风!虽然要求“通晓军事”,自家那些纨绔子弟多半不行,但总能想办法塞个把机灵点的进去吧?这可是接近权力核心的新捷径!

李邦华等务实派官员内心:此策若能行,或可一扫军中积弊,提升决策效率,确是强军固国之良方!陛下圣明!

看着底下神色变幻、从最初的震惊、抵触,逐渐转变为思索、权衡,甚至隐隐透出兴奋的臣子们,朱由检知道,他这把“军机处”的钥匙,已经成功插进了大明陈旧军事体制的锁孔里。至于能打开怎样的新局面,就要看他后续如何运作了。

他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既然诸位爱卿并无强烈异议,那设立军机处一事,便这么定了。具体章程,入选人员,朕稍后会与内阁及兵部详细商议。今日经筵,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他心情复杂却又带着一丝轻松地起身,在一众或敬畏、或钦佩、或仍在消化这巨大信息量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了文华殿。

王承恩小步跟上,低声道:“皇爷,今日这番……真是波澜壮阔。这军机处……奴才听着,都觉得是步妙棋!”

朱由检望了望文华殿上空那片被屋檐切割开的蓝天,悠然道:“老祖宗用血换来的教训,不能白费。旧的坛坛罐罐不打破,新的东西就进不来。朕不过是……因势利导,给这架老旧的马车,换个能看清路的车夫,再配个导航仪罢了。”

王承恩:“……” (导航仪?那又是什么仙家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