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西方殖民者与日本若即若离的联合遏制,帝国并未如对手所预料的那般,要么退缩,要么在正面硬碰硬地加大军事威慑。皇帝的应对策略,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落子于对手意想不到之处,意图从侧翼和内部瓦解这道看似坚固的封锁线。

云南,昆明。帝国陆军第5集团军司令部内,司令官刘湘上将正与几位参谋围着巨大的中南半岛沙盘。沙盘上,代表帝国势力的蓝色小旗,正从云南边境数个点,悄然向法属印度支那(越南)方向延伸。

“根据陛下密旨和总参指令,”刘湘指着沙盘说道,“我部将以‘剿匪’和‘边境贸易保护’为名,向河口、金平一带增派三个团的兵力,并加强边境巡逻的强度和频率。同时,工兵部队将秘密勘测、整修从昆明至边境的急造军路。我们要让法国人清楚地感受到,帝国在西南方向,拥有随时可投入的强大力量,足以对其印度支那殖民地构成直接威胁。”

这是一种典型的“围魏救赵”策略。你法国人在南洋给我制造麻烦,我就在你家门口(印度支那)舞刀弄枪,看你还敢不敢把主要精力放在遥远的爪哇。

与此同时,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帝国的反击也以另一种形式展开。针对泗水港的纵火案,帝国外交部发表了措辞空前强硬的声明,不仅要求荷方严惩凶手、赔偿损失,更首次公开质疑荷兰殖民当局治理东印度群岛的能力,并“提醒”其需保障所有外国(特指帝国)商人的合法权益,否则“不排除帝国将采取必要措施自行维护”。这番言论,几乎等同于最后通牒,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而在暗中,帝国南洋贸易总公司宣布,对所有在火灾中受损的合作土着商行,给予原价百分之五十的补贴,并承诺提供无息贷款助其重建。同时,数名身份神秘、身手矫健的“商务代表”被派往泗水,他们实际上是内务稽查司的特工,任务是保护关键合作者,并搜集荷兰人纵容甚至指使暴行的证据。

更绝妙的一步棋,落在了日本与美国之间。帝国驻美大使“偶然”在一次社交酒会上,向一位与白宫关系密切的记者“透露”了日本与荷兰殖民军官秘密接触、意图“共同维护南洋稳定”的消息。这位记者如获至宝,一篇题为《新黄祸?日本将手伸向南洋》的报道很快见诸报端,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关于日本扩张野心的广泛讨论和担忧。一直奉行“门户开放”政策、视南洋为其重要市场的美国,对任何企图独霸该区域的行为都极其敏感。一时间,华盛顿看向东京的目光,充满了审视与警惕。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效果立竿见影。

在巴黎,法国殖民部的大臣们开始重新评估在远东与帝国对抗的风险。帝国在云南边境的军事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因此导致印度支那局势动荡,甚至引发与帝国的边境冲突,那将是法国无法承受的。权衡利弊之后,法国对参与联合遏制帝国的热情迅速降温,其驻暹罗使节也不再那么卖力地游说暹罗国王抵制帝国。

在巴达维亚,荷兰总督面对帝国的外交压力和内部(土着势力因帝国补贴而对荷兰更加不满)的不稳,焦头烂额。他深知,为了一个泗水港的黑帮纵火案,与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区域强国彻底闹翻,绝非明智之举。最终,荷兰当局不得不“认真”重新调查此案,逮捕了几名替罪羊,并向帝国受损商行支付了象征性的赔偿,试图平息事态。

而在东京,日本外务省和军部则被来自美国的质询和舆论压力搞得狼狈不堪。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解释和安抚,强调日本并无独霸南洋之意,其与荷兰的接触“纯属正常外交范畴”。日荷之间刚刚萌芽的、脆弱的“合作”意向,在美国的介入下,瞬间夭折。

帝国以其精准而凌厉的反击,成功地瓦解了对手的第一次联合遏制 attempt,再次展示了其在外交和战略层面的高超手腕。那道看似正在形成的“暗礁”,在帝国“奇兵”的冲击下,已然出现了裂痕。

然而,南洋的博弈远未结束。遭受挫折的对手绝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必然会调整策略,寻找帝国新的弱点。而帝国在南洋的迅猛扩张,也引起了更多区域外大国的关注。下一轮的较量,或许将更加复杂,更加激烈。帝国的南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