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1921年初秋,欧战烽火虽熄,然世界格局暗流汹涌。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伤痕累累,德意志复仇主义潜滋暗长,苏维埃俄国在内战中逐渐占据上风,其红军正以雷霆之势扫荡远东残存白军。而在远东,华夏帝国与日本帝国的对峙,已成为决定区域命运的主轴。
紫禁城武英殿内,气氛因一份来自欧洲的紧急情报而骤然紧张。总参谋长蒋百里手持电文,眉宇紧锁:“陛下,驻柏林武官密报,德国与日本近期签署了《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虽未公开结盟,但德方将向日本输出包括改进型潜艇设计图、光学仪器制造技术及部分航空发动机专利在内的一系列先进军事技术。此举,意在借日本之手,牵制我国及苏俄在远东之发展。”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陆军部长蔡锷愤然拍案,“德国人自己在欧战吃了亏,便想扶植日本在远东给我们和苏俄制造麻烦!”
内政总理孙文忧心忡忡地补充:“陛下,英美等国对此态度暧昧。他们乐见德日走近以牵制苏俄,却又担忧日本过于强大损害其在华利益。国际形势于我而言,愈发复杂。”
溥仪皇帝静坐御座,目光沉静地扫过殿内群臣。他体内来自未来的灵魂,正飞速地将眼前局势与历史轨迹对照。此时的日本,尚未如后世那般疯狂,但其大陆政策的野心已然成型,与德国的技术合作,无疑将加速其军国主义机器的升级。
“德日勾结,意料之中。”皇帝的声音平稳,带着洞悉世事的冷静,“彼等皆视帝国与苏俄为阻碍其扩张之敌。然,吾等岂会坐以待毙?”
他站起身,走到巨幅远东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如今苏俄红军在伏龙芝等人指挥下,于远东节节胜利,日本扶持之谢苗诺夫等白军头目已是穷途末路。日本直接派兵大规模介入苏俄内战之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其此前在北疆之冒险,实乃试探帝国反应,并妄图在苏俄控制力未达之处建立缓冲地带,如今此计已破产。”
他的分析切中要害。历史上,日本虽曾出兵西伯利亚进行干涉,但规模有限且最终被迫撤军,未能真正撼动苏俄对远东的主权。
“然,日本绝不会放弃对大陆之野心。”溥仪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其与德国技术合作,意在补强其海军与航空力量。未来之威胁,恐来自海上与空中!”
海军部长萨镇冰立刻回应:“陛下明鉴!日本得德国潜艇技术,必大力扩充其水下舰队,对我沿海航运及未来海军行动构成严重威胁。我‘蛟龙-II’型潜艇需加速,同时,应尽快研发专用之反潜舰艇与探测设备!”
空军副部长李振声也深感压力:“德制航空发动机若为日本所用,其战机性能必将提升。我‘烈风’之改进与下一代‘啸天’战机之研发,必须加快进度!格物院已着手研究火箭助推技术,或可为我空军开辟新径。”
战争的形态正在悄然改变,帝国的应对也必须前瞻。
“故,当下帝国之策,当以我为主,固本培元,静观其变。”溥仪总结道,下达了一系列清晰指令:
“其一,继续全力推进国内重工业建设与科技研发。鞍山之钢、大庆之油、格物院之智,乃帝国强盛之基石,一刻不可松懈。新式坦克、高速战机、先进潜艇,皆需倾注心血。”
“其二,加强与苏俄之事实接触。彼等虽与吾等意识形态迥异,然在抵御日本扩张及收复被沙俄侵占权益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可通过非官方渠道,试探其态度,尤其关于北海(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之历史归属问题。”
“其三,海军空军建设列为优先。不仅要造舰造机,更要革新战术,强化训练。未来之战,制空权与制海权至关重要。”
“其四,对日保持高压警惕。命吴佩孚之第2集团军、聂宪藩之第3集团军,轮换赴辽东、山东沿海驻防,举行大规模抗登陆演习。命李振声之空军,加强对马海峡、朝鲜海峡之巡逻侦察。”
皇帝的布局,立足于自身实力的增强,同时审时度势,利用国际矛盾,为最终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殿内重臣皆领命而去,帝国的国家机器围绕着新的战略方针高效运转起来。车间里机床轰鸣,船台上焊花飞溅,实验室中灯火通明,训练场上杀声震天。
然而,德日技术合作的具体内容与进度如何?苏俄在稳定国内后,对远东领土将持何种态度?日本在技术升级后,又会首先在哪个方向发难?远东风云变幻,帝国这艘巨轮,正凭借其日益坚实的国力与清晰的战略,谨慎而坚定地驶向充满挑战的未来。那失踪已久的石原莞尔,是否正隐藏在某处,等待着下一个兴风作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