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314章 磁场乱如麦茬?老农翻出《农政全书》焊死 37% 偏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14章 磁场乱如麦茬?老农翻出《农政全书》焊死 37% 偏差!

星际过滤器网络的高纬度节点突然像被霜打蔫的麦子,能量传导效率在全息屏上拉出条歪歪扭扭的曲线。张叙舟盯着护江力的数字 ——,比基准线骤跌 250 点,a 星的磁场适配算法在控制台前炸开蓝白色的电弧,那些按 “全域统一参数” 设计的金属探针,正被北纬 37° 的异常磁场蚀出蜂窝状的孔洞。ζ 工程师的机械臂将报废的传感器砸成废铁:“必须启动星际磁场校准仪!这是宇宙级适配技术,你们的老农看云识天气能定坐标?”

河南周口老农张麦囤背着半袋麦种,踩着满地金属碎屑走进来。老人掏出本泛黄的《农政全书》,粗糙的手指点着 “授时篇”:“后生仔,你看这麦子 —— 南坡的得春分下种,北坡的要谷雨栽,哪能一刀切?” 他从布袋里倒出两把麦种,“这就像你那磁场,春分秋分弱如棉,冬至夏至强如铁,犟着来准出乱子。”

张叙舟的银簪突然震颤,簪尖投射出的磁场波动图谱里,北纬 37° 的磁感线果然像被狂风扫过的麦茬,杂乱地扭成一团。张麦囤蹲在地上画了个十字:“咱老农都知道,‘春分阴坡磁场软,深耕三寸保苗全;冬至阳坡磁场硬,浅播半寸出得齐’。” 他用麦种在十字线上摆出七堆,“这七个节气点,就是磁场的‘墒情拐点’,得按这调参数。”

“这是玄学!”a 星工程师的监测仪疯狂报警,屏幕上 “适配误差 37%” 的红色警告刺得人眼疼。但张麦囤此刻正翻开《农政全书》的夹页,里面夹着张发黄的油纸,上面是他祖上传下的 “看云识磁场” 口诀:“絮云如棉,磁场弱三天;积云如席,磁场强七里。” 他指着窗外的鱼鳞云,“今儿这云相,北纬 37° 的磁场准在减弱,节点得调松些。”

张叙舟让银簪刺入高纬度节点,投射出的分子结构图里,节点外壳的金属晶格在异常磁场下竟出现了细微的错位,而张麦囤说的 “七个墒情拐点”,正好对应晶格复位的最佳时机。老人此刻正用犁耙在地上划出深浅不一的沟:“沙土地得深插(节点深埋),黏土地要浅埋,就像种麦子得看土性,磁场硬的地方,节点得‘松快’些。”

ζ 星系按 “统一深度” 改造的节点突然崩裂,适配误差从 37% 暴增至 53%,护江力在

边缘抖得像风中的麦浪。张麦囤摇着头从怀里掏出个铜制日晷:“傻孩子,老辈人看时辰种地,你就不会看节气调磁场?” 他转动日晷的指针,“春分秋分,节点倾角调 37 度;冬至夏至,转 17 度,这叫‘顺天应时’。”

张叙舟突然发现银簪投射的洛阳万安山地磁观测数据,近百年的磁场波动周期竟与张麦囤的节气口诀完全吻合,尤其是春分当天的磁场强度(0.37 高斯),与老人说的 “弱如棉” 分毫不差。此刻老人正将浸过桐油的麻绳缠在节点上,“这叫‘软筋’,能缓冲磁场的硬劲,就像麦秆的节,能抗倒伏。”

“测适配率!” 张麦囤的喊声未落,监测仪已发出尖锐的蜂鸣 —— 屏幕上的误差率从 37% 断崖式下跌,当最后一个节点按 “惊蛰参数” 调整完毕时,数字稳稳停在 0%!护江力像被春雨浇过的麦苗般疯涨:→→。更惊人的是 “墒情预判”:张麦囤根据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的谚语,提前 73 小时预判了磁场回升,让节点提前进入待发状态。

善念值的数字开始疯涨,各地农业气象站传来的 “百年节气磁场数据表” 在能量流中闪着光,那些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的农耕老话,此刻都成了磁场适配的密码。a 星工程师的机械臂僵在半空,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星际校准仪被本《农政全书》比了下去,数据库显示,按节气调整的节点稳定性是统一参数的 7.3 倍,而张麦囤用的铜制日晷,其指针摆动频率竟与磁场波动完全共振。

张麦囤将最后一把麦种撒在控制中心的花盆里:“记住了,种地讲究‘看天吃饭’,守地球也一样。” 他从布袋里掏出个陶制墒情仪,仪器上的刻度与银簪显示的磁场适配最优值重合度达 97%。张叙舟突然读懂了《农政全书》扉页的字:“天地有常,顺之者昌。”

控制中心的地砖上,麦种摆出的节气图与磁场图谱重叠成完美的同心圆,那些看似随意的农谚,原来都是丈量地球磁场的标尺。而 ζ 工程师的终端上,自动下载的 “节气适配参数” 里,赫然标着一行小字:“源自河南周口张家庄,清光绪二十七年春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