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157章 能量断供只剩 73 小时!火炕余烬里藏着续命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57章 能量断供只剩 73 小时!火炕余烬里藏着续命符?

钻探舱的应急灯突然变成刺目的红光,像口悬在头顶的铁锅。张叙舟盯着能量监测屏,地脉节点的输出曲线像条垂死的鱼,在标准值 50% 的位置抽搐 —— 距离第八器激活点仅剩 17 公里,能量储备却连半小时都撑不住,护江力正以每分钟 3 点的速度往下掉,→→……

“启动星脉应急供能啊!” 刘教授的声音劈了叉,手里的能量棒捏得咯吱响,“再耗下去,我们都得变成熔岩层的化石!”

张叙舟没应声,银簪正烫得像块烙铁。簪头青金石投射的影像里,东北老林的雪地里,王大爷正蹲在炕洞前添柴,火钳扒拉余烬时,火星子溅在煤灰上,竟引燃了半埋的干松针。“炕洞这东西,余温能焐一夜。” 老人的烟袋锅冒着白汽,“把没烧透的炭扒到边上,盖层细灰,第二天一吹就着。”

“余温……” 张叙舟突然按住控制台,指腹划过地脉节点分布图,“刘教授,星脉能不是用来‘填’的,是用来‘引’的!”

她调出节点三维模型,那些黯淡的地脉能量点像撒了把冷炭,而星脉能储备像堆干燥的引火绒。“地脉节点里藏着‘没烧透的炭’—— 是之前流过的残余能量,就像炕洞余烬。” 银簪的蓝光突然扫过模型,在节点边缘画出圈灰线,“我们得用星脉能当‘松针’,把这些余烬重新引燃!”

“胡闹!” 刘教授把能量棒砸在地上,“残余能量杂质含量 73%,烧起来只会堵死能量管道!这就像用湿柴点火,只会冒黑烟!”

话音未落,钻探舱突然剧烈震颤。能量储备跌破警戒线,舱壁的温度开始下降,护江力 “哐当” 砸到 。张叙舟抓起银簪往控制台一戳,青金石的光顺着线路蔓延,竟在屏幕上凝成把火镰的形状 —— 那是祖父传下来的老物件,黄铜镰刃上还留着经年累月的擦痕。

“王大爷说,火镰碰火石,再潮的绒也能燃。” 她的指尖在 “星脉能输出” 按钮上顿了顿,“银簪能过滤杂质,就像火镰擦出的火星,只挑能烧的引。”

星脉能刚注入地脉节点,监测屏就炸开片金红色的光。那些残余能量像被唤醒的火种,在银簪的引导下噼啪作响,杂质被烧成白灰沉到底部,而纯净的能量像刚添的新柴,顺着节点管道往上蹿。更奇的是,能量流过的地方,管道壁上竟凝结出层青金色的霜 —— 那是被过滤后的地脉精华,纯度比原生能量还高 30%。

“护江力……→→!” 工程师的尖叫带着哭腔,“续航时间从 30 分钟延到 73 小时了!”

刘教授僵在原地,烟袋锅的影像还没消失。他看着屏幕里跳动的能量曲线,那些重新燃起的地脉节点像串灯笼,把通往激活点的路照得透亮。“这…… 这怎么解释?”

“解释?” 张叙舟笑了,银簪突然指向节点深处。能量结晶的缝隙里,块新石器时代的陶罐碎片正泛着微光,上面的绳纹与王大爷炕洞的砖石纹路如出一辙。“就像王大爷说的,老辈人烧炕,哪懂什么热力学?但他们知道,余烬里藏着明天的火。”

对讲机里突然涌进杂七杂八的声音 —— 是各地村民在直播 “焐炕技巧”:“要在炕尾留个小风口,不然余烬会闷死”“盖灰不能太厚,得让炭喘口气”……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念叨,竟让能量输出的稳定性又提高了 17%。

善念值的提示音轻快地响起,99.8 亿→99.9 亿。张叙舟摸着银簪上消退的热度,突然明白 73 号星球永远不懂的事:蓝星的能量从不是冷冰冰的数值,是坎儿井陶管里的沙、鱼鳔里的气、炕洞余烬里的暖,是千万双手焐热的 “活火”。

刘教授突然捡起地上的能量棒,往地脉节点模型旁一放:“下次…… 下次问问王大爷,火炕能烧到多少度?”

银簪的光晕里,第八器激活点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张叙舟知道,这 73 小时的续航不是终点 —— 那些从余烬里燃起来的能量,正带着陶罐碎片的温度,往更深的地心淌去,像条永远烧不尽的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