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136章 米磁场迷阵!井底蛙鸣 73 赫兹破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36章 米磁场迷阵!井底蛙鸣 73 赫兹破局

钻探舱的定位信号在全息屏上化成一团雪花。张叙舟盯着那串乱跳的坐标 ——2000 米深度的地核磁场像块被搅乱的磁铁,星脉定位系统彻底失灵,护江力的数值被这股 “失明” 的恐慌拽得骤降,→→,a 导航专家的额头渗着汗,手里的磁场干扰仪发出绝望的蜂鸣,“连卫星都被屏蔽了,这是个死局!”

“死局?俺们找卤水时,卫星还没发明呢。” 四川盐井村的周老汉扛着根老楠木筒子,筒口包着层牛皮,是他爷爷传下的 “听卤筒”。他往钻探舱模拟井里扔了块石头,“井底蛤蟆叫的方向,就是卤水藏的地方。声波在地下走直线,比啥仪器都准。”

a 专家刚要嗤笑,周老汉突然将听卤筒贴在模拟井壁上。三秒后,他笃定地指向西北方:“那边 37 步远,有股活水在动。” 银簪立刻启动声波扫描,果然在那个位置探到地脉支流的微弱震动,误差不超过半米。更惊人的是,全息图显示井底青蛙的鸣叫频率稳定在 73 赫兹,与地脉能量波的共振频率完全吻合,像个天然的声波信标。

全球 “地脉定位直播间” 的弹幕涌成了盐井里的卤水。生物学家的实时报告在热评区置顶:井蛙的内耳结构能精准捕捉地脉震动,73 赫兹的鸣叫是它们对 “地脉呼吸” 的回应;考古学家翻出《蜀盐考》,其中 “以蛙鸣定井位” 的记载,与周老汉的方法分毫不差。当周老汉教勘探队员用听卤筒辨声 ——“鸣声清越朝左,沉闷则向右”,银簪监测到筒内的木质共鸣结构,竟能将地脉声波放大 37 倍,比电子传感器还灵敏。

善念值在 97.0 亿处泛起涟漪,97.05 亿→97.1 亿。张叙舟突然注意到听卤筒的牛皮膜 —— 震动频率与蛙鸣完全同步,当他让周老汉对着筒口模仿蛙叫,钻探舱的定位雪花竟奇迹般地凝聚成模糊坐标。“是声波共振!” 他调出祖父日记里的地脉频谱图,73 赫兹的蛙鸣频率,恰好是地核磁场无法干扰的 “安全波段”,像把钥匙插进了磁场锁孔。

冲突的破局在模拟实验场。a 团队给钻探舱装上 “仿蛙鸣声波发射器”,周老汉则亲手复刻了听卤筒的木质共鸣腔。当设备下探至 2000 米,发射器发出 73 赫兹的脉冲,听卤筒立刻传来清晰的回声,定位误差从 “完全失控” 骤缩至 17 米。更诡异的是,声波在磁场中划出的轨迹,与周老汉盐井里的卤水走向一模一样,像条被地脉刻在地下的路线图。

“这楠木筒子……”a 专家摸着听卤筒的纹路,发现木质纤维的排列与地脉支流的走向完美契合,“它不是在对抗磁场,是在顺着地脉的‘声路’走!” 周老汉这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他父亲记的 “蛙鸣日志”,某页用朱砂标着 “73 赫兹,卤水最旺”,旁边画的声波图,与银簪解析的地核能量波重合度 97%。

护江力的指针疯狂回弹,→→(+150 点)。当钻探舱的定位信号在全息屏上重新稳定,银簪突然捕捉到一串异常声波 ——2500 米深处传来的震动,频率虽微弱,却与第八器的回应信号同源,像沉在井底的铃铛被蛙鸣惊醒。周老汉侧耳听着听卤筒,“这声儿不对,不像是活水,倒像块硬东西在震。”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盐井里的气泡,97.1 亿的数字在屏幕上不断上浮。网友们发起 “寻找本地鸣蛙” 挑战,3700 个观测点证实,凡地脉活跃处的蛙鸣,都带着 73 赫兹的基频。张叙舟望着听卤筒里回荡的声波,突然懂了这场定位危机的深意:所谓磁场迷阵,从不是地核的刁难,是给人类的 “听力测试”—— 就像周老汉说的 “地下的事儿,耳朵比眼睛靠谱”,当科技的眼睛被遮住时,生活在大地褶皱里的生灵,早就用叫声画出了通往真相的路。

银簪的新任务提示在蛙鸣声波中亮起:“第 3137 章:啄木鸟钻探术!3000 米岩层 73 秒脉冲破局。” 周老汉把听卤筒架在钻探舱模型上,“记着,到了底下,多听听蛤蟆咋叫,它们比仪器懂规矩。” 远处的发射井里,装着仿蛙鸣系统的钻探舱正缓缓下沉,73 赫兹的脉冲声在井壁间回荡,像在跟地核深处的什么东西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