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潜航,星海迷途
“希望之星·改”救生舱,如同一粒被遗忘在宇宙绒布上的微尘,正进行着一场极致低调的死亡行军。所有的非必要系统均已下线,主引擎熄火,仅靠姿态调整推进器偶尔喷出几乎不可察的微弱气流,维持着缓慢的惯性滑行。舰体表面,结合了联盟最新吸波材料与灵曦族“生命拟态”符文的涂层全力运转,使其反射率和能量辐射降至最低,完美地融入了背景星辰的冰冷与黑暗之中。这是一场对耐心、意志乃至运气的终极考验。
舱内照明被调至仅能维持基本视物的暗红色,压抑得如同凝固的血液。空气循环系统以最低功率运行,发出近乎无声的微弱嘶鸣,将有限氧气反复过滤。大部分队员已进入深度休眠状态,身体代谢被降至极限,如同冬眠的动物,以此最大限度地节约宝贵的能量和生命维持资源。只有队长夜枭和肩负导航重担的墨羽,保持着最低限度的清醒,轮流值守。
墨羽被牢牢固定在主控台前的座椅上,双眼因长时间聚焦而布满血丝,紧盯着面前光幕上瀑布般流下的数据。那并非绚丽的星图,而是由引力异常曲线、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脉冲星计时残差、以及遥远类星体光谱红移等冰冷参数构成的复杂模型。他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没有参照物的盲棋。仅凭之前捕获的那一缕微弱联盟信号的方向角,结合对宇宙本身各种“灯塔”和“标尺”的精密测量,在误差的海洋中,艰难地推算着归家的航向。
“检测到前方0.3光年处存在未标记的引力微透镜效应,疑似暗物质团块。航向需向左修正0.05弧秒,以避免潜在的速度损失和轨道扰动。”他的声音沙哑,在寂静的舱室内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次修正,都意味着海量的计算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生怕一步踏错,便永坠迷途。
夜枭静立在舷窗旁,身形如雕塑般稳固。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相控阵雷达,以自身为中心,如水银泻地般向四周虚空缓缓蔓延,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的能量涟漪或规则扰动。他的感知不仅针对那些恐怖的“虚无吞噬者”,也包括可能存在的星际尘埃云、高能粒子流、甚至是不稳定的空间裂缝。寂静本身,就是最大的喧嚣,任何打破这死寂的动静,都可能是致命的。他的指尖在微微颤动,并非恐惧,而是将灵觉提升到极致后的生理反应。
在短暂的清醒间隙,韩小莹会离开休眠舱,盘坐在相对宽敞的舱室中央,双手虚托着那枚温润的源初碎片。碎片散发着柔和的、呼吸般明灭的光芒,与她的混沌灵根产生着深层共鸣。她不再主动探测,而是将自己“沉浸”在宇宙的背景规则波动中。有时,她会提前数小时感知到前方星域规则的细微“湍流”,提醒墨羽提前规避;有时,则能捕捉到一些跨越亿万光年传来的、破碎而古老的规则“回响”,那是超新星爆发残骸的低语,或是中子星合并的余韵,甚至是更难以言喻的、关于宇宙本源的细微信息碎片。这种感知玄而又玄,却成了他们在这片未知海域中,除冰冷数据外,另一重宝贵的导航辅助。
雷煌在休眠中,肌肉依然微微绷紧,仿佛随时准备暴起战斗。千面的身影即便在沉睡时,也似乎与阴影融为一体,难以捕捉。巧手则在每次轮值清醒时,都会快速检查一遍飞船的关键系统,确保这唯一的诺亚方舟处于最佳状态。
时间失去了日常的意义,只有舰载计时器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这漫长而孤独的漂流。希望渺茫如远方星辰,但却顽强地燃烧在每个人心底。他们承载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灵曦族的遗泽、源初碎片的秘密,以及对联盟未来的责任。这静默的潜航,是使命,亦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