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 第323章 史迪威的赏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重庆,一股来自大洋彼岸的力量,正悄然汇聚成一股潜流,开始冲击固有的权力格局。这股力量的中心,便是那位以脾气火爆、作风强硬、并因对中国战场现状极度不满而闻名遐迩的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将军。

楚云飞的名字,通过汤姆逊上尉和麦克鲁德中校的渠道,激起的涟漪最终传到了昆明史迪威司令部的作战地图前。此时,史迪威正与蒋介石就军队指挥权、美援物资分配以及战略方针进行着日益激烈的争吵,他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低效和屡战屡败的愤怒已达顶点。在他眼中,大量的美式装备被浪费,被囤积,甚至被倒卖,而前线士兵却在用落后的武器与日军血战。他迫切需要找到证明——证明不是美国援助不力,而是国民党政权自身存在致命缺陷;同时,他也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找到一支真正能有效使用美援、并能对日军造成实质性打击的中国军事力量,来推行他酝酿已久的军事改革计划。

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关于楚云飞的几份评估报告,被整齐地摆上了史迪威的办公桌。报告详细记录了楚云飞在晋西北敌后坚持抗战的卓着战绩、在黔南前线的战术洞察力、对“开罗会议”的精准预判、以及最近提出的关于在华南开展游击战的系统构想。尤其是麦克鲁德中校那份充满赞赏的报告,着重强调了楚云飞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务实灵活的战术思想、以及(在美方看来)相对“清廉”、“专业”的作风。

史迪威戴着那副标志性的眼镜,仔细阅读着报告,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甚至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麾下不缺勇将,但像楚云飞这样,既有丰富敌后作战经验,又具备战略眼光,还能与美军有效沟通的中国将领,实属凤毛麟角。更关键的是,楚云飞似乎对重庆那套腐朽的官僚体系心存不满,这与他史迪威的改革理念不谋而合。

“找到了!”史迪威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中国地图前,目光扫过湖南、广西一带,“就是他了!一个能理解并执行我们战术思想的人!一个可能打破目前僵局的关键棋子!”

几天后,在昆明美军司令部一次高级别军事协调会议上,史迪威当着中美双方高级军官的面,将话题引向了当前战局的溃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斥责,而是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先生们,我们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美元、成千上万吨的物资,是为了赢得战争,而不是为了填满某些人的私人仓库,或者装备一支一触即溃的军队!” 他目光扫过在场面色尴尬的中国将领,继续说道:“我们必须改变思路!援助,必须给予那些最能发挥其效能的部队!我们需要的是能深入敌后、像钉子一样扎在日军补给线上的队伍,是需要像楚云飞将军那样,懂得如何用游击战消耗敌人、并且有成功经验的指挥官!”

“楚云飞”这个名字,被史迪威以如此肯定的语气、在如此高级别的场合提出,在场的中国军官们面面相觑,有人惊讶,有人不解,更有人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和警惕。史迪威甚至毫不避讳地引用(并加以发挥)了楚云飞关于华南游击战的某些观点,以此来佐证其战略的可行性。

“我希望,也强烈建议,”史迪威最后加重了语气,目光直视中方代表,“能够考虑将下一批轻型装备、通讯器材和特种作战物资,优先配发给像楚云飞部这样有实战经验和明确作战计划的单位。我们需要看到效果,而不是无休止的浪费!”

史迪威的这番表态,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回了重庆高层。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近乎公开的“力挺”和带有强烈倾向性的“资源分配建议”。其分量,远超之前任何美军顾问的评价。

蒋介石的官邸内。 侍从室主任林蔚将相关情报轻声汇报后,书房内一片沉寂。蒋介石背对着门口,久久凝视着墙上的孙中山像,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史迪威借楚云飞来敲打他,意图再明显不过。这既是对他权威的挑战,也将楚云飞这个原本可以掌控的“悍将”,推到了一个更加敏感、更加棘手的位置。启用楚云飞,等于向史迪威和国内反对派示弱,承认其改革的“正确性”;不启用,则可能得罪美方,影响至关重要的美援,并在舆论上陷入被动。

军统局戴笠的办公室。 毛人凤汇报此事时,戴笠面无表情地听着,指尖的雪茄缓缓燃烧。他心中冷笑,史迪威这一手,既狠又准。楚云飞如今成了美方手中的一张牌,用来压蒋校长,也用来敲打他们这些“旧势力”。他对楚云飞的忌惮更深了,但同时也意识到,此刻再想压制楚云飞,成本将变得极高,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楚云飞本人, 很快通过汤姆逊的暗示,得知了史迪威在会议上的表态。他心中并无太多欣喜,反而更加警惕。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被卷入中美最高层面博弈的漩涡中心。史迪威的赏识,是一把双刃剑。它为自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潜在的资源,但也让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必将引来国内保守势力更强烈的敌视和蒋介石更深的猜忌。从此,他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史迪威的支持,如同在他脚下垫了一块坚实的石头,让他有了跳出重庆这潭死水的可能。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他并未表现出任何得意忘形,反而更加低调。在与美军人员接触时,他只谈军事,不谈政治;只提具体战术需求,不涉高层权力斗争。他通过汤姆逊,向麦克鲁德中校转交了一份更加详尽的、关于在湘桂边境开展游击战的物资需求清单和初步作战设想,内容专业、具体,完全从军事角度出发,不掺杂任何个人诉求,以此展现自己的专业性和价值。

这份清单和设想,很快被呈送到史迪威案头。史迪威看后,对身边的参谋说:“看,这就是专业军人该有的样子!清楚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用!比起那些只知道要坦克、要大炮,却连士兵都喂不饱的蠢货,强上一万倍!” 他对楚云飞的认可和扶持的决心,更加坚定。

一股由美军最高指挥官亲自推动的、旨在扶持楚云飞的暗流,开始在中美军事合作的复杂管道中涌动。尽管阻力巨大,但“史迪威赏识楚云飞”这个信号,已经清晰地传递出去,彻底改变了楚云飞在重庆权力棋局中的地位。

楚云飞站在住所的窗前,望着山下雾气缭绕的山城。

他深吸一口气,棋局已变,下一步,该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