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悬疑解密档案 > 档案编号:青鳞-071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档案背景

2023年夏,江城市老城区突发连续诡异事件。涉事区域集中在濒临拆迁的“青鳞巷”及周边三条老街,该区域始建于清末,巷道狭窄如肠,两侧老楼多为砖木结构,墙体斑驳处常爬着青黑色苔藓,雨季时整座巷弄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因城市规划,大部分居民已搬迁,仅余十余户老人坚守,以及不少流浪猫、鼠在此盘踞。

事件最初未引起重视,直至第三起“失踪”发生——退休教师陈桂兰在自家院中晾晒衣物时离奇消失,监控仅拍到她弯腰捡拾掉落的衣物后,身影便被墙角阴影吞噬,无任何挣扎痕迹,现场只留下半只沾着青绿色黏液的布鞋。江城刑侦支队介入后,发现三起事件均与“动物”相关:第一起失踪者李老头,失踪前常喂巷口一只独眼流浪猫;第二起失踪者是快递员小张,失踪时正派送包裹至青鳞巷深处,其电动车筐内发现几根银白色动物毛发;第三起陈桂兰的院中,墙角有明显的爪痕,尺寸远超常见猫狗。

因现场无打斗痕迹、无目击者、监控线索断裂,且事件呈现明显非自然特征,经上级批示,由市异常现象调查科(对外称“档案整理办公室”)接手,调查员林深、苏晓组成专项小组进驻青鳞巷。林深曾处理过三起民间异闻类案件,擅长从冷门传说中寻找突破口;苏晓为动物学专业毕业,对各类动物习性、痕迹鉴定有丰富经验。

诡异事件

小组进驻青鳞巷的第一晚,便遭遇了诡异现象。

他们租住的是巷口一栋空置的二层小楼,一楼作为办公点,二楼住宿。当晚十点,巷内已一片死寂,仅偶尔传来几声猫叫。苏晓正在整理现场提取的痕迹样本,突然听到窗外传来“沙沙”声,像是有东西在爬墙。她凑近窗户,借着路灯昏黄的光,看到墙面爬着一只奇怪的动物——身形似猫,却长着三条尾巴,毛发呈青黑色,在暗处泛着幽绿的光,最诡异的是它的眼睛,并非猫的竖瞳,而是横向排列的三只圆瞳,正死死盯着她。

苏晓惊得后退一步,转身想叫林深,却发现屋内的灯光开始闪烁,电压不稳般忽明忽暗。与此同时,林深在二楼听到楼下传来陈桂兰老人的声音,微弱却清晰:“我的鞋……帮我捡回来……”他猛地冲下楼,却见苏晓站在窗边,屋内空无一人,而那声音仿佛是从墙壁里钻出来的,带着潮湿的水汽,黏腻得让人不适。

次日清晨,两人检查现场,发现窗外墙面上有新的爪痕,与陈桂兰院中发现的一致,且墙角处残留着少量青绿色黏液,经初步检测,黏液中含有一种未知的生物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却对砖木结构毫无影响。

随后几日,诡异事件愈演愈烈。巷内仅剩的几户老人陆续反映,深夜总能听到巷口传来“呜呜”的哭声,像是婴儿啼哭,又像是动物哀嚎;有人在自家门口发现死老鼠,尸体无任何外伤,却浑身僵硬,眼睛圆睁,像是看到了极度恐怖的东西;林深和苏晓在走访时,多次看到那只三条尾巴的诡异猫形生物,它总是在暗处窥视,一旦试图靠近,便会瞬间消失在巷道阴影中,速度快得惊人。

更令人不安的是,小组带来的电子设备频繁失灵:对讲机在巷深处会发出刺耳的杂音,指南针指针乱转,相机拍摄的照片中,总会出现模糊的黑影,像是有东西闯入了镜头。苏晓通过分析监控录像发现,每次诡异事件发生前,监控画面都会出现短暂的“绿屏”,绿屏中会闪过几帧模糊的图案,像是某种古老的符号。

在走访一位独居老人张婆婆时,老人颤巍巍地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铃,铃身上刻着细密的花纹,像是某种动物的鳞片。“这是我婆婆传下来的,”张婆婆声音发抖,“她说青鳞巷以前叫‘三尾巷’,清末时巷子里有个‘养鳞人’,专门养一种三条尾巴的猫,能通阴阳,还能帮人找东西。但后来不知怎么,养鳞人和猫都不见了,只留下这个铜铃,说能驱邪。”老人还提到,民间有个冷门异闻:“鳞猫认主,以念为食,食善则安,食恶则乱”,意思是这种猫以人的执念为食,若食用的是善念,便会温顺无害,若食用的是恶念,便会引发祸端。

林深查阅了江城地方志,果然在清末民初的杂记中找到相关记载:青鳞巷曾有一位姓柳的养鳞人,饲养三尾鳞猫,帮邻里寻找失物、安抚亡灵,深得人心。但在1927年夏,巷内发生一场大火,柳姓养鳞人葬身火海,三尾鳞猫从此失踪,之后便有居民反映偶尔看到巷内有三尾猫出没,伴随零星诡异事件,但因规模不大,未被记载。

就在调查取得初步进展时,第四起失踪案发生了——住在青鳞巷深处的流浪汉王二失踪了。与前几起不同,这次现场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一间废弃的杂物间内,地面铺满了银白色的毛发,墙角有大量青绿色黏液,墙壁上用黏液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与监控绿屏中闪过的图案一致。更诡异的是,杂物间的横梁上,挂着一串用老鼠骨头穿成的链子,链子末端系着半块烧焦的布料,经鉴定,布料的材质与1927年前后的衣物布料一致。

探索过程

“王二的失踪和前几起不同,”苏晓蹲在杂物间内,小心翼翼地提取着银白色毛发,“前几起现场都很干净,像是被刻意清理过,而这次却留下了这么多线索,像是故意引导我们来这里。”

林深盯着墙壁上的黏液符号,若有所思:“这个符号和地方志中记载的‘鳞猫印记’一致,是养鳞人用来召唤鳞猫的符号。王二是个流浪汉,平时游手好闲,据说还偷过巷内老人的东西,他的执念大概率是‘贪婪’‘懒惰’这类恶念。”他推测,三尾鳞猫可能一直潜伏在青鳞巷,以巷内居民的执念为食,之前居民多为善良的老人,执念多为“思念”“牵挂”等善念,所以鳞猫并未引发大的祸端,但随着老城区拆迁,居民搬走,巷内只剩下少数人,善念减少,而王二这类人的恶念被鳞猫食用后,导致其性情大变,开始主动掳走人类,吸食更强的恶念。

为了验证猜想,林深和苏晓决定夜间潜伏在杂物间附近,观察鳞猫的动向。他们准备了铜铃(从张婆婆处借来)、动物诱捕器,以及记录执念波动的仪器(异常现象调查科特制设备,能检测到人类强烈的情绪波动)。

当晚午夜,巷内万籁俱寂,只有路灯的光晕在潮湿的空气中微微晃动。突然,仪器开始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显示有强烈的执念波动。紧接着,杂物间方向传来“呜呜”的哭声,与之前居民反映的一致。两人屏住呼吸,悄悄靠近,只见杂物间门口,那只三尾鳞猫正蹲在地上,青黑色的毛发在月光下泛着幽绿的光,三只眼睛盯着地面,像是在注视着什么。

就在这时,鳞猫突然抬头,三只眼睛同时看向林深和苏晓的方向,发出一声尖锐的叫声,声音刺破夜空,让人耳膜发麻。苏晓立刻摇动铜铃,铃声清脆,鳞猫听到铃声后,身体明显一颤,后退了两步,眼中闪过一丝畏惧。

“铜铃果然有用,”林深低声说,“但它没有逃跑,说明它的执念也很强。”他注意到,鳞猫的三条尾巴中有一条尾巴末端是焦黑色的,像是被火烧过,与之前找到的烧焦布料相呼应,推测这只鳞猫就是1927年大火中幸存的那只。

鳞猫盯着两人看了片刻,突然转身钻进杂物间。林深和苏晓紧随其后,进入杂物间后,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墙角的符号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绿光。苏晓打开强光手电,照向墙壁,突然惊呼一声:“你看这里!”

只见墙壁上的符号下方,有一道暗门,暗门被藤蔓般的黑色丝线缠绕,丝线上沾着青绿色黏液。林深用特制的刀具斩断丝线,推开暗门,一股浓烈的霉味和血腥味扑面而来。暗门后是一条狭窄的地道,仅容一人通过,墙壁上布满了爪痕和黏液,像是鳞猫长期居住的地方。

两人沿着地道前行,大约走了五十米,地道尽头豁然开朗,是一间不大的密室,密室中央有一个石台,石台上摆放着一具骸骨,骸骨旁躺着一只已经死去的三尾鳞猫,正是他们之前看到的那只,它的身体已经僵硬,三条尾巴蜷缩在身体旁,眼睛圆睁,像是在守护着什么。

石台上还有一个木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日记,落款是“柳月娥”,推测就是那位清末的养鳞人。日记中记载了柳月娥的生平:她从小便能与动物沟通,偶然救下一只受伤的三尾鳞猫,便一直饲养在身边,鳞猫以人的执念为食,柳月娥便用自己的“善念”喂养它,两人相依为命。1927年夏,巷内一位富商因觊觎柳月娥的铜铃(传闻铜铃能带来财富),深夜纵火,想烧死柳月娥,夺走铜铃。柳月娥为了保护鳞猫,将它藏在地道中,自己却葬身火海。鳞猫逃出后,一直守在地道中,等待柳月娥回来,它的执念是“等待”,这百年来,它以巷内居民的善念为食,勉强存活,直到老城区拆迁,居民搬走,善念减少,它开始饥饿,偶然吸食了恶念后,性情大变,才引发了失踪案。

“原来它不是故意害人,”苏晓看着石台上的骸骨和鳞猫尸体,眼眶有些湿润,“它只是太孤独,太饿了。”

林深却皱起眉头:“不对,王二失踪时,现场的符号是鳞猫画的,它像是在引导我们来这里。而且,这具骸骨旁边,还有别的东西。”他用手电照向骸骨的手骨,只见手骨紧紧攥着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月娥”二字,而玉佩的材质,与前几起失踪者现场留下的痕迹中检测到的未知物质一致。

就在这时,密室的墙壁突然开始晃动,石台上的骸骨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像是要复活。林深和苏晓立刻后退,只见骸骨慢慢站了起来,空洞的眼窝中闪过幽绿色的光,与鳞猫的眼睛一模一样。

“不好,”林深突然反应过来,“鳞猫的执念是‘等待’,而柳月娥的执念是‘守护’,两者相互羁绊,百年后形成了共生关系。鳞猫死后,它的执念转移到了柳月娥的骸骨上,现在骸骨吸收了鳞猫的力量,又吸收了之前失踪者的执念,已经失控了!”

骸骨朝着两人扑来,速度极快,带着浓烈的血腥味。苏晓立刻摇动铜铃,铃声响起,骸骨的动作明显迟缓了下来,但并未停止。林深发现,骸骨的弱点似乎在胸口,那里有一个烧焦的痕迹,应该是柳月娥被火烧伤的地方。他拿出特制的火焰喷射器(异常现象调查科装备,专门对付邪祟),对准骸骨的胸口喷射,火焰瞬间燃起,骸骨发出刺耳的嘶吼声,身体在火焰中逐渐化为灰烬。

火焰熄灭后,密室中只剩下一堆灰烬和那只鳞猫的尸体。林深和苏晓在灰烬中发现了三枚玉佩,与石台上的玉佩一模一样,推测是前三位失踪者的,玉佩上吸附着他们的执念,被骸骨吸收后,成为了它的力量来源。而王二的玉佩,应该还在他身上,只是王二的尸体并未找到,推测是被骸骨吞噬了。

结局

密室的危机解除后,林深和苏晓将柳月娥的骸骨与鳞猫尸体一同火化,骨灰埋在青鳞巷的老槐树下,旁边摆放着那枚铜铃和日记。张婆婆说,这样能让柳月娥和鳞猫安息,了却它们的执念。

经检测,失踪者的玉佩上吸附的执念已随着骸骨的火化而消散,青鳞巷内的诡异现象也随之停止。老城区的拆迁工作如期进行,青鳞巷最终被夷为平地,建成了一座城市公园,公园中央的老槐树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青鳞巷记”,记载了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却隐去了诡异的部分,只说清末有一位善良的养猫人,与猫相依为命,守护着巷内居民。

林深和苏晓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档案,编号“青鳞-0719”,存入异常现象调查科的资料库。档案的最后,林深写下了一段批注:“诡物并非天生邪恶,执念本身也无善恶之分,真正引发祸端的,是人性的贪婪与自私。柳月娥与鳞猫的羁绊,跨越百年,既是守护,也是束缚。当执念散去,一切归于平静,只留下一段被时光尘封的异闻。”

数月后,江城市公园正式开放,有游客在老槐树下看到一只普通的三尾猫(后来证实是流浪猫,因基因突变长了三条尾巴),它温顺地卧在树下,偶尔抬头望向天空,像是在等待什么。有老人说,那是柳月娥和鳞猫的灵魂,它们终于得到了解脱,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而那枚铜铃,被张婆婆捐赠给了江城博物馆,成为了一件特殊的展品,铃身上的鳞片花纹,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青绿色光泽,仿佛还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