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 > 第54章 还有人活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流浪行星cerberus飞掠蓝星后的第三天。

外界并未平静,反而像是开启了另一场更为漫长而残酷的折磨。全球主要地震带上的火山依旧在持续不断地喷发,将巨量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抛入已然不堪重负的大气中。余震从未停歇,时而微弱如叹息,时而猛烈如重锤击打大地,提醒着人们地壳的愤怒远未平息。

玥球的轨道被彻底改变,它被甩到了一个离蓝星更远的、不稳定的椭圆轨道上,其对蓝星的潮汐影响力因此大幅减弱。然而,这并未带来任何好处,因为海平面在cerberus的引力和玥球混乱的潮汐作用联合拉扯下,较之前已经上升了超过1800米!

巍峨耸立、被寄托了无数希望的 “禹城”防洪堤坝,如今已有大半截墙体被浑浊冰冷的汪洋海水所淹没。巨浪不再直接拍打它的顶端,而是无情地冲刷着它露出水面的部分。无数工程人员和战士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和救生设备,正日夜奋战在城墙和山脉之上,冒着持续不断的余震和偶尔落下的陨石碎片的危险,拼命抢修着受损的结构,加固着防线,竭力保障着这条华国乃至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后的核心生命线不至于崩溃。他们的身影在滔天浊浪和铅灰色天空的背景下,显得无比渺小,却又无比坚韧。

太阳系内的秩序已被彻底打乱。蓝星的公转轨道被cerberus粗暴地改变了。它正以原先三倍的速度,急速远离太阳。

更雪上加霜的是,蓝星的高层大气被cerberus近距离掠过的强大引力撕扯并夺走了大部分,导致大气层整体变得稀薄,宇宙辐射增强。而此刻,中低层大气中充满了遮天蔽日的火山灰、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并且由于火山的持续喷发,这些致命的混合物还在不断增加。双重打击之下,全球气温正在毫无阻滞地急剧下降。高纬度地区的海面,甚至已经开始结冰,冰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赤道方向蔓延。

林淼根据安装在丘陵侧面没有损坏的外部大气数据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分析结果,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开启庇护所的对外通风系统。

虽然外部空气污染严重,但庇护所配备的顶级空气滤毒系统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极端情况而设计的。它包含多级物理过滤、化学吸附、静电除尘以及最后的高效微粒hEpA过滤,甚至还有针对放射性尘埃的特殊处理单元。更重要的是,他囤积了数万套各种滤芯,足够使用很多年。

一直完全依赖内部循环虽然安全,但各种消耗品,如二氧化碳吸附剂、制氧模块的催化剂等的消耗速度会快得多,不利于长期坚持。权衡之后,在系统性能允许的情况下,与外界交换空气是更可持续的选择。

他在地下四层的环境控制终端进行了操作。外部进气口最内层的超合金阀门再次缓缓开启,强大的进风机开始将外部空气强行吸入,经过一系列复杂而高效的净化程序后,变成洁净的空气输入庇护所内。排风系统则以更低的风量运行,维持内部微正压,防止外部污染空气渗入。经过传感器确认,过滤后的空气不含有害物质,可以放心呼吸。

还有一件更重要、也更危险的事情必须去做。庇护所顶部,那个伪装成枯死沙棘草的无线电通讯天线和伪装成岩石的卫星信号天线,在之前的陨石撞击和持续地震中受损,信号传输完全中断。他必须出去维修。

林淼安顿好小猫瓦力,给它留足了食物和水。然后,他走进地下一层的装备库,穿上了一套轻便但防护等级极高的全身防护服。这套服装能有效隔离辐射、有毒化学品和生物污染,并带有独立的生命支持系统,但他只是在庇护所门口活动,可以接通外部滤毒供气。他携带好攀岩工具、修理工具包,以及一架可以负重的小型运输无人机。

通过气密门,他再次踏入了外部世界。

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清醒。一片红黄色的、令人不安的薄雾弥漫在空气中,能见度只有两百米左右,整个世界仿佛被浸泡在肮脏的显影液里。阳光无法穿透这厚厚的毒霾,只有一种昏黄诡异的光线弥漫开来。他低头看了看手臂上的多功能环境检测器,屏幕上的数值让他心惊:

· So2(二氧化硫)、h2S(硫化氢)、pm2.5\/pm10(颗粒物)浓度:>最大值。

· 环境γ\/β辐射剂量率:严重超标(警告!)

他这才猛地想起,蓝星的大气层已经稀薄了很多,对宇宙射线的屏蔽作用大大减弱。他此刻仿佛真的站在了火星之上。

他没有过多停留,找到丘陵侧面预留的、按下遥控器,伸展开与岩壁融为一体的可伸缩隐藏式攀爬锚点,固定好安全绳,开始向上攀爬。防护服虽然轻便,但依旧增加了负担,呼吸面罩让他的视野有些受限。

爬到顶部后,他用无人机将修理工具和备用天线组件吊运上来。丘陵顶部一片狼藉,他看到了那个直径约三米、深约一米的陨石坑。坑底,一块闪烁着暗沉金属光泽的陨石碎片嵌在那里。他用带来的铲子将其撬出,直接扔下了丘陵。然后迅速用周围的浮土将坑填平,尽量恢复原貌。

接着,他找到了被砸坏、扭曲的信号接口和线缆。他用工具小心地将损坏的部分拆除,放入随身携带的密封垃圾袋中收好,尽量不留下任何人工痕迹。然后,拿出全新的接口件和线缆,熟练地进行更换、连接和防水密封处理。最后,将伪装成植物的无线电天线和伪装成岩石的卫星天线重新安装、校准到位。

完成这一切,他迅速原路返回地面,回收无人机。再次进入庇护所时,他经过了严格的风淋、高压水洗、以及专门针对辐射尘埃的化学喷淋消杀程序。

当他终于在车库脱掉防护服时,才发现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不仅仅是体力消耗,更是精神高度紧张所致。

他没有休息,先是来到地下四层的垃圾处理区,将带回的损坏零件和密封垃圾袋投入垃圾处理器进行无害化处理。接着,他检查了主储水塔的水位,虽然还有不少,但他还是从玉符空间中引出了纯净的贝加尔湖水将其补满。同时,他也将柴油发电机的储油罐全部加满。

做完所有这些维护工作,他才回到地下三层,彻底洗了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的疲惫和紧张,然后给自己拿出一顿香喷喷的烤鱼作为犒劳。逗弄了一会对他喵喵叫的小瓦力,林淼便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外面的维修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他确实累坏了。

在cerberus飞掠蓝星过后的第十天。

由于全球被厚厚的火山灰云层笼罩,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地面天文观测,林淼将他之前存储所有数据的硬盘阵列全部取出,组建成一个临时的本地超算网络,接入了“灵鹊”模型。

他将最近一个月断断续续接收到的所有轨道数据、引力扰动参数、以及外部传感器最后传回的温度、气压等碎片化信息,全部导入系统。

经过“灵鹊”数个小时不间断的复杂演算和推导,一个不太好的预测结果呈现在屏幕上:

【蓝星公转轨道模型推演(最新)】

· 轨道形态:椭圆轨道

· 近日点距离:约 5.11 亿公里

· 远日点距离:约 6.13 亿公里

· 轨道稳定性:应该已基本稳定于新轨道

· 预估地表温度范围:

· 近日点:约 -80°c

· 远日点:约 -150°c

· 注:当前全球性火山灰云层可能产生“遮阳伞效应”,实际温度可能略高于此估值,但整体仍处于极低温状态。

“零下80度到零下150度……”林淼看着这行数字,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冒出,远比外界低温更甚。这个温度意味着蓝星地表已经完全不适合任何已知形式的生命在地表生存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冰封死球。

他第一次对自己囤积的燃料总量产生了怀疑。柴油、汽油、煤炭、木柴……这些真的足够为这座庞大的庇护所发电取暖,支撑几十年甚至更久吗? 极寒意味着供暖能耗将呈指数级增长。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起身走到旁边卧室改造成的主控室,开始调整庇护所的温度控制策略以最大限度节能:

· 地上一层(入口、车库)及地下一、二层(仓储、农场、娱乐区): 温度设定下调至 10°c 左右,维持在设备能正常运行的水平就可以了。

· 地下三层(核心生活区): 温度维持在最舒适的 26°c,这是他和小猫瓦力主要的活动区域。

· 地下四层(设备区): 则充分利用各种发电机、水循环系统、空气处理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废热来维持温度,设定在 10°c 左右,减少主动加热的能耗。

同时,他也在不断摆弄那台连接着刚刚修好的无线电天线的大功率收音机。全球通讯网络早已彻底中断,卫星通讯也如他所料,在cerberus的引力风暴下瘫痪殆尽,即使有幸存卫星,其轨道也早已失控无法通信。无线电广播成为了唯一有可能接收到远方信息的途径,因为某些频段的信号可以依靠大气电离层反射,传播极其遥远的距离。

接下来的几天,只要有空,林淼就会坐在收音机前,一边抚摸着趴在腿上的小猫瓦力,一边缓慢地旋转调频旋钮。耳边大部分时间只有各种嘈杂的静电噪音、电离层扰动产生的诡异啸叫,偶尔能听到一些模糊不清、无法分辨的人语或信号,但很快就消失在噪音中。

直到第十五天的早晨。

当林淼如同往常一样,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无意识地缓慢调节着旋钮时,频率指针停在了 833.7khz 附近。

突然!

一阵清晰、稳定、虽然略带杂音但完全可辨的汉语人声,猛地冲破了持续多日的背景噪音!

“滋滋……各位幸存者……这里是甘省岚州市国家集中避难基地……本广播信息为官方发布,将在Am、Fm各频段持续循环播报……”

林淼一下子坐直了身体,咖啡都差点洒出来!他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将音量稍稍调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请各位民众如有需要,……滋滋……携带好个人有效证件,前往岚州基地或其他就近基地……政府会进行统一甄别和安置……请知情者相互转达……滋滋……下面公布各国家级大型避难基地详细经纬度坐标……”

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冷静而疲惫,但异常清晰的男声,开始一板一眼地朗读一系列地名和坐标:

“坞噜木齐市基地,坐标:东经89度68分,北纬45度12分;”

“西柠市基地,滋滋……标:东经99度48分,北纬38度11分;”

“长安市基地,坐标:……”

“喇萨市基地,坐标:……”

接着,又公布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位于西北地区地级市或城镇的避难所坐标。

广播在重复播放了几遍后,又穿插了一些简单的生存指导和安全提醒,然后再次开始循环坐标信息。

林淼一动不动地听着,直到广播循环了两遍,他才缓缓地靠回沙发背。小猫瓦力似乎感受到主人情绪的变化,抬起头,用那双蓝宝石般的眼睛好奇地望着他。

林淼的心中涌起一股震撼的情绪,官方机器竟然还在运转,还在试图收拢幸存者;又有点茫然,外面的世界究竟变成了什么样,这些基地又能支撑多久;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慰藉。

在这仿佛被宇宙遗忘的冰冷深渊里,在这无尽的孤独和绝望的包围中,这个来自遥远地方的、微弱却稳定的无线电波,就像无尽暗夜中突然亮起的一束灯塔光芒。

它告诉他,他并不是这颗星球上最后一个人类。文明的火种,无论多么微弱,依然在顽强地燃烧着。

他轻轻抱起瓦力,走到那面显示着外部虚拟景色的巨大屏幕前,虽然外面真实的世界是红黄色的毒雾和永恒的极寒黑夜。

“瓦力,听到了吗?”他低声说,“还有人活着。我们……并不完全是孤独的。”

这束电波,无法改变他目前独自生存的现实,却凿开了一丝细微的裂缝,透进了一点名为“希望”的光亮。他决定以后每天定时收听这个广播,尽可能多的获取外部信息。同时继续寻找其他波段的信号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