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家把两个沉甸甸的麻袋捆在自行车后座上,车胎被压得扁扁的。
他推着车出了院门,回头看了一眼站在阴影里的大哥,低声说道:
“哥,回去吧。睡个踏实觉。”
林卫东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弟弟的身影消失在胡同的拐角处,这才关上院门。
林卫家骑着车,在深夜空旷的街道上穿行。
冷风吹在脸上,让他头脑异常清醒。
他并没有去什么城郊仓库。
骑到一个僻静无人的死胡同里,他停下车,警惕地观察了一下四周。
确信没有任何动静后,他心念一动。
后座上那两个沉甸甸的麻袋,瞬间凭空消失,被他收进了空间的储物区里。
那一刻,自行车猛地一轻,林卫家也感觉心里头那块石头彻底落了地。
这些物资,在家里是定时炸弹,在空间里,那就是实打实的底气。
以后想吃什么,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既新鲜又安全。
他在外面溜达了一圈,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骑着空车回到了文庙胡同。
第二天一早,林家的早饭桌上,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诱人的鸡蛋羹不见了,白面馒头也没了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盆稀稀拉拉的红薯面糊糊,和一盘切得细碎的咸菜疙瘩。
铁蛋看着面前的黑窝头,小嘴一扁,刚想说话,就被李红霞一个严厉的眼神给瞪了回去。
“吃!不吃就饿着!以后这就是咱家的饭!再敢挑嘴,娘就把你送回乡下去!”
铁蛋委屈地吸了吸鼻子,不敢再吭声,乖乖地拿起窝头啃了起来。
虽然难吃,但肚子里没油饿得快,也只能硬塞。
林卫家看着这一切,心里虽然有些不忍,但也知道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他在饭桌上,故意大声说道:
“哥,嫂子,最近单位也没啥福利了,我在外面也弄不到东西了。咱们以后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是啊。”
林卫东配合地叹了口气,声音大得连隔壁都能听见。
“厂里食堂也涨价了,这日子是越来越难了。”
从那天起,文庙胡同19号的林家,彻底变了样。
李红霞也不再给铁蛋穿那件没有补丁的蓝布褂子了,而是换上了一件袖口磨破了边的旧衣裳。
她去托儿所接孩子的时候,也不再是那副红光满面的样子,而是故意把头发弄得乱一点,脸上也不洗得那么干净,见人就叹气,抱怨粮食不够吃,孩子饿得直哭。
这一招哭穷,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那些盯着林家、眼神里带着嫉妒的邻居们,看到林家也开始吃糠咽菜,孩子也穿得破破烂烂,心里的那股酸劲儿也就慢慢散了。
“看来这林家也就是表面光鲜,实际日子也不好过啊。”
“可不是嘛,那天我都听见卫东在院子里叹气,说要断顿了。”
流言蜚语少了,林家的日子反而清静了不少。
这天周末,林卫家照例回了趟柳树屯。
他也没空手,挎包里揣着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五六斤黑乎乎的粉末状东西。
这可不是一般的粉,这是他在空间里,用玉米面、黄豆粉加上炸干了油的猪油渣,还有切碎的野菜干,一起炒熟了磨成的炒面。
这东西看着不起眼,黑不溜秋的,但那是实打实的压缩干粮,用开水一冲,既顶饱又有油水,关键是方便储存,不招眼。
一进家门,院子里静悄悄的。
父亲林建国正坐在磨刀石旁,手里拿着个棒槌,正在捣着什么东西。
“爹,您这是弄啥呢?”
“卫家回来了。”林建国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把汗,指了指地上的簸箕。
“这不,队里号召搞代食品嘛。这是刚从地里收回来的玉米芯子,晒干了,捣碎了磨成粉,掺在红薯面里蒸窝头。”
林卫家抓起一把那粗糙的玉米芯粉,手指捻了捻,扎手得很。
这东西吃下去,那真是刮肠子,没点油水根本排不出来。
“爹,这玩意儿少吃,伤胃。”林卫家皱了皱眉。
“唉,有的吃就不错了。”林建国叹了口气。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这样,树皮都快被人扒光了。咱家还有点红薯干,算好的了。”
林卫家没说话,拉着父亲进了屋。
母亲王秀英正在给林卫红补衣服,看见儿子回来,脸上才有了点笑模样。
“卫家,城里咋样?没出啥事吧?”
“没事,娘。”
林卫家把那个布口袋放在桌上,打开口子。
一股子炒面的焦香味瞬间飘了出来,虽然混着野菜味,但在这种时候,那就是顶级美味。
“这是……”王秀英眼睛亮了。
“这是我托人弄的‘营养粉’。”
林卫家压低声音,“是用豆饼和粗粮炒的,里头有油星子。
爹,娘,你们以后别光吃那个玉米芯粉了。
每天抓一把这个炒面,用开水冲成糊糊喝,养胃,也有力气。”
“这得不少钱吧?”王秀英心疼地问。
“没花钱,是帮朋友办事,人家给的谢礼,说是这是部队上淘汰下来的行军粮,虽然口感差了点,但顶饿。”
林卫家随口编了个理由。
“这可是好东西啊!”
林建国抓了一把,闻了闻,“有油味!这比啥代食品都强!”
“娘,这东西您收好,别让人看见。每天给二哥也冲一碗,他天天在队里干重活,还得练兵,身子不能亏了。”
提到二哥,王秀英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你二哥最近是挺争气。
天天晚上在你那屋里瞎折腾,举石锁。
队里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前两天还被评了积极分子呢。”
正说着,林卫疆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
他光着膀子,浑身是汗,原本有些单薄的身板,现在看着确实结实了不少,肩膀宽了,胳膊上的肌肉线条也出来了。
“三弟!你回来了!”
林卫疆看见林卫家,眼睛一亮,放下锄头就走了进来。
“哥,练得不错啊。”林卫家笑着捶了一下二哥的胸口,硬邦邦的。
“那是!”林卫疆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我现在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昨儿个跟隔壁村的小子掰手腕,我让他一只手都赢了!”
他凑到林卫家跟前,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
“弟,你给我的那个‘强身膏’,真神了!
我吃了这段时间,不但饭量大了,力气也长得快,晚上睡觉都觉得身上热乎乎的。”
“神就行,接着吃,别断了。”
林卫家点了点头,“今年冬天征兵,我估摸着你这身板,肯定没问题。”
“真的?”林卫疆眼里闪着光。
“真的。不过你还得加强锻炼,光有力气不行,还得跑得快,耐力好。”
“放心吧!我现在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跑步,绕着村子跑三圈,气都不带喘的!”
看着二哥那充满希望的样子,林卫家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在这个灰暗的年代,有一个奔头,比什么都重要。
吃过晚饭,林卫家又去了趟二爷爷家,给二爷爷和堂兄林卫军也送去了一小包炒面。
二爷爷家虽然也有林家的接济,但日子依然过得紧巴。
林卫军是民兵队长,这段时间为了护青(保护地里的庄稼不被偷),天天晚上带人巡逻,熬得眼窝深陷。
“卫家,这东西太贵重了……”
二爷爷看着那包炒面,手直哆嗦。
“二爷爷,您拿着。卫军哥天天熬夜,得补补。咱们是一家人,这种时候就得互相拉扯。”
从二爷爷家出来,月亮已经挂上了树梢。
林卫家走在回家的路上,听着村子里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叫,心里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这“炒面”是个好东西,制作简单,原料他空间里多的是。
既然家里人反应这么好,他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在空间里多做一点。
毕竟这年头能直接填饱肚子、不用生火做饭的熟食,那可是真正的战略物资。
林卫家谢绝了母亲让他住一晚的挽留,骑上车赶回了县城。
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他的心情却格外轻松。
这一趟回来,不仅解决了家里的隐患,还为未来铺了条新路。
回到文庙胡同,推开院门。
大哥林卫东还没睡,正坐在院子里,借着月光给自行车打气。
“回来了?”
“嗯,回来了。”
“家里都好吧?”
“都好。”
简短的几句对话,透着兄弟间特有的默契。
林卫家走进屋,从挎包里,其实是从空间里,取出了一个油纸包。
那是他回来路上,特意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半只烧鸡。
“哥,嫂子,孩子睡了吗?”
“刚睡下。”李红霞从里屋走出来。
“那就好。”
林卫家把烧鸡放在桌上,压低声音笑道:
“来,咱哥仨,偷偷开个荤。”
在昏暗的灯光下,三人围着那半只烧鸡,吃得格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