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深渊巡游者 > 第22章 深渊窥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响纪元二年,深秋,霜降后第三十日。

锈蚀峡谷深处的发现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新芽镇管理层引起了持续震荡。

那个隐藏在裂缝深处、带有生物能量特征的秘密设施,以及莱恩梦呓中透露的“方舟计划”碎片,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面对的远不止一个单纯的军事对手。

新芽镇地下,回响分支节点服务器室。

幽蓝色的冷却光在庞大的服务器阵列间流动,发出低沉的嗡鸣。

周维清站在主控台前,屏幕上正显示着“探渊”小队带回的峡谷裂缝及金属舱门的详细扫描数据。

林风、伊芙琳和罗根站在他身后。

“数据分析结果很明确。”

周维清指着能量频谱图上几个异常活跃的峰值,“该设施的能量签名与‘同盟’已知的任何一种能源技术都不匹配。它更接近……某种生物质的高频共振能量,但稳定得不可思议,输出功率远超常规生物反应极限。”

他调出另一组对比数据:“回响核心数据库的深层比对显示,这种能量特征与旧时代被封存的‘生命能源转化’实验项目的理论模型有百分之六十二的吻合度。那个项目因极度不人道和不可控风险,在‘公司’成立初期就被列为最高禁忌。”

伊芙琳补充道:“我们捕获到的那个短暂信号脉冲,经过深度破译,内容高度加密,但结构分析表明,它是一种复杂的状态同步信号,并非简单的数据传递。接收方……指向东南方向极远处,信号强度衰减规律表明,距离远超‘钢铁秩序同盟’的已知控制区。”

罗根抱着臂膀,独眼盯着屏幕上那个隐藏在岩壁中的舱门影像:“也就是说,峡谷下面那个鬼东西,不仅用着邪门的技术,还可能跟更远地方的什么玩意保持着联系?莱恩那小子说的‘方舟’,难道是真的?”

林风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引导器。

他能感觉到引导器传来微弱的温热,低语之树似乎也对这深处的发现保持着持续的警惕。

他看向周维清:“有没有可能,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对那个设施进行更深入的探测?比如,利用谐振探针技术的变种,进行非侵入式的‘聆听’?”

周维清沉吟片刻:“理论上可行。如果我们将谐振频率调整到极其接近其对方生物能量基频,并且功率控制在极低水平,或许能像听诊器一样,捕捉到其内部能量流动的一些规律性信息,从而推断其运行状态甚至部分功能。但风险极高,一旦频率或功率稍有偏差,就可能像上次测试中继站一样,引发不可预知的反应。”

“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来判断风险等级。”林风转向伊芙琳,“莱恩最近情况如何?”

隔离医疗室内。

莱恩的气色比之前稍好,但左臂的神经性抽搐依然明显。

苏愈刚刚为他进行了一次神经调理。

看到林风进来,莱恩的眼神复杂,既有依赖,也有一丝难以消除的戒备。

“峡谷下面的东西,你了解多少?”林风开门见山。

莱恩的身体不易察觉地绷紧了一下,他低下头,声音沙哑:“我知道的……不多。只是……只是偶尔听到过一些传闻。‘方舟’……不是我们理解中的飞船,它更像是一个……‘孵化场’或者‘培养皿’。”

他艰难地吞咽了一下,“据说,‘同盟’最顶层的那些人,相信大沉寂是某种‘筛选’,而他们想要创造的,是能通过下一次‘筛选’的……‘新人类’。那个设施,可能就在进行相关的……‘进化’实验。”

“用生命能量做燃料的进化?”林风追问。

莱恩的脸上露出恐惧:“我不知道细节……但听说,早期的一些‘不合格’的实验体……还有战场上捕获的‘顽固分子’……都会被送到某些‘特殊项目’点……再也没有出现。”他抬起头,眼中带着恳求,“我知道的就这些了。那个地方……很危险,你们最好……别靠近。”

林风没有表态,只是记下了这些信息。

莱恩的恐惧是真实的,但他提供的信息依旧模糊,可能有所保留。

低语森林边缘,古树下。

林风再次将手掌贴上粗糙的树皮。

引导器光晕流转,意识与低语之树连接。

这一次,低语之树传递来的不再是模糊的图像,而是一种更加清晰的“排斥感”和“警示感”,强烈指向峡谷裂缝深处。

同时,一段关于那片区域生态异常的信息涌入:附近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出现畸变,土壤中的能量流动被强行扭曲,仿佛有一个“黑洞”在吞噬着周围的生机。

低语之树的意念明确表示:那个设施的存在,本身就在破坏这片土地的生态平衡。

它的能量运行方式,与生命自然和谐共生的法则背道而驰。

意识回归,林风心中沉重。

低语之树从生态角度印证了设施的危害性,而回响的数据则揭示了其技术的危险本质。

指挥部,决策会议。

各方信息汇总后,气氛凝重。

“综合现有情报,‘方舟’设施是一个高度危险的禁忌技术实验场,其能量运行方式破坏生态,且可能与远方未知势力存在联系。”林风总结道,“我们不能放任不管,但直接强攻无异于自杀。”

周维清提出了技术方案:“我建议执行‘微声聆听’计划。研制超低功率的谐振感应器,部署在裂缝特定位置,尝试捕捉设施内部能量流的规律性信息。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极致的隐蔽性和精度。”

夜枭从战术角度分析:“部署点必须精心选择,既要保证信号接收效果,又要避开对方的监控网。我需要带人再进行一次抵近侦察,确认最佳部署位置和渗透路线。”

罗根则强调后勤和支援:“行动小队必须轻装简行,但需要最精良的伪装和应急撤离方案。我会安排快速反应部队在峡谷外围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伊芙琳负责情报支持:“我会持续监控所有电磁频谱,尤其是那个神秘同步信号的动向,为行动提供实时预警。”

方案细节经过激烈讨论和反复推敲后,最终确定下来。

“行动代号,‘谛听’。”林风下达指令,“周教授,尽快完成感应器的研制和测试。夜枭,制定详细的侦察和部署方案。罗根,做好支援准备。伊芙琳,保持最高警戒级别。这次行动,我们的目标是获取信息,而非战斗。一切以隐蔽和安全为第一准则。”

一周后,锈蚀峡谷边缘。

夜色如墨,寒风呼啸。

一支由夜枭亲自带领的精干小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峡谷。

队员包括顶尖的侦察兵、电子战专家和地质学家。

他们携带的正是周维清团队精心打造的“微声”谐振感应器——外形伪装成岩石碎片,内部集成了超高灵敏度的接收元件。

借助前期侦察确认的路线,小队避开已知的震动感应区和能量监测点,利用岩壁的阴影和复杂地貌,艰难地向目标裂缝深处渗透。

经过数小时的谨慎移动,他们抵达了预定的三个最佳部署点。

队员熟练地将感应器嵌入岩缝,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和伪装。

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只有风声掩盖着细微的动静。

就在部署即将完成时,负责警戒的侦察兵突然打出手势——有情况!

下方裂缝深处,那扇巨大的圆形金属舱门边缘,一道细微的缝隙悄然开启,透出幽绿色的光芒。

紧接着,几个模糊的黑影从门内滑出,动作僵硬而迅捷,无声无息地没入黑暗的岩壁阴影中,向着峡谷上方移动。

夜枭立刻示意全员隐蔽,同时启动高倍率夜视仪观察。

那些黑影的身形似乎与人类相似,但移动方式极其诡异,关节仿佛可以任意扭曲,并且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或热量信号。

“不是‘幽灵’部队……是别的什么东西……”夜枭通过加密频道低声汇报,同时记录下影像数据。

那些黑影并未停留,很快消失在峡谷上方。

舱门再次无声关闭。

小队不敢久留,迅速完成最后的部署和伪装,按预定路线悄然撤离。

新芽镇指挥部。

夜枭小队带回的影像和数据引发了新一轮的震惊。

那些从“方舟”设施中出来的诡异黑影,显然是一种未知的存在。

“形态近似人形,但运动模式不符合人体工学,且完全隐身于常规侦察手段……”伊芙琳分析着影像,“像是……高度改造的生物体,或者某种仿生构造体。”

周维清检查着刚刚开始传回数据的“微声”感应器信号:“设施内部的能量流读数非常奇特,呈现一种……规律的脉冲式爆发,间隔稳定,但每次爆发的强度有细微差异,像是在进行某种周期性的‘充能’或‘排泄’过程。”

莱恩在看到影像后,脸色瞬间惨白,喃喃道:“是它们……‘清道夫’……负责处理‘废弃物’和进行外部‘采集’……”他拒绝再多说,显然恐惧到了极点。

林风看着屏幕上那些诡异的黑影数据和不断跳动的能量曲线,眉头紧锁。

“谛听”行动成功获取了宝贵的信息,但也揭示了更深的黑暗。

“方舟”计划的面纱揭开一角,显露出的却是更加超乎想象的恐怖与谜团。

低语之树传来的警示感愈发清晰,引导器也持续散发着微热。

林风知道,与“方舟”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新芽镇必须从这些破碎的信息中,拼凑出真相,找到这个深埋于地下的毒瘤的弱点。

秋意已深,寒风中,新芽镇的灯火依旧明亮,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来自地底深处的阴影,正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