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深渊巡游者 > 第1章 新芽与暗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织网者转变成回响的一年后)回响纪元2年,初春。

低语森林的边缘,冬日最后的寒意仍顽固地缠绕在清晨的空气中,呵出的气息凝成白雾。

但在这片曾被死亡与腐化统治的土地上,变化正悄然发生。

森林本身仿佛拥有了更强劲的心跳,那些扭曲的枝干上萌发的新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健康的翠绿色,连空气中那股甜腻的腐化气息也淡了许多,被泥土和新生植物的清新所取代。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久违的、令人心安的甜意。

森林边缘上空,一架经过改装的、利用“伊甸”档案馆图纸和“回响”提供的材料学数据修复的轻型无人机,正发出轻微的嗡鸣进行日常巡逻。

而在镇议会总部地下室,一台依靠“伊甸”遗留的聚变核心供能的简易信号塔,正维持着覆盖小镇及周边数十公里范围的短距通讯网络。

在这片焕发生机的森林环抱中,“火种议会”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新芽镇”——正从废墟之上艰难却坚定地站立起来。

简易但坚固的木石结构房屋取代了帐篷,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与森林的薄雾交融。

人们脸上依旧带着疲惫与沧桑,但眼神中已不再是最初的茫然与绝望,而是忙碌带来的充实,以及对未来小心翼翼的期盼。

定居点东侧,被一圈低矮的金属栅栏精心保护起来的,是周维清的心血所在——“净土”试验田。

与其说是田,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露天实验室。

几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内,情况各不相同。

最大的一个区域,土壤依旧呈现不健康的灰黑色,稀稀拉拉地生长着经过几代选育、对辐射耐受性稍强的变异薯类,长势勉强,却已是过去不敢想象的景象。

但真正吸引所有人目光的,是位于试验田中心的那一小块——大约只有二十平米见方。

这里的土壤颜色明显更深,更接近记忆中的肥沃黑土,并且被透明的能量薄膜温和地覆盖着,形成一个简易的封闭环境。

薄膜之内,一排排翠绿欲滴的幼苗正舒展着叶片,它们是番茄、黄瓜和一种快速生长的绿叶菜。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形态完全正常,没有任何扭曲、膨大或诡异的色素沉积,就像旧时代照片里那样生机勃勃。

周维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实验服,蹲在薄膜外,手持探测器,小心翼翼地读取着土壤的各项数据。

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辐射指数:0.018微西弗\/小时(接近旧时代背景辐射);有害重金属含量:低于检测阈值;微生物活性:显着活跃……

他身后站着影叶和几位来自森林部落的年轻人,他们好奇而敬畏地看着这片小小的“神迹”。

对习惯了在变异植物中寻找可用之材的他们来说,看到如此“标准”的植物,仿佛见到了传说中的生物。

“周爷爷,它们……真的能吃吗?”一个年轻族人忍不住小声问,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

周维清没有立刻回答,他伸出手,隔着薄膜轻轻拂过一株番茄幼苗的顶端,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婴儿的脸颊。

他脸上深刻的皱纹似乎在这一刻都舒展开来,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光彩。他的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仿佛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奇迹。

“不仅能吃,”他转过身,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它们代表着‘正常’,代表着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在真正地……愈合。”

他指向探测器屏幕:“看这些数据,不仅仅是辐射和毒素在下降。土壤里有了健康的菌群,有了蚯蚓活动的痕迹。

这不是我们单纯‘净化’出来的,是这片土地自己,在秦琬留下的模型指导下,正在恢复它本该有的生命力。”

提到秦琬的名字,周围安静了一瞬。

周维清的眼神也黯淡了片刻,但很快又重新燃起。

“她是对的,”他喃喃道,更像是对自己说,“生命的韧性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引导和创造一个让它能够自我复苏的环境。”

这时,林风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栅栏边。

他没有进入试验田,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那片充满生机的绿色。

他依旧穿着那身朴素的旧作战服,但身上那股曾经锐利如出鞘刀锋的气质,已沉淀为一种深潭般的宁静与厚重。

他手中那枚曾光芒四射的引导器,如今像一块温润的古玉,安静地贴在他的掌心,只有偶尔极细微的、与周围环境和谐的流光闪过,表明它并非凡物。

他没有打扰周维清的工作,只是看着。

这片小小的净土,比任何武器或胜利都更能证明他们走过的路的价值。

这微光,虽弱,却是刺破漫长寒夜的第一缕晨光。

片刻后,他才缓步走进试验田。

周维清看到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两人之间早已无需过多的寒暄。

“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周维清指着那片净土,“按照这个速度,明年我们或许就能小规模推广这种土壤改良技术。至少,能让孩子们先吃上正常的食物。”

林风的目光扫过那些鲜嫩的幼苗,最终落在周维清因长期熬夜和户外工作而显得粗糙的手上。“辛苦了,”他轻声说,“这是最好的消息。”

“但这只是开始,”周维清推了推眼镜,语气恢复了一个科学家的严谨,“局部的成功掩盖不了全局的脆弱。森林在恢复,但更广袤的废土呢?辐射尘降、气候异常、水源污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病的星球。‘净土’就像一剂强心针,但根治,需要的时间远超我们想象。”

林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抬头望向天空,虽然比几年前清澈了些,但依旧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灰黄。“我知道。但这剂强心针,给了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时间,和希望。”

希望,是这个时代比任何物资都更宝贵的资源。

离开试验田,林风来到了镇中心那栋最大的建筑——前身是某个旧时代设施的坚固混凝土结构,现在被改造成了议会的总部和通讯中心。

内部依旧简陋,但各种设备在伊芙琳和技工们的努力下已能基本运转。

伊芙琳正坐在主控台前,屏幕上分割出数十个窗口,显示着从全球各地残存监测点传回的零星数据流。

她的脸色有些疲惫,但眼神专注。

看到林风进来,她揉了揉眉心。

“全球扫描结果初步整理出来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好消息是,得益于那次‘火种’脉冲,全球范围的强信号干扰和‘公司’的绝对网络控制确实减弱了很多。许多地方出现了自发的恢复迹象,像低语森林这样的‘绿洲’并非孤例。”

她调出一幅模糊的全球地图,上面稀疏地标注着一些光点。“坏消息是,这种恢复极不平衡,且非常脆弱。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土地仍是重度污染区或死亡地带。而且,因为没有统一秩序,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盛行。大大小小的幸存者团体,多的几千人,少的几十人,为了资源、净水、乃至一片相对安全的栖身地,争斗不休。”

她放大几个区域:“有几个势力值得注意。盘踞在中部平原粮仓废墟的‘钢铁秩序同盟’,据信是原‘公司’残余中组织度最高的一支,控制着重要的工业设施,动向不明,但肯定在扩张。活跃在东南沿海贸易线路的‘自由城邦联盟’,以商业立身,态度相对中立,但极其精明。还有西北高原的‘生态守护者教团’,他们似乎掌握着独特的生物技术,非常封闭。以及,在各大水系和海岸线活动的‘破碎海岸兄弟会’,悍勇好斗,控制着水上交通。”

伊芙琳指向地图上大片大片的空白区域:“这些地方,是无尽的废墟、变异生物的巢穴,以及……未知。我们的信息严重不足。”

就在这时,一条来自遥远东部的加密信息流闪烁起来,解码后内容简短却触目惊心:“黑谷定居点……三日前……被不明武装力量摧毁……无人生还……袭击者装备统一……疑似能量武器……标记为‘Gtcx(钢铁秩序)’……”信息源随后中断。

通讯室内一片寂静。

“GtZx……”林风轻声重复着这个代号,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个代表“钢铁秩序同盟”的区域。

这不是偶然的冲突,这是一个信号。

一个宣告旧日阴影并未远去,新的风暴正在酝酿的信号。

那片“净土”带来的微光固然温暖,但它照亮的,同样也是前方更加浓重、更加凶险的黑暗。

平衡,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是脆弱的。

林风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逐渐忙碌起来的镇广场,望着远处低语森林那一片新绿。

他的表情平静无波,但眼神深处,已燃起了应对挑战的决然火焰。

远方的地平线上,似乎有雷云正在悄然汇聚。

希望已播下,但守护这株嫩芽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