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看着沐风呈上来的证据,萧瑾衍眼中满是凝重,对姜玥身上的疑点也更加好奇。
【一个深闺妇人,手伸得未免也太长了,姜玥,你在这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总不会仅仅是下人想讨好主母。
思绪百转千回,萧瑾衍脸色愈发难看,低下头沉默不语,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过了许久,他才抬眸看向沐风,语气平静:“把涉事的下人全都抓起来,本宫亲自审。”
“是,殿下。”沐风得了令,当即就派人去抓人。
东宫的动静并不算小,此刻,姜琬也知道了所有的事情,愈发肯定是姜玥的手笔。
毕竟只有知晓主考官的偏好和未来局势,才能布下此等精准又阴损的谋局,而姜玥是重生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她并没有出手,只是静静等待着萧瑾衍下决定。
萧瑾衍抓了那些下人,并没有直接动姜玥,而是以约束下人不力为由,雷厉风行地处置了那名管事,及其相关联的一干人等。
还借机削掉萧瑾瑜安置在朝中的两个人,这两人职位虽有些无关紧要,但好歹还能捞到油水。
只要能给萧瑾瑜带来好处,他都要杜绝。
等处理完一切,已经是到了深夜,此时,齐王府内。
姜玥得知自己的人被清理,心中一惊,一双眼睛咕噜噜转个不停,仔细思索对策应付。
“不行,绝不能让萧瑾衍再查下去。”
她咬了咬牙,果断弃车保帅:“来人,李嬷嬷以下犯上,贪财擅权,即日起送去废庄,永不召回。”
“是!”
侍从沉声应下,拖着李嬷嬷便要走,院子里传出一阵阵让人心悸的哭求声。
可姜玥却没有一点心软,只烦躁的摆了摆手,让人把李嬷嬷堵住嘴巴拖下去。
她冷眼瞧着被拖走的李嬷嬷,眉眼间满是不屑:“哼,废物,还有胆子求饶,要不是你成事不足,本妃何至于此。”
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姜玥心里愈发烦躁。
正思索着要如何应对东宫,便听到丫鬟来禀。
“王妃,殿下回来了,派人传唤你去前厅。”
听到这话,姜玥微微一愣,想到什么,她咬了咬牙甩袖走了出去。
萧瑾瑜因她受难,被萧瑾衍拔除了朝中人脉,这笔账肯定会算在她头上…
姜玥默默想着,不知不觉便到了前厅,看到一脸冷意的萧瑾瑜时,她眼泪更快落了下来。
“殿下。”姜玥委委屈屈上前,跪在男人脚边,主动请罪:“是妾身治下不严,给殿下惹了麻烦,还望殿下责罚。”
说着,她伸手抹了抹眼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妾身有错,这就自请去跪祠堂,为殿下祈福。”
话落她便要起身,娇弱的身躯摇摇晃晃,像是站不稳一般,在萧瑾瑜面前做足了委屈又自责的模样。
见此,萧瑾瑜也不忍心责怪她了,瞧着她可怜的样子,甚至隐隐生出些同情。
想到姜玥前段时间帮自己这么多,萧瑾瑜轻而易举,便将心底的火气重新压回去,一把将人拽进怀里。
“好了,本王又没怪你,何必把自己弄得这样。”
“妾身只是觉得对不住殿下…”姜玥娇滴滴的窝在他怀中,哭得泣不成声,这下子,萧瑾瑜是真的心软了。
大手轻轻拍着她的肩膀,柔声安抚:“本王都知道了,此事与你无关,都是那些刁奴自作主张。”
“玥儿,你不必太自责,萧瑾衍虽除了本王两个人手,但好在没有伤到根本,无需在意。”
闻言,姜玥故作震惊,一双眼睛扑闪着,水光潋滟,小声嘟囔起来:“殿下对妾身真好。”
她依偎在萧瑾瑜怀中,嘴角全是幸福的笑,可在旁人看不到的角度,眼里早已溢满怨怼算计。
此时,东宫内。
萧瑾衍得知姜玥已经处置了李嬷嬷,当即大惊。
见她反应如此迅速,且行事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错处,他心中疑团不仅没消散,反而变得更大。
“呵,这可不像是一个普通内宅妇人,能有的果决和心计,姜玥…”他脑中回想起姜玥的模样。
刹那间又撇撇嘴,此前他只觉得姜玥没什么稀奇,与萧瑾瑜简直是一丘之貉,蠢得没什么差别。
可如今,倒是让他有些拿不准了。
“沐风。”萧瑾衍把玩着茶盏,幽深的眸子里闪烁着暗芒:“盯着齐王府,将春闱一事澄清,还陈林清白。”
“是,殿下。”
沐风应声离开,带着强有力的证据,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萧瑾衍的强势干预下,伪造考题一事很快平息,陈林也得以正名,春闱继续顺利进行。
另一边,姜琬见萧瑾衍已经开始留意姜玥,稍稍松了口气。
她不过是个太子良娣,想对付重生的姜玥,实在是困难。
但若是萧瑾衍自己留意到,或许便可轻松些,可纵然如此,姜琬也丝毫不敢大意。
她必须赶在姜玥造成更大的伤害之前,找到应对之法,亦或是,让萧瑾衍真正意识到姜玥有多危险。
思绪翻涌,姜琬眸光闪烁,脑中不停思考对策。
“我到底该怎么提醒萧瑾衍…”
夜色渐浓,窗外传来阵阵风声,她不由自主拢了拢身上的披风,毫无头绪,只觉头疼难耐。
科举风波虽平,但萧瑾衍并没放过齐王府,反而借题发挥,以“整肃吏治、清朗士风”为由。
顺势清理了几个立场摇摆不定,与齐王阵营有牵连的文官,将自己人安插进去,巩固朝权。
等萧瑾瑜反应过来时,人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一切已成定局。
他当即大怒,在齐王府内打砸一通。
“该死,萧瑾衍,你给本王等着,本王绝不会放过你的。”
萧瑾瑜大喘着粗气,神情阴鸷,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去东宫杀人。
可他现在还不是萧瑾衍的对手,更不可能正面和东宫起冲突,只能吃下这个闷亏。
势力再度受挫,让齐王府安静了许久,直到春闱结束。
春闱张榜,京城一片热闹。
此次春闱,取中进士三百名。
太子门生为主考,所取多为寒门才俊,士林赞誉颇多。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们将受邀参加宫廷庆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