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9月5日晨,旅顺军港的海雾还未散尽,四艘钢铁巨舰已锚泊在码头,舰艏的红底金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海天号战列舰庞大的舰体如同山岳般压在海面,四门305毫米主炮微微上扬,炮口泛着冷光;身旁的新致远号巡洋舰线条流畅,12门150毫米速射炮沿舰体两侧排列,24节的设计航速让它在阳光下透着一股灵动;两艘安海级巡洋舰(安海一号、安海三号)与六艘鱼雷驱逐舰分列两侧,两艘补给舰紧随其后,整个编队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太平洋深处。
李和身着海军大将礼服,肩章上的金底锚链徽配两颗金星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他正站在海天号舰桥,看着孙中山带着外交使团登舰。孙中山一身西式西装,手中提着装有海天级次级技术资料的皮箱,身后跟着翻译、技术顾问与外交部官员,登舰时脚步轻快,却难掩眼中的激动——这是中华共和国首次以“大使级外交”名义出访美国,也是首次派遣万吨级战列舰护送使团,意义非凡。
“李和将军,此番劳你亲自护送,还兼使团副手,实在过意不去。”孙中山握住李和的手,语气诚恳。李和笑着摇头,指了指舰桥外的海天号主炮:“孙先生客气了,外交需‘理’,更需‘力’——有海天号在,美国人才能更认真听我们说话。况且,我也想亲眼看看美国的军舰,找找他们的破绽。”
说话间,丁汝昌登上舰桥,递给李和一份《编队航行预案》:“此行海路需经檀香山、旧金山,再抵华盛顿,全程约一万五千海里,海天号的海水淡化蒸馏装置已调试完毕,每日可产淡水五十吨,足够全舰官兵与使团使用。六艘驱逐舰负责警戒,补给舰携带三个月的燃煤与粮食,务必确保使团安全。”
李和接过预案,指尖划过“印第安纳号战列舰”的标注——这是美国当前的主力战列舰,也是他此行重点“研究”的目标。“丁帅放心,我已让技术官整理了印第安纳号的公开资料,据说它的低干舷问题很严重,遇大风浪便会甲板上浪,咱们的改造方案或许能成为谈判的筹码。”
上午九时,随着海天号鸣响三声汽笛,编队缓缓驶离旅顺军港。站在舰桥,李和看着渐渐远去的旅顺要塞,心中忽然想起1890年刚穿越时,北洋水师仅有几艘老式铁甲舰,如今却能派遣万吨级战列舰出访,不禁感慨万千。身旁的技术官递来一份海图,指着太平洋中部的航线说:“将军,按当前航速,我们约二十天后抵达檀香山,期间需穿越台风高发区,海天号的舰体稳定性虽好,但仍需提前做好防范。”
李和点头,走到舰体中部的海水淡化装置旁——几个巨大的蒸馏罐正嗡嗡作响,海水通过管道进入装置,经加热蒸发、冷却凝结后,变成可饮用的淡水。“这装置虽简陋,却是远航的关键。”李和抚摸着罐体,对技术官说,“一定要定时检查,绝不能出故障,否则远航将寸步难行。”
航行第五天,编队进入台风高发区。午后,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巨浪如同小山般拍向舰体,海天号虽万吨级,仍剧烈摇晃。李和站在舰桥,看着窗外的暴雨,忽然听到甲板上传来喧哗——原来是新致远号因航速快、舰体轻,摇晃得更厉害,几名水兵在固定速射炮时险些被浪卷走。李和立刻下令:“让新致远号降低航速,靠近海天号,利用我们的舰体为它挡浪!驱逐舰向海天靠拢,加强警戒,注意观察海面情况!”
半小时后,新致远号缓缓靠近海天号右侧,借助海天号庞大的舰体遮挡,摇晃幅度明显减小。李和松了口气,走到航海图前,手指划过檀香山的位置——那里是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据点,也是海外华人聚集之地,按计划,使团将在那里停留三天,一是补充燃煤淡水,二是慰问当地华人,为后续争取华人权益做准备。
航行第十五天,海天号的了望哨突然报告:“前方发现不明船队,疑似美国海军巡逻舰!”李和立刻登上舰桥,举起望远镜——远处海面上,三艘美国军舰正高速驶来,舰艏的星条旗清晰可见。“准备升旗,表明身份!”李和下令,随即让翻译准备外交照会,“告诉他们,我们是中华共和国出使美利坚合众国的使团,乘坐海天号战列舰,前往檀香山停靠补给。”
半小时后,美国巡逻舰靠近编队,为首的舰长通过信号旗询问来意。当看到海天号庞大的舰体与四门305毫米主炮时,美国舰长明显愣了一下——此前美国虽听说中国有万吨级战列舰,却从未亲眼见过,如今见其威势,不禁心生敬畏。确认使团身份后,美国巡逻舰主动引导编队驶向檀香山港口。
9月25日,编队抵达檀香山。当海天号缓缓驶入港口时,岸上的华人纷纷涌来,挥舞着自制的红底金龙旗,高呼“中华万岁”。李和与孙中山站在舰艏,向岸上挥手致意,看着华人脸上激动的泪水,李和心中忽然一酸——这些华人在海外漂泊多年,如今终于能看到祖国的战列舰驶来,终于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这份自豪与感动,远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力量。
当晚,檀香山华人商会设宴招待使团。席间,华人领袖陈先生握着孙中山的手,哽咽道:“孙先生,李将军,我们在海外受够了洋人欺负,美国警察随意打骂华人,商铺被抢也无人管,如今你们带着这么大的军舰来,真是给我们华人长脸啊!”孙中山连忙安抚:“陈先生放心,此次我们不仅要与美国政府谈判,更要为海外华人争取权益,以后你们在海外,有祖国撑腰!”
李和趁机问道:“陈先生,不知檀香山的美国海军基地,是否有印第安纳号战列舰停靠?我想了解一下它的实际情况。”陈先生想了想,点头道:“上个月我见过一次,那军舰看着威风,可听说一遇大风浪就不行,甲板上浪严重,有一次还差点淹了弹药舱。”李和眼睛一亮,连忙让技术官记录下来——这与他掌握的资料一致,低干舷问题果然是印第安纳号的致命缺陷。
次日,李和与孙中山前往檀香山美国海军基地访问。基地司令约翰逊上校亲自接待,当看到海天号的主炮时,约翰逊不禁感叹:“李将军,你们的战列舰真是壮观,305毫米主炮射程能到多少?”李和笑着回答:“十公里,虽然不算远,但足够应对一般海战。”说着,他话锋一转,“不过,我听说贵军的印第安纳号战列舰,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低干舷导致甲板上浪?”
约翰逊脸色微变,勉强笑道:“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李和趁机递上一份《印第安纳号改造方案草案》:“上校,我们中国的造船技术虽不如美国先进,但在解决舰体稳定性方面,有一些经验。这份方案提出通过改造水密系统,在舰体两侧增加防水隔舱,减少甲板上浪的影响,或许能帮到你们。”
约翰逊接过方案,翻了几页,眼中渐渐露出惊讶——方案中详细标注了水密隔舱的位置、尺寸,甚至包括材料选择,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将军,这份方案……你们愿意无偿提供?”李和摇头:“非也,我们希望以此作为中美技术合作的起点,毕竟,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才能共同发展。”
离开基地时,孙中山对李和笑道:“将军这招以退为进,真是高明,既展示了我们的技术实力,又为后续谈判埋下了伏笔。”李和笑着回应:“孙先生过奖了,外交谈判就像海战,既要展示肌肉,也要找准对方的弱点,这样才能占据主动。”
9月28日,使团离开檀香山,继续驶向旧金山。站在海天号舰桥,李和看着渐渐远去的檀香山,心中清楚,此行的第一站已达到目的——不仅慰问了海外华人,收集了印第安纳号的实际情况,还向美国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接下来,旧金山、华盛顿,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而海天号与新致远号,将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