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那时的原始纪元 > 第112章 白草磨面,东域解民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白草磨面,东域解民忧

龙盟的冬日寒风裹着细雪,却没挡住沙木出发的脚步。他带着两个黑石部落青壮,推着两辆木车,车上装着两台拆解好的水力磨面机零件、一袋粟种,还有一套磨盘维护工具 —— 按照 111 章与白草部落的约定,他们要去白草坡,帮白叶的部落搭建磨面机,开启磨面新业。

木车碾过积雪的路面,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沙木裹紧身上的棉衣,看着前方隐约的白草坡轮廓,对身边的青壮说:“白草部落靠采草药过日子,粟米磨粉全靠石臼捶打,又慢又粗,这磨面机装好后,他们一天能磨的粉,顶以前捶打三天的量,肯定能帮上大忙。”

走了两天,三人终于抵达白草坡。白叶早已带着部落族人在坡口等候,见到木车上的磨面机零件,眼睛都亮了:“沙木哥,你们可算来了!我们部落的老人早就盼着磨面机,说以后再也不用捶米捶到胳膊酸了。”

沙木跟着白叶走进部落聚居地 —— 十几间简陋的木屋分散在坡上,屋檐下挂着晒干的草药,广场中央摆着一个破旧的石臼,旁边堆着没捶打的粟米。“先选个搭磨面机的地方,” 沙木环顾四周,指着坡下的小溪,“溪水水流稳,旁边空地大,适合架木架、装水轮。”

族人们立刻动手,有的去砍松木做木架,有的去搬石头垫地基,有的跟着沙木拆解磨面机零件。沙木先教大家组装水轮:“水轮叶片要朝水流方向装,间距要均匀,这样水流冲击时才有力气带动磨盘转。” 他一边说,一边用木锤把叶片钉在水轮框架上,青壮们跟着模仿,没多久就装好了一个直径两米的大水轮。

接下来是搭木架 —— 四根松木柱子埋进土里,用榫卯结构固定,再在柱子中间架上横梁,把上下磨盘吊在横梁上。“上磨盘要固定,下磨盘要跟水轮的木轴连起来,” 沙木蹲在木架下,调整木轴的角度,“这样水轮转的时候,下磨盘就会跟着转,粟米从上面的进料槽倒进去,就能磨成粉了。”

忙活了三天,水力磨面机终于组装完成。沙木往进料槽里倒了半袋粟米,打开溪边的木闸,溪水顺着渠道冲向水轮,“哗啦” 一声,水轮开始转动,木轴带动下磨盘缓缓旋转,细白的粟米粉从磨盘边缘的缝隙里漏出来,落在下面的竹筐里。

“出粉了!出粉了!” 族人们围在磨面机旁,看着筐里的细粉,忍不住欢呼。白叶抓了一把粉,放在手心揉了揉,细腻的触感让他眼眶发热:“以前捶的粉全是颗粒,煮的粥又糙又喇嗓子,现在这粉这么细,能给老人孩子做软乎乎的粟米糕了!”

沙木又教大家维护磨面机:“每天用完后,要把磨盘上的粉清理干净,每周用磨石磨一次磨盘纹路,防止纹路变浅影响磨粉效果。要是水轮转得慢,就清理渠道里的泥沙,保证水流顺畅。”

白叶赶紧让族人把维护方法刻在木板上,挂在磨面机旁。当天晚上,白草部落用新磨的粟米粉做了粟米糕,还煮了草药粥,邀请沙木三人一起吃。粟米糕软绵香甜,草药粥清香暖胃,族人们吃得满脸笑意,老人还拉着沙木的手说:“多亏了龙盟的磨面机,我们这辈子终于能吃上这么细的粮食了。”

沙木离开时,白叶给了他六十斤晒干的草药,还有二十斤白草:“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以后每月月初,我们都会把草药送到龙盟,换更多的粟种和工具。春天我们还想种棉花,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们派人教我们。”

“没问题!” 沙木笑着答应,“春天我再带棉花种来,教你们育苗、打顶,保证你们能种成。”

沙木在白草部落忙活时,东域分盟的水力磨面机也到了投产阶段。111 章里,竹老和断山已经在林溪谷旁的大河边搭好了木架,就等沙木回来调试。沙木刚回龙盟,就被林河派人接去东域 —— 东域分盟有五亩粟田的收成还没磨粉,族人还在靠石磨磨粉,效率极低。

“沙木哥,你快看看这磨面机,怎么装了三天还转不起来?” 林河见到沙木,赶紧拉着他去河边。沙木走到磨面机旁,仔细检查了水轮和木轴的连接 —— 原来是木轴和下磨盘的接口没对齐,导致水轮转的时候,磨盘不转。

“把木轴往左边挪半寸,再用木楔子固定住,” 沙木指挥族人调整木轴,“接口要对齐,不然水轮的力气传不到磨盘上,自然转不起来。”

族人按沙木说的调整后,打开水闸,水轮果然带动磨盘转了起来。林河赶紧让人倒粟米,细粉很快漏进筐里。“太好了!” 林河高兴地说,“我们分盟有三千斤粟米要磨,有了这磨面机,五天就能磨完,要是用石磨,得磨一个月!”

沙木又在东域待了两天,教断木部落的青壮做磨面机零件:“以后磨盘坏了,你们自己就能做新的,不用再等龙盟送过来。磨盘要用河边的青石做,纹路要刻得深一点,磨粉才细。”

断山带着青壮,用沙木教的方法,两天就做了两个新磨盘:“以后我们东域不仅能自己磨粉,还能帮溪谷部落、石丘部落磨粉,用磨粉换他们的木材和石头,互相帮衬。”

东域磨面机投产的消息传到龙盟时,广场暖棚里的油菜和菠菜正好成熟。111 章里种的油菜,此刻已经长到半尺高,翠绿的叶片间还开着细小的黄花;菠菜则长得鲜嫩,根须白净,一看就很爽口。

“可以采收了!” 水伯走进暖棚,伸手掐了一根菠菜,尝了尝,清爽中带着点甜味,“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族人们拿着竹篮,走进暖棚采收 —— 油菜要从根部掐断,菠菜要连根拔起,避免损伤其他幼苗。山娃子也跟着凑热闹,手里拿着小篮子,小心翼翼地拔菠菜,拔出来的菠菜根上还带着泥土,他却笑得开心:“娘,晚上用菠菜煮粟米粥好不好?肯定好吃!”

当天中午,龙盟的广场上飘着蔬菜的清香 —— 林苗用新鲜油菜炒了腌肉,翠绿的油菜裹着油亮的肉汁,看着就有食欲;水伯用菠菜煮了粟米粥,粥里飘着嫩绿的菜叶,喝一口清爽暖胃;阿果还把剩下的油菜腌了起来,用岩盐和花椒拌匀,装在陶瓮里,能存到春天吃。

“以前冬天只能吃干菜和腌肉,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山魁喝着菠菜粥,吃着油菜炒肉,满足地说,“现在有新鲜蔬菜吃,这日子比以前强太多了!”

阿果还让族人装了两篮新鲜蔬菜,送给北边的黑土部落和南边的青禾部落:“让他们也尝尝冬天的新鲜蔬菜,明年春天我们再教他们搭暖棚,种油菜和菠菜,让大家都能吃上新鲜菜。”

暖棚蔬菜丰收的喜悦还没褪去,岩穴部落传来了石屋完工的消息。111 章里,石风带着十个石丘部落青壮,去岩穴部落帮他们盖石屋,如今五间石屋已经盖好,就等龙盟派人去验收。

那时和阿果带着水伯,一起去岩穴部落 —— 岩穴部落住在山洞里,冬天寒风灌进山洞,族人只能靠烧柴火取暖,石屋盖好后,就能解决寒冷的问题。

刚到岩穴部落,首领岩山就带着族人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激动:“阿石首领,阿果姐,你们快看看石屋!比我们的山洞暖和多了,还不漏风!”

五间石屋整齐地排在山洞旁,墙是用青石砌的,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门口装着木门,屋里还砌了火塘。那时走进一间石屋,伸手摸了摸石墙,干燥又结实:“石墙砌得很平整,木梁也稳固,冬天住在这里,肯定不冷。”

岩山拉着那时,走进石屋的粮仓 —— 里面装着两百斤岩盐和三百斤粟米,都用陶瓮装着,没有受潮的迹象。“以前粮食放在山洞里,总受潮发霉,现在放在石屋里,又干燥又安全,” 岩山笑着说,“我们还在石屋旁边挖了晒盐坑,按盐山教的方法晒盐,以后不用再靠龙盟送盐了。”

水伯检查了晒盐坑,坑是朝南的斜坡,铺着细芦苇席,旁边还有蓄水池:“晒盐坑挖得很标准,春天雨水多的时候,记得把蓄水池的水排干净,防止淹了晒盐坑。”

岩山赶紧让族人把水伯的话记下来。当天晚上,岩穴部落用岩盐腌的肉和新晒的盐,做了盐水煮肉和盐烤土豆,招待那时三人。肉香混合着盐香,土豆烤得外焦里嫩,吃得三人连连称赞。

“以后我们每年给龙盟送两百斤岩盐,换你们的粟种和工具,” 岩山举起陶碗,对那时说,“要是有其他部落想跟龙盟合作,我们也会帮着传话,让更多人知道龙盟的好。”

那时笑着点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春天我们再帮你们盖五间石屋,让所有族人都能住上暖和的房子。”

从岩穴部落回来后,龙盟召开了一次简短的议事会,总结近期的工作,同时规划明年春天的计划:

扩大暖棚种植面积,在东域分盟、黑土部落、青禾部落各搭五个暖棚,种油菜、菠菜和新的蔬菜品种;

教白草部落、岩穴部落种棉花,在各部落建轧棉车和弹棉弓,让大家都能做棉衣;

在龙盟本部和东域分盟各建一个 “农具坊”,专门生产磨面机、轧棉车、弹棉弓,满足各部落的工具需求;

拓展西边的贸易路,联系西边的 “黄沙部落”—— 黄沙部落盛产耐旱的谷子,用岩盐和磨面机跟他们换谷子种,扩大粮食种植种类。

议事会结束时,外面又飘起了细雪,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的。阿果看着记事墙上的计划,对那时说:“明年春天,我们的龙盟肯定会更壮大,更多的部落会加入我们,更多的作物会种成,更多的技术会推广,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那时点点头,望着窗外的雪花 —— 雪花落在广场的磨面机上,落在暖棚的茅草上,落在石屋的木门上,却盖不住龙盟的生机与希望。“这只是开始,” 那时轻声说,“以后我们还要教大家冶铁、织布、种果树,让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的好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龙盟的族人一边忙着加工草药、储存粮食,一边为明年的春播做准备 —— 水伯筛选粟种和土豆种,把饱满的种子挑出来,用盐封好;竹老和沙木开始做新的磨面机零件,为春天的农具坊做准备;林苗整理草药标本,把岩穴部落送来的新草药分类,标注用途和用法;各部落则忙着加固石屋,清理渠道,为春天的灌溉做准备。

冬日的阳光透过薄雪,洒在龙盟的土地上,照亮了忙碌的族人,照亮了结实的石屋,照亮了转动的磨面机,也照亮了龙盟充满希望的未来。龙盟的故事,在这个冬日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 这一页写着 “互助”,写着 “成长”,写着一群人用双手和智慧,在原始的土地上,一点点搭建起温暖、富足的家园,也为明年的春暖花开,埋下了最坚实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