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厨房里飘着小米粥的香气。沈清月系着素色围裙,正轻轻搅动着砂锅里的粥。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餐厅地板上画出温暖的光纹。楼梯上传来脚步声,陆廷渊抱着还揉着睡眼的女儿下楼,小丫头软软地趴在他肩头,嘟囔着听不懂的梦话。儿子已经端正地坐在餐桌前,小手翻着绘本,神情专注得像个小学者。
“妈妈,今天的粥好香。”儿子抬起头,鼻尖轻耸。
沈清月转身微笑,将粥碗放在他面前:“加了山药和红枣,对身体好。”
陆廷渊把女儿安顿在儿童椅上,俯身在她耳边轻语:“我们的小公主今天想吃什么?爸爸给你夹。”
这样的清晨,平淡却珍贵。在经历了商场的惊涛骇浪、与规则的生死博弈后,这一粥一饭的日常,反而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早餐后,陆廷渊在书房处理邮件,女儿抱着她的玩具键盘跑进来,一本正经地敲打起来:“爸爸,我要汇报工作!”
陆廷渊立即放下手中的文件,俯身倾听。小丫头叽叽喳喳地说着童言童语,他频频点头,最后郑重其事地在她的“文件”上画了个圈:“准了。”
沈清月倚在门框上,用手机记录下这温馨一幕。镜头里,商界巨擘成了女儿奴,冷硬的眉眼软化得不可思议。
她的办公室设在阳光房,三面落地玻璃,抬眼就能望见花园。视频会议进行得高效利落,她流利地用三种语言与各国团队沟通。会议间隙,她看见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蝴蝶,嘴角不自觉扬起。事业与家庭,在她这里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一场优雅的平衡术。
放学时分,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沈清月和陆廷渊并肩站在人群中,褪去了所有光环,只是两个普通的父母。儿子兴奋地跑过来,举着科学实验的成果:“妈妈你看!我的小发电机成功了!”女儿则扑进陆廷渊怀里,撒娇要买校门口老爷爷卖的气球。
夜晚的儿童房里,暖黄的灯光洒满每个角落。沈清月坐在床边,给孩子们讲着睡前故事。故事里的女孩用智慧和善良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女儿眨着大眼睛说:“妈妈,这个故事好像你。”沈清月心中一软,在两个孩子额头上各落下一个吻。
慈善晚宴上,他们遇见了顾言深和他的建筑师妻子。顾言深举止从容,与陆廷渊握手时真诚祝福:“看到你们这样,真好。”转身与沈清月目光相接时,两人相视一笑,过往种种,都已化作云淡风轻的友谊。
苏婉儿的工作室坐落在艺术区,她自信地向沈清月介绍新系列的设计灵感。两人如闺蜜般品茶聊天,从时尚趋势聊到育儿心得。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设计师。
史密斯家族的年度聚会上,长老公开赞扬沈清月为家族带来的新气象。曾经的对立者约翰主动举杯:“以前是我目光短浅。”沈清月微笑举杯,一饮而尽。以德服人,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电视上短暂闪过赵元起的新闻,沈清月目光平静地翻过一页相册。那些过往的阴霾,早已不能扰动她内心的宁静。
孩子们的生日宴成了故人齐聚的盛会。花园里飘荡着欢声笑语,顾言深和苏婉儿都在,就连史密斯家族也派了代表。所有过往的恩怨,在这一刻真正烟消云散。
儿子在科技节上展示了他的环保能源模型,逻辑严谨得让陆廷渊都为之侧目。女儿在艺术节的舞蹈表演灵动可爱,仿佛天生为舞台而生。当儿子因为比赛未得第一而沮丧时,沈清月轻声问他:“你享受创造的过程吗?是否解决了你想解决的问题?”儿子思考良久,豁然开朗。
陆廷渊带儿子参加商业谈判,会后不是分析成败,而是讲解谈判中的人性与诚信。儿子似懂非懂,但眼神里满是对父亲的崇拜。
周末的全家活动是去郊外植树,这是“清月基金会”的常规项目。孩子们亲手种下树苗,小心地培土浇水。沈清月看着他们认真的小脸,知道公益的种子也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时光荏苒,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个性越发鲜明。沈清月明白,她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而属于孩子们的新篇章正在展开。
周年纪念日那天,他们回到了初遇的地方。陆廷渊握紧她的手:“当年在这里,我完全没想到会遇见一生的挚爱。”
沈清月望着远处玩耍的孩子们,轻声说:“无论在哪里,女性的力量都源于独立的灵魂、智慧的头脑和去爱的勇气。”
“而你,”陆廷渊凝视着她,“是我生命里最大的奇迹。”
冥冥中,她仿佛感受到规则的讯息:“你的存在,即是合理。恭喜你,创造了新的可能。”
阳光明媚的午后,沈清月在花园里看着丈夫教儿子打高尔夫,女儿在秋千上笑得开怀。她闭上眼,感受着微风拂面,唇角扬起温柔的弧度。
“看,这就是我的选择,我的人生。”她在心里轻声说,既是对过去的自己,也是对那个曾经想要驱逐她的规则,“我的规则,就是珍惜当下,与爱同行。”
岁月静好,莫过于此。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