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生个萝卜是什么体验?}

眼看刘晓希点开了新视频,不解其意的祖辈们,很快就看到视频里,那男的肚子大大的像是怀孕了一样,最后竟然生了颗萝卜。

祖辈们:??

看着镜头里,那头顶一戳小绿叶,有鼻子有眼睛的小萝卜精,所以人还能生出来这玩意儿?

这是萝卜劈了腿,还是精神出了轨啊。

甚至这还是男人生出来的,又不是唐僧师徒过女儿国喝了子母河的水?

甭管各朝人士有多少种吐槽,但眼神还是盯着视频里那颗萝卜精瞧。

然后大家伙还知道了,这颗萝卜有个名字在叫胡巴。

随着视频的播放,最让老祖宗们惊讶的,还在于这颗小萝卜是个小妖王!

各朝人士仔仔细细把这小家伙打量了下,嗯,实在看不出来。

虽然已经知道小萝卜有名字,但老祖宗们还是喜欢叫它小萝卜。

虽然是妖怪,但这长相、这画风,实在不至于让很多人感到害怕,连很多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

视频的最后,小萝卜和它的族人离开了,去往一个远离俗世的山谷生活…

这个结尾,老祖宗们感觉还不错,离开人类世界远远的,对这群单纯的小妖怪反而更好。

从刚开始看不习惯,到后面看习惯后,一些小贩还准备做胡巴的玩偶来卖。

古代的孩子们很喜欢这种画风,看得意犹未尽。

长辈们都有些不理解,就问自家孩子,“怎么,不害怕妖怪?”

孩子点点头又摇头,“怕,但不怕胡巴,它好可怜,还没出生就没娘了。”

......

等这个视频结束后,刘晓希不光给祖宗们介绍了捉妖记,还把第二部也给他们放来看看。

当然了,第二部也是有胡巴的故事情节,各时空的孩子们已经呼朋引伴,蹲守着看影片。

一直到电影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求着父母给自己做一个胡巴,要不就是让木工好的长辈雕一个木雕。

宠孩子的人家二话不说就安排上了。

一些长辈架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也还是同意下来。

打扫院子的孩子母亲碎碎念,“一天天的你说,之前还最喜欢悟空八戒呢,吵着要做木雕,玩不久又要熊大熊二。”

孩子爹一边挑着合适的木头,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孩子不就是这样吗,反正也不费事,一会儿功夫就做好了。”

......

看完了电影,眼看时间还早,刘晓希又打开了一个视频。

{为什么有人喜欢养柴犬?}

柴犬?这又是什么犬?祖辈们第一次听,的确没了解过。

不过很快,他们就看到了视频里这种叫柴犬的狗了。

长得的确和咱本土养的狗有些区别,那标志的眯眯眼和大脸盘子,一咧嘴瞧着就在笑。

说起来,这笑容有点贱嗖嗖的,祖辈们想忘都忘不了。

视频里也解释了这狗不爱叫、是个哑巴狗,一听这话,很多人就歇了心思。

古人养狗看门护院,不爱叫那咋行,都吓不着坏人了。

至于爱干净、不粘人这些特点,很多人看了看自家的大黄,也能满足这个条件。

重点是一听到风吹草动,立马就警觉了起来。

刘晓希也给祖宗们介绍起来,“全世界狗的品种还蛮多的。

像国内很多人常养的狗,比如边牧、金毛、拉布拉多、泰迪、博美、哈士奇、柴犬、萨摩耶、柯基等都是比较常见到的品种。”

说着,她也没忘记找一些图片给祖宗们看,做一下区分。

尤其是哈士奇,二哈的视频一出来,还很吸引古人的目光。

一开始,大家是被这狗的颜值吸引,但看着看着,才发现原来这狗又傻又贱。

还带拆家的。

瞧瞧视频里,那都把沙发咬得破破烂烂,还一脸无辜的傻狗,老祖宗们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哪里是养狗,分明是养了个祖宗。

不过瞧着它的主人在前面吊着一块肉,叫它拉车,这倒是叫人心动。

刚感慨完,两只二哈就把主人拉进沟了。。。

各朝人士:...

果然,不能对这傻狗有过高的期待。

刘晓希笑够了,说,“哈士奇是西伯利亚犬,以前是拉雪橇的,精力旺盛,这狗就适合放在农村养,农村地盘大,够它撒欢的。”

有喜欢二哈的人,觉得这办法真可行。

家里有田庄的人家,感觉养在庄子里也不错,只是他们时代没有这些品类的狗。

即便是想去那什么西伯利亚搞一只都不方便。

{大明悬案—李福达案之谜}

朱元璋:?

整那么个前缀词,这案子有什么说道不成?

老朱在腹议,朱棣也背着手沉思,他都不知道这所谓的悬案是哪个时间发生的。

正德年间

很多人对‘李福达’这名字也相当熟。

朱厚照灵光一闪道:“这李福达,难道是以前造反那个反贼?”

主要是能在他继位之初就造反的,很难忘掉。

嘉靖年间

朱厚熜听着这个名字就黑脸,可想而知有多生气。

隆庆年间

朱载垕有些恍惚,虽然事情过去那么些年,但他还真是记忆犹新,更何况,这案子在他继位后都还有折腾。

徐玠、高拱、张居正这些人,也熟得很。

能不熟悉吗,前两年都才翻过一次。

民间,明朝百姓们也在聊着这事。

对此一无所知的其他朝代,干脆盯着视频吃瓜就行了。

{嘉靖年间,山西有一个叫薛良的人,他告发了一个叫张寅的太原卫指挥使,说他其实是白莲教首领李福达。

李福达,也叫李午,几年前造反失败,被他逃脱了。

薛良是个无赖,吃喝嫖赌样样占,没钱就去偷、去借,前后借了张寅15两银子。

薛良这种无赖,借钱自然是不想着还的,张寅让他还,不还有的是法子对付他,就这样两人的梁子越来越大。

薛良有自己的阴招,也不知道他怎么觉得张寅就是李福达,就上告官府了。

经过初审调查,罪状不成立,薛良是诬告。}

各朝人士边看边聊,很多人觉得这事没完,要是真就这样结束了,那不至于说是悬案了。

同时,百姓们也更加肯定了一件事,千万不要借钱给泼皮无赖。

朱元璋心情不大好,“白莲教?”

这一听到造反,他就很难有好感。

正德年间

“然后呢,就没了?”朱厚照一脸扫兴,还以为这薛良有多大的本事。

虽然朱厚照感觉扫兴,但叫张寅的人,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mmp,咬牙切齿就安排心腹去把姓薛的这家伙收拾一顿,污蔑自己是白莲教余孽,这是多大的罪名?

嘉靖年间

朱厚熜冷漠脸。

满朝文武也没人敢提这件事。

只是虽然没人敢说,但视频敢啊。

{初审就这样放下了,但随着有人介入,事态就升级了。

武定侯郭勋,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五世孙,深得皇帝宠信。

他和张寅有点关系,听对方摊上事了,就写了封信给新上任的山西巡按御史马录,让他关照一下张寅。

这一封信起到了反效果,马录一看信,反而疑心大起,重新调阅李福达案卷宗。

郭勋也被马录上书弹劾了,舆论倒向了马录这边。

李福达案被重新审查,结论是张寅就是白莲教余孽李福达,判凌迟。

郭勋也被言官们弹劾受贿、知情不报。

嘉靖帝对张寅的处理没意见,对郭勋只批了句“着郭勋来回话。”}

老百姓们都不难看出来,这郭勋果然是皇帝宠臣,连半句重话都没有。

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张寅到底是不是李福达?

如果是,那是不是意味着此前审案的那些官员有受贿赂的行为?

这个结果不管怎么让百姓看,都很有问题。

明君们就更在意了,江山那么大,冤假错案又有多少?

朱元璋越想越不爽,偏偏这个例子还是他们大明的。

郭英也愁啊,还未来得及知道自己的五世孙叫郭勋高兴,就瞧着这货卷入了案件中。

朝堂上的弯弯道道他还能不知道?那些言官们会放过他?

嘉靖年间

郭勋心有余悸的喝了杯茶,说起来,每次想起这事,他都有些后悔,当然也少不得‘问候’那些政敌一番。

不过好些人坟头草都老高了,想到这里才消气。

“哼,一个个上蹿下跳,以为宫里那位是吃素的,不识时务。”

{...郭勋这人,其实是嘉靖帝的心腹,嘉靖是先皇明武宗的堂弟,武宗无子驾崩,世宗继位,两个皇帝两个爹。

一派朝臣表示世宗要换爹,改尊武宗的父亲为父,亲爹改‘皇叔’。

世宗不同意,就演变成大规模争论。

世宗被激怒后,大批朝臣被下狱、罢黜,也就是‘大礼议’。

郭勋自然是站皇帝这边的。

改爹派对他是恨之入骨。

如今借着李福达案,弹劾接踵而来,嘉靖帝有意冷处理。

只是大臣们不愿意这把火冷下来。

随着舆论风暴形成,嘉靖帝要求将一干人等提到京城会审。}

光幕下

历朝历代的君臣早都看明白了,这案子已经不单纯了,有人要借题发挥。

朱元璋眼睛都发红了,“这些个瘪犊子、混账玩意儿,一个个不搞点事情就不算完。”

这是以大礼议之争,刻意搞事情啊。

老朱很气愤,但不在一个时空,只能干瞪眼。

朱棣自然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其实都是他的后代,不过想到朱厚熜给他改成祖,他这脾气也压不住了。

朱佑樘反而是最淡定的一个,也不纠结朱厚熜认不认他当爹的事情,又不是亲儿子,他自己都不习惯。

正德年间

朱厚熜有些不自在,只是朱厚照对这毫不在意。

他这辈子诞下皇子的妃子多,反正也完成了他娘的任务。

以后自然也不会再存在大礼议之争的问题。

说来说去,这个案子会闹大,还是和大礼议之争脱不了干系。

而在此时的山西

张寅被吓得没了力气,瘫软在地上,心里恨得要死,对薛良已经起了杀心。

张家女眷们哭泣声不断,整个后院都是哭声。

张寅强压着害怕,怒吼一声,“别吵了,都给我看视频。”

此时,视频还在播放

{…第一轮审讯是三法司,三法司只是将双方供词抄一遍就上报了,嘉靖帝大怒。

所以到第二轮审讯,将九卿科道都拉来了,满朝文武一起审。

总之前后审理了六次,有嘉靖给的压力在,主审官不敢决议。

直到第六次会审才有了最终判决:

首先就是诬告人薛良,被判秋后处决;

马录等重审官员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做苦力运炭;

会审的部分官员,判同上;

弹劾郭勋的官员,判同上;

指认张寅的证人,杖一百,三年徒刑。

嘉靖觉得重申官员量刑太轻,想要通通处死,经过大学士杨一清他们极力劝阻,这才改为发配边疆充军。

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官员,全部被免职。}

看到这个结果,老百姓们都不觉得这些当官的冤枉。

冤枉啥啊,为了一己私利,竟然乱判,他们都不在意被冤枉的当事人如何了,说直白点,就是不在意普通人的性命。

既然都这样,百姓又怎么可能同情他们。

至于薛良这个罪魁祸首,死得也好。

地痞无赖、偷鸡摸狗、还诬陷别人,朱元璋气得都想给他凌迟了,这些知法犯法的官员更应该罪加一等。

正德年间

薛良吓得都尿裤子了,也就是现在天冷了,味道的飘散缓慢。

这货现在已经不作他想,早就连滚带爬跑路。

即便朝廷不来抓他,当地百姓也容不下这等黑心的人留下,更何况,张寅不会放过他的。

张寅咋可能放过,对方是冲着要他的命,如果最后没有沉冤昭雪,那自己全家都会一起去见阎王的啊。

眼里的劫后余生和对薛良的恨意,让张寅恨不得当场掐死对方。

“去,找到薛良,我要他好看。”

“诶,老爷,我这就去安排。”管家摸了摸头上的汗珠,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差点以为主家要完蛋了,好在雨过天晴。

{其实这个案子还没完。

嘉靖去世后,他儿子继位,也就是隆庆初年。

有一伙儿白莲教造反被抓了。

这帮人供认,当初的案子是冤案。

带头承认的还是张寅的孙子。

首辅徐玠下令平反了李福达案中被处理的官员。

不过当时的翻案,罪犯和证人还活着的几乎都没有,所以有人说这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

十年后,此案又被高拱、张居正再次翻案、平反,最终认定嘉靖帝的判断}

光幕下

虽然很惊讶此案还能翻了又翻,但历朝历代,多数人都是认可第一次的审判结果。

反而是这后面的翻了又翻,给人耐人寻味,政治色彩十分浓厚。

大臣们相当看得懂,都是千年的狐狸,跟谁玩聊斋啊。

反而是初审的结论更像真相,即无赖薛良诬告了张寅是以前的反贼李福达。

张寅是郭勋的人,马录和他背后的势力故意要坐实诬告,进而攀扯郭勋给嘉靖帝难堪。

郭勋是皇帝亲信,不扯上谋反难以扳倒对方,打击政敌才是重点。

帝王们的表情也相当耐人寻味。

朱厚熜捏紧的手关节都在作响,白莲教又造反了?案子翻了又翻,真是挑动他的神经细胞。

隆庆年间

高拱看了眼徐玠,嗯,这老家伙依旧是一派的风轻云淡,还反问他看什么。

高拱理了理衣袖,笑言:“首辅大人为人正派,值得我等学习。”

徐玠只当听不出这话里有话,欣然接受,“的确比你要强那么点。”

你是次辅,我是首辅,始终压你一头。

高拱听明白了,没再多说,从离开的步子看,有些气息不稳。

看了眼张居正,更是冷哼一声。

其他大臣们不敢多看,都得罪不起的主儿。

张居正和徐玠告辞了一番,也离开了。

皇宫内

朱载垕背着手唉声叹气,这都是些什么破事嘛。

他现在只希望这些事情点出来后,都能给他安分点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