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288章 羲和织网,星链初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8章 羲和织网,星链初成

三月的古都西安还未回暖,空气中依旧是西北特有的干冷气味,这座坐落于关中平原上的千年古城承载着周秦汉唐的雄风,如今,在这片厚重的历史土层之下,一座面向未来的、绝对尖端的科研基地——“羲和计划”核心指挥部,正屏息凝神,迎接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

基地深处,指挥大厅的灯光被刻意调暗,唯有正前方占据整面墙壁的巨大环形主屏幕散发着幽蓝的光芒,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共和国西北边陲,某航天发射中心的实时画面。一枚经过特殊改装、线条流畅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正巍然矗立在发射架上,箭体上喷涂的“天枢星”三个字,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厅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冻结空气。与“盘古”的极致能量和“伏羲”的抽象智能不同,这里弥漫的是一种关乎“连接”、关乎“时空”本身的、更加形而上的紧张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在自己的岗位上全神贯注,进行着最后的数据核对与指令确认。

项目总负责人,一位在量子信息领域耕耘数十年、鬓角已染霜华却精神矍铄的老院士,代号“北辰”,稳稳地坐在指挥席上,目光如炬,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参数跳动。他的掌心,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张诚静坐在一旁的观察席,神情依旧是那份惯常的平静,只是眼底深处,仿佛有星河流转,倒映着屏幕上那枚即将刺破苍穹的利箭。他脑海中,那套耗费两百五十万积分兑换的【基于量子引力假说的全域实时通信理论】正如同活物般流淌,与眼前的现实进行着无声的验证。

“一分钟准备!”

发射指挥员沉稳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来,打破了指挥大厅内的死寂。

“各系统状态最终确认!”

“火箭系统,正常!”

“发射场系统,正常!”

“测控系统,正常!”

“‘天枢’星本体,自检通过,量子载荷状态……最优!”

“十、九、八、七……”

倒计时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张诚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身边一位年轻研究员粗重的呼吸声。

“……三、二、一!点火!起飞!”

巨大的轰鸣声即使通过音频传输,也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屏幕中,火箭尾部喷吐出磅礴的桔红色烈焰,巨大的箭体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沉稳而坚定地加速上升,直刺蔚蓝的天穹,在身后留下一条壮丽的白色轨迹。

“程序转弯正常!”

“一二级分离正常!”

“整流罩分离正常!”

“二级主机点火正常!”

每一次成功的节点通报,都让指挥大厅内的紧张气氛缓解一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下一个环节更深的期待。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跟随着代表火箭的光点,在地面测控网络和天基测控系统的接力引导下,向着预定的轨道狂奔。

“‘天枢星’,太阳翼展开正常!”

“星箭分离!星箭分离成功!”

当这最终的成功信号传来,指挥大厅内终于爆发出第一阵压抑已久的、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卫星成功入轨,意味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已经稳稳迈出!

然而,对于“羲和计划”而言,这仅仅是序幕的拉开。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天枢星”并非普通的通信卫星,它的核心载荷,是基于张诚提供的颠覆性理论构建的“量子时空纤维纠缠同步”发生器与收发系统。它的目标,是实现远超现有量子通信技术极限的、超远距离、超高速度、超强抗干扰的绝对安全通信。

“‘天枢星’已完成初步姿态调整,进入预定工作轨道!”

“启动量子载荷初始化程序!”

命令下达,指挥大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屏幕切换过来的、来自“天枢星”自身的状态数据流上。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初始化过程复杂而精密,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突然,负责监控量子纠缠源状态的首席工程师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呼:“报告!纠缠粒子对生成率……超出预期基准值15%!纯度……纯度达到99.9998%!这……这怎么可能?!”

老院士“北辰”猛地攥紧了拳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这初始数据,已经远远超越了实验室环境下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

张诚的嘴角微不可查地向上牵动了一下。理论中关于“量子时空纤维”的底层描述,正在被现实所验证。

“尝试与乌鲁木齐地面站建立纠缠链路!”

指令发出。位于西北边疆的乌鲁木齐地面站,是距离西安最远的几个主要地面节点之一,是检验超远距离纠缠保持率的绝佳测试点。

屏幕上,代表纠缠同步成功率的进度条开始缓慢爬升。传统量子通信技术在此距离上,纠缠保持率会急剧衰减至一个极低的水平。然而,此刻那根进度条,却以一种稳健的、远超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坚定地向上攀升!

70%... 80%... 90%...

当进度条最终定格在 98.7% 时,指挥大厅内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这简直是神迹!”“北辰”院士的声音带着颤抖,“在这个距离上,98.7%的保持率……我们之前理论计算的极限,也才刚过70%啊!”

这仅仅是开始。

“启动与三亚地面站、漠河地面站的同步多节点纠缠链路构建!”

更复杂的指令下达。这一次,“天枢星”需要同时与位于共和国最南端和最北端的两个地面站建立并维持高质量的量子纠缠。

屏幕上,三条分别指向乌鲁木齐、三亚、漠河的进度条同时开始跃动。令人震惊的是,它们几乎以平行的、同样高效的速率向上攀升,最终分别稳定在98.5%、98.2%和97.9%!

“多节点并行纠缠同步……成功!”“北辰”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激动的泪水在他眼眶中打转。这意味着,基于“天枢星”,一个多点之间的、共享同一“纠缠源”的量子网络雏形,已然构成!

接下来,是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无法被窃听破解的高清视频实时通信测试!

测试方案是:位于西安指挥大厅的实时画面,将通过地面光缆传至乌鲁木齐站,由乌鲁木齐站将其调制到与“天枢星”共享的纠缠光子上。信息将在量子层面瞬间(理论上)传递至同步连接到“天枢星”的三亚站,由三亚站解调并显示出来。同时,三亚站的画面也将通过同样的路径瞬间传回西安。

“实时视频通信测试,启动!”

命令下达的瞬间,主屏幕一侧,属于三亚地面站的反馈画面窗口亮起。

没有延迟!

完全没有那怕一毫秒的、可感知的延迟!

西安指挥大厅内,众人能看到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三亚站工作人员同样紧张而兴奋的脸庞,甚至能看清他们背后屏幕上显示的、来自西安的实时画面!画面流畅、清晰,色彩逼真,就如同在同一个局域网内进行视频会议一般!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在通信建立的同时,监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有模拟的“窃听”信号试图切入量子信道。然而,在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和“时空纤维”理论构建的绝对壁垒面前,这些窃听企图不仅一无所获,其行为本身还触发了警报系统,被精准地定位和记录!

成功了!

毫无悬念的、碾压性的成功!

指挥大厅内,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如同火山爆发般的狂喜!掌声、欢呼声、甚至有人将手中的文件抛向空中!老一辈的科学家们相拥而泣,年轻的研究员们激动地跳了起来!

“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北辰”院士老泪纵横,紧紧握住张诚的手,“张总师!这是通信史上的革命!不,这是人类连接方式的革命!从今天起,信息传递的绝对安全和超距实时,不再是幻想!”

张诚感受着手中传来的颤抖,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而郑重的笑容。他清晰地知道,“天枢星”的成功,其意义远比一次通信测试深远得多。它验证的理论,为未来覆盖全球、延伸至深空的“量子互联网”,铺下了第一块、也是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天枢星”如同一枚最精准的梭子,开始在近地轨道上,以宇宙为布,以纠缠的量子为线,编织一张无形却无比坚韧的“星链”网络。

羲和驭日,光耀寰宇。而今日,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终于捕捉到了第一缕,可以驾驭的“量子之光”。

这光芒虽初生,其势已不可阻挡。一个全新的互联时代,由此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