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兰林殿旁的试验田里,最后一批红薯藤蔓被小心翼翼地扦插进高垄,覆上松软的泥土。二十名隶臣在马小云的指挥下,完成了这超越时代的播种工作。看着这片浸润着汗水、寄托着未来希望的田地,即便是这些麻木的隶臣,眼中也似乎有了一丝微光。他们按照马小云的吩咐,开始每日的巡查、记录,学习着辨认杂草与幼苗的区别,笨拙地执行着那些闻所未闻的田间管理指令。

播种完成,并不意味着马小云可以高枕无忧,直接将仙种进献给秦始皇。他深知,在这个极度务实、甚至可以说功利主义盛行的法家帝国,空口白话、尤其是关于“亩产翻数倍”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白话,是极其苍白无力的,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嬴政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是能解帝国燃眉之急的实质性利益。几袋奇特的种子,远不如金秋时节那沉甸甸、金灿灿、堆积如山的粮食来得有说服力。他必须等待,等待这片土地用最直接的丰收,替他发声。

就在他潜心规划后续田间管理,并利用系统资源悄悄准备一些小型水利工具(如改进的翻车、桔槔)图纸时,秦始皇的恩赏到了。

来的不是宦官,也不是郎官,而是四名身着素雅宫装、容貌清丽、举止得体的年轻女子。她们在少府丞的引领下,来到兰林殿区域外,由守卫验明身份后,才被允许进入这片“禁地”。为首一位气质略显沉静的宫女上前,对着正在田埂边检查土壤湿度的马小云盈盈一拜,声音清脆:

奴婢春华(连同秋实、夏蝉、冬雪),奉陛下之命,前来侍奉先生起居。

马小云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平静地扫过这四位女子。她们年纪都不大,约莫十六七岁,眼神中有好奇,有恭顺,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对这片宫苑内奇异景象(平整的田地、古怪的农具)的讶异。他心中了然,这所谓的侍奉,既是帝王示恩的手段,也未尝不是一种更高级别的监视。将四个耳目放在他身边,总比让不明底细的宦官或郎官终日在他眼前晃荡要柔和且周到得多。

若是换了任何一个骤然得势的方士,或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士人,面对帝王亲赐的、容貌姣好的侍女,恐怕早已心花怒放,坦然受之。但马小云不同。

他来自一个信息爆炸、个体意识高度觉醒的时代,更是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压力中摸爬滚打,经历过现实的毒打。他深知人性的复杂,权力的诡谲,更习惯了独立自主,不喜、也不信这种依附性的关系。让人近身服侍,对他而言并非享受,反而是一种需要时刻提防的负担。穿衣吃饭、整理内务,他自己动手更能保证效率和符合习惯。

至于生理需求……马小云并非圣人,他是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面对青春美好的异性,自然会有本能反应。但他更清楚,在这种环境下一时放纵可能带来的后果——情感的牵绊、把柄的遗留、甚至可能存在的更阴险的陷阱。将欲望与生存、与长远目标放在天平上,他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后者。克制,是他在这个陌生而危险的时代生存下去的基本素养。

然而,直接拒绝是不可能的。驳斥皇帝的好意,无异于自找麻烦。他需要一种既能安置这些人,又能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

马小云脸上露出一丝温和却疏离的笑容,对春华说道:有劳陛下挂心,也辛苦四位姑娘了。不过,马某乃山野之人,习惯了自己动手,粗疏惯了,实在不敢劳动诸位。

他话锋一转,看着她们有些不知所措的表情,继续说道:我看四位姑娘皆是灵秀之人,终日做些端茶送水、铺床叠被的琐事,未免可惜。马某虽不才,于医道一途略有心得。陛下既命你等前来,想必也是信得过你们。若你们愿意,不如随我学习一些医理药性,辨识草木之功。一来可打发闲暇,二来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无论居于宫中还是归于乡里,总能护佑自身,或许还能惠及他人。不知四位意下如何?

这番话,完全出乎春华四人的意料。她们被选来侍奉这位神秘的马先生,内心本是忐忑不安,不知会面临何种境遇。没想到,对方不仅没有寻常男子见到她们时的或贪婪或轻视,反而提出要传授她们医术?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在这个时代,医术,尤其是高明的医术,多是家传师授,秘而不宣,岂会轻易传授给几个身份低微的宫女?

四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困惑,以及一丝……被尊重和点燃的希望火花。为首春华最先反应过来,她深吸一口气,再次敛衽一礼,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与不确定:先生……先生厚爱,奴婢们感激不尽!只是……奴婢们愚钝,恐有负先生期望。

无妨。马小云摆摆手,医道虽深,亦可由浅入深。只要用心,便可入门。总好过……虚度光阴,不是吗?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看这片被宫墙围起来的天地。

这句话,戳中了四位宫女内心深处的隐痛。宫廷生活看似光鲜,实则枯燥压抑,前途渺茫。学习医术,无疑是为她们灰暗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奴婢……奴婢们愿意!这一次,是四人齐声回应,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于是,兰林殿内的画风陡然一变。马小云没有让她们进入自己的核心起居室(那里有他不能暴露的秘密),而是将旁边一间原本用来存放杂物的厢房收拾出来,作为“教室”和她们的活动区域。他亲自绘制了简单的人体经络图、常见草药图谱,用炭笔写在打磨光滑的木板上。

教学开始了。从最基础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讲起,再到常见草药的气味、性状、功效辨识。马小云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结合具体实例,远比太医署那些老学究的照本宣科要有趣得多。他不仅讲理论,还带着她们在宫苑内辨识那些原本被视为杂草的植物,讲解其可能的药用价值。

此乃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这是马齿苋,可治痢疾,外用可疗疮毒。

注意看这株半夏,其块茎有毒,需炮制后方可入药,生食会令人喉舌肿痛……

他甚至从系统空间里悄悄取出一些常见的、性质温和的药材样本,让她们通过看、闻、摸来加深印象。四位宫女如同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新奇而实用的知识。她们不再称马小云为先生,而是发自内心地尊称一声老师。

闲暇时,马小云也会允许她们帮忙处理一些田边地角的杂事,但核心的试验田区域,依然由那二十名隶臣负责,严禁她们插手。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界限。

日子一天天过去,试验田里的禾苗破土而出,绿意盎然,长势明显与宫外农田的作物不同,更加茁壮、整齐。而兰林殿的医学院里,四位宫女也进步神速,已经能够辨识数十种草药,理解一些常见病症的简单病理,甚至能帮忙处理一些轻微的割伤、烫伤。

马小云通过这种转授医理的方式,成功地将潜在的监视者和服侍者,转化为了学生和助手。他既回应了秦始皇的恩赏,没有直接拒绝,又避免了身边出现不可控的因素,同时还为自己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具备一定医疗常识的帮手,为未来可能需要的基层医疗推广埋下了种子。

而对春华、秋实、夏蝉、冬雪这四位宫女而言,这段时光无疑是她们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奇遇。她们不再只是宫廷中一个模糊的符号,一个等待命运安排的侍女,她们开始拥有了知识,拥有了思考的能力,看到了自身价值另一种可能。她们对这位神秘而温和的“马老师”,充满了感激与敬仰,那种情感,远比单纯的主仆之情或男女之情,更为复杂和牢固。

当秦始皇偶尔问起兰林殿情形时,赵高回报的总是马先生每日或于田间巡视,或于室内教导四女医理,并无异常。 嬴政听闻,也只是淡淡嗯一声,只要治疗继续,身体有所好转,只要马小云不做出格之事,他乐得见此和谐局面。他却不知,在这片被隔离的宫苑内,两种截然不同的种子——一种关乎温饱,一种关乎知识——都在悄然生根发芽,静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