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全球统一系统 > 第269章 科技惠世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军工图纸被慎重封存的同时,马小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民用科技的研发与推广上。云深别院的东厢房成了民用技术的研发中心,这里的图纸不再密封,而是准备逐步推广,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

马小云铺开一卷特制的绘图纸,开始勾勒他构想中的民用飞行器。这不是军事用途的战机,而是一种能够连接帝国辽阔疆域的交通工具。

双翼设计,木质骨架,帆布蒙皮,他一边绘制一边喃喃自语,搭载改进型内燃机,可载客四人。

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他设计的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活塞式飞机。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每个部件的尺寸和材料要求:机翼采用特殊的轻质木材,发动机是他改良过的六缸内燃机,螺旋桨则参考了船舶推进器的设计原理。

最精妙的是起落架的设计。考虑到各地机场条件不一,他设计了可适应不平整地面的强化起落架,甚至还为水上起降准备了浮筒式变种。

先从邮政和紧急物资运输开始,马小云在笔记中写道,待技术成熟后再发展客运。

在通讯技术领域,马小云投入了更多心血。他深知,一个庞大的帝国需要高效的通讯网络来维系。

电话系统,他在新图纸上写下标题,由交换机、线路和终端组成。

这套系统设计得相当务实。考虑到铜资源的稀缺,他设计了混合使用铜线和铁线的方案。交换机采用人工接线方式,虽然效率较低,但适合当前的技术水平。

每个部件都绘制了详细的分解图:话筒的振动膜片、听筒的电磁铁、手摇发电机的齿轮结构...甚至连电线杆的规格和架设方法都有详细说明。

首批可在六大主要城市间建立联系,他估算着,未来逐步扩展到各州府。

为了扩大通讯范围,马小云开始设计信号基站。

每五十里设一基站,采用增高铁塔设计。

这些铁塔的设计颇具匠心,既考虑了结构稳定性,又兼顾了建设成本。塔身采用预制件组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成。

更巧妙的是能源解决方案。每个基站都配备了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备用蓄电池,确保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运作。

需要培训专门的维护人员,他在备注中写道,建立定期巡检制度。

电视系统的设计则更加复杂。马小云明白,这将是改变民众生活方式的重要发明。

显像管、信号发射、节目制作...

他不得不将整个系统拆分成多个子系统,分别绘制图纸。显像管的设计尤为精细,从电子枪到荧光屏,每个部件都需要精确的参数。

考虑到当前的技术局限,他设计的是黑白电视系统,分辨率虽然不高,但足以传递清晰的图像。节目制作设备也同样务实,摄像机采用机械扫描方式,虽然笨重,但切实可行。

先从官方公告和教育活动开始,他规划着应用方向,逐步增加娱乐内容。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稳定的电力支持。马小云开始着手设计升级版的能源系统。

区域性电网,交流输电,分级变压。

他绘制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架构图:大型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络...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说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设计的家用电器系列。从电灯、电扇到电熨斗,每样产品都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

必须先制定安全标准,他特别标注,防止触电事故。

在交通运输领域,马小云的设计更加多样化。

民用汽车、公共巴士、铁路客运...

他设计了一系列适合不同用途的车辆。民用汽车注重经济性和可靠性,采用简单的四缸发动机,最高时速控制在四十公里以内。

公共巴士则考虑了载客量,设计了站立空间和行李架。铁路客运车厢改善了座椅舒适度,增加了照明和通风设施。

这些都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基础。他在笔记中写道。

马小云还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领域。

自来水系统、卫生设施、家用电器...

他设计了完整的城市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处理厂、输水管道和家庭用水终端。

在卫生设施方面,他推广冲水马桶和下水道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化粪池的设计和污水处理方法。

家用电器方面,他设计了一些简单实用的产品,如电饭煲、洗衣机等,都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

作为人口大国,农业机械化尤为重要。

小型拖拉机、收割机、灌溉设备...

马小云设计的农业机械都考虑了帝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拖拉机小巧灵活,适合小地块作业;收割机可以同时完成收割和脱粒;灌溉设备则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水利设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设计的粮食加工机械,可以大大提高粮食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在医疗领域,马小云也贡献了许多设计。

简易x光机、显微镜、消毒设备...

这些设备虽然不如军工技术那样精密,但对提升医疗水平至关重要。x光机采用较低电压,确保安全性;显微镜设计了多种放大倍数,适合不同用途。

他还设计了一系列简易手术器械和消毒设备,大大降低了手术感染风险。

马小云深知,新技术需要新人才。他特意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

技术学校、操作手册、实训设备...

他绘制了技术学校的建设标准,编写了各种设备的操作手册,还设计了一系列教学用的实训设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建立的技术推广站计划。这些推广站将深入各县,展示新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成为科技传播的枢纽。

所有设计都配有详细的实施路线图。

第一年:建立试点;第二年:培训人员;第三年:逐步推广...

马小云为每项技术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推广计划,既考虑了技术难度,也顾及了社会接受度。

他还特别标注了各项技术之间的依赖关系,确保推广工作有序进行。

当所有这些图纸整理完毕时,马小云满意地看到,一个现代化社会的蓝图已经初具雏形。

这些技术将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他对自己说。

与军工技术不同,这些民用技术将很快投入实际应用,让普通民众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从飞行到通讯,从能源到医疗,每一项设计都凝聚着他对这个时代的热爱与期待。这些图纸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一个美好未来的承诺。

当第一架试验飞机腾空而起,当第一个电话接通两地,当第一台电视点亮屏幕,人们将会明白,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着怎样深刻的变革。

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宁静的书房,始于这些绘满希望的图纸。民用科技的曙光已经显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