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全球统一系统 > 第231章 教化之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什么要教他们我们的语言?一位年轻的官员问道。

马小云看着操场上那些笨拙模仿汉语发音的土着:语言是思想的牢笼。当他们开始用我们的词汇思考,就再也回不去了。

奖惩制度严格而明确。学习汉语最快的人可以获得额外的食物;劳动最积极的人可以住进条件更好的棚屋;而那些试图反抗或逃跑的人,则会当众受刑,并且连累家人一起挨饿。

慢慢地,变化开始出现。

一个名叫吉万的年轻土着,在半个月内学会了近百个汉语词汇,被提拔为小组长,负责管理其他五十名土着。他穿着汉人赐予的布衣,虽然粗糙,却与那些仍穿着兽皮、麻片的同胞截然不同。

吉万,你恨我们吗?马小云通过通译问他。

吉万低头思考片刻,用生硬的汉语回答:以前怕,现在...有好食物,有衣服。不恨。

马小云满意地点头。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恐惧与利益的交织,比单纯的暴力更为牢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顺从。感化院西区发生了一次暴动,三十多名土着在夜间试图推翻围栏,守卫们迅速镇压,杀死了十几人。

次日清晨,马小云下令将所有尸体悬挂在感化院入口处。

看见了吗?反抗就是这种下场。他对着聚集的土着们说,通译大声传达着他的话,但顺从的人,将有机会成为帝国的一员。你们的子孙,五代之后,将不再是奴隶,而是堂堂正正的平民。

人群中一阵骚动。五代人的奴隶生涯,对于寿命通常只有三四十岁的天竺土着来说,几乎是永恒的概念。但在那永恒之后,却隐约透出一丝希望的光芒。

他在给他们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陈锋私下对马小云说,五代人,太漫长了。

正因为它漫长,才有效。马小云回答,人们需要希望,哪怕那希望遥不可及。而且,谁知道五代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到那时,他们已经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等三个月后,第一批驯化成功的土着开始走出感化院。他们在卫兵的监视下,到更远的土地上开垦农田,修建道路,甚至协助新来的汉人适应天竺的气候和环境。

吉万已经成为一名小管事,管理着两百名土着劳工。他剪短了头发,穿上了汉式服装,说话时偶尔会夹杂几个汉语词汇。

一天傍晚,马小云在港口附近巡视,看到吉万正对着西边的落日发呆。那是他家乡的方向。

想家吗?马小云问。

吉万吓了一跳,转身行礼:神大人。他犹豫了一下,不想家了。这里...更好。

马小云知道他在说谎,但不在意。重要的是行为,不是思想。只要他服从,只要他工作,只要他教导其他人也这么做,内心想什么并不重要。

继续工作吧。马小云说,明天,新的一批土着就要到了。我需要你去感化他们。

是,大人。吉万低头应道。

马小云转身离开时,听见吉万用天竺语低声哼起了一首曲子,旋律哀婉而悠长,那是他家乡的民谣。

感化院的灯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如同星火,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燃烧。马小云知道,这只是开始。要彻底消化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但他已经铺好了路,定下了规则。

回到住处,马小云翻开那本皮质封面的笔记,在天竺同化进程一栏下写道:第一阶段完成。语言侵蚀开始,等级制度建立,希望与恐惧的双重控制初见成效。

他合上笔记,吹熄油灯,在黑暗中静静地坐着。窗外的感化院传来隐约的哭泣声和守卫的呵斥声,伴随着海潮的节奏,如同这片新生殖民地的呼吸。

文明的进程从来不是温情的,他告诉自己。就像烧制瓷器,必须经历烈火的灼烧,才能成就永恒的美。而他现在,就是那个掌控窑火的人。

感化院的中央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新近捕获的天竺人。人数已逾二万,男女老少皆有,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麻衣,眼神中混杂着恐惧、迷茫与一丝得到温饱后的麻木。广场四周的高台上,弓箭手引而不发,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马小云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制高台上,俯视着这片人海。陈锋站在他身侧,低声道:“马先生,按您的吩咐,所有人都到齐了。不过...这么多人聚集,恐生变故。”

正需要一场变故,不过是按我们的方式。马小云平静地说。

他向前迈出一步,广场上的低语声渐渐平息。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瘦小的汉人身上——这个掌控他们生死的人。

通过通译,马小云的声音传遍广场:你们曾经生活在丛林里,饥一顿饱一顿,生病了只能等死。而现在,你们有饭吃,有衣穿,生病了有人医治。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这话确实触动了许多人。在感化院里,尽管失去自由,但温饱无忧,这比他们过去的生活要好上不少。

但有些人,马小云声音转冷,还在暗中策划反抗,还在思念过去的野蛮生活。

几个通译同时翻译,人群中不安的涟漪扩散开来。

今天,我要让你们明白,为何炎黄子孙注定要统治这片土地。马小云说着,举起了双手。

就在这一刹那,奇迹发生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