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迷雾纪元生存录 > 第52章 获得临时权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世界脉搏”。

这个由陈末提出的、充满震撼性与想象力的概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磐石”前哨站的技术部,乃至更高层,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赵启明技术官几乎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将陈末的分析过程、数据比对结果以及那份大胆的猜想,整理成了一份详尽的报告,直接呈递给了林指挥官。报告中,他毫不吝啬地使用了“颠覆性”、“战略级”、“规则研究新纪元”等词汇,并将主要功劳毫不含糊地归于陈末。

林指挥官在仔细阅读报告,并亲自到技术部听取了陈末更深入的阐述后,沉默了足足一支烟的功夫。他那张惯常古井无波的脸上,罕见地出现了剧烈的情绪波动——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深深的震撼,最终化为一种极其凝重的沉思。

他比赵启明更清楚这份发现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可能影响整个人类幸存者战略布局的钥匙。能够提前预警规则层面的变动,哪怕只是雏形,其价值也远超十个满编的突击小队。

“陈客卿,”林指挥官掐灭了烟头,目光如炬地看向陈末,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你确定这条……‘规则脉搏’,具备可重复观测和验证的特性?并且,其波动与区域性规则事件存在稳定的关联?”

“目前基于‘低语者’捕获的有限数据,关联性是显着的。”陈末回答得严谨而冷静,“但要想建立精准的预测模型,需要更长时间、更大范围的监测数据,以及更高权限的数据接口,调用龙魂遍布各区域的监测站历史记录进行反向验证和模型训练。”

他提出了要求,合情合理。空有理论不足以取信,他需要工具和数据来将猜想变为可供使用的“武器”。

林指挥官背着手,在指挥室内踱步。金属靴底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他在权衡。给予陈末更高权限,意味着更大的风险。陈末毕竟是一个外来者,背景复杂,且刚刚拒绝了“第七区”的直接招揽。但另一方面,这个发现带来的潜在收益实在太大,大到让他无法因噎废食。

“你需要什么级别的权限?”林指挥官停下脚步,沉声问道。

“至少需要能够实时调阅‘磐石’前哨站所属区域内,所有固定监测点的全频段规则扰动原始数据,以及部分非核心军事区的动态迷雾浓度分布图。”陈末早有准备,列出了清单,“同时,我希望获得基地内部,关于历史上几次重大‘雾潮’爆发前后,相关区域的详细环境监测数据,用于模型校准。”

这些权限,已经触及到了龙魂内部监测网络的核心层,但尚未涉及最敏感的军事部署和尖端科技。这是一个经过精心计算的、既展示价值又不过分越界的请求。

林指挥官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如鹰:“我可以给你临时性的A级研究员权限,有效期至本次‘回响山谷’侦察任务结束。在此期间,你可以访问你所需的数据,赵技术官及其团队全力配合你。但有几个条件。”

“请讲。”

“第一,所有分析过程和结果,需在基地内部指定服务器上进行,接受监管,核心数据不得私自拷贝或传输。”

“第二,关于‘规则脉搏’的任何重大发现或预测结论,必须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指挥官盯着陈末的眼睛,“这次‘回响山谷’任务,你需要作为规则顾问全程参与。你的任务不仅是协助探索,更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你的‘世界脉搏’理论。我要看到它实实在在的价值。”

陈末心中了然。这既是一次授权,也是一次考核,更是一次捆绑。龙魂愿意投入资源,但要求看到立竿见影的回报,并且要将他的能力与基地的核心任务深度绑定。

“合情合理。”陈末点了点头,“我接受。”

“很好。”林指挥官不再犹豫,走到控制台前,亲自操作。几分钟后,陈末手腕上的银色腕带发出了一声轻微的“滴”鸣,表面的光泽似乎更加内敛深邃,权限等级已悄然提升。

“权限已开通。赵工,带陈客卿去‘洞察之心’数据分析中心。”林指挥官下令道。

“洞察之心”,是“磐石”前哨站数据处理的核心枢纽。与其名字的诗意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放大了数倍、科技感更强的技术部。巨大的环形大厅内,数十面屏幕墙上同时滚动着来自不同监测点的海量数据,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可以进行立体投影的数据交互平台。这里的工作人员更加安静,行动间带着一种科研人员特有的专注与效率。

赵启明如同献宝一般,将陈末引到一台位置极佳、连接着主系统的工作站前。“陈老师,这里!这里可以直接调用全区域监测网络的数据流,计算资源也是基地能调拨的最高级别!”

陈末没有客套,立刻坐下,将腕带接入接口。瞬间,前所未有的数据洪流透过神经连接,涌入他的意识。不再是“低语者”那有限的、片段的记录,而是整个“磐石”防区,方圆数百公里内,数十个固定监测点实时传来的、全方位的规则扰动、能量波动、迷雾浓度梯度变化等信息!

庞杂,浩瀚,如同直面一场信息的宇宙风暴。

若是普通人,甚至是一般的分析师,面对如此恐怖的信息流,瞬间就会陷入混乱。但陈末的【绝对推演】能力,在此刻被激发到了极致。他的大脑仿佛化为了一个超高效的信息滤网和处理器,情报系统在其底层提供着某种玄妙的算法支持,帮助他快速梳理、分类、降维。

他首先做的,就是寻找那条熟悉的“规则脉搏”。

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那条微弱的“脉搏”仿佛变得更加清晰了。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而是如同背景辐射般,弥漫在整个数据层面,只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其强度和频率有所变化。

他锁定“脉搏”信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时空关联性分析。调取林指挥官授权开放的历史“雾潮”数据,将“脉搏”的波动曲线与历次“雾潮”爆发的时间、强度、影响范围进行叠加比对。

时间在寂静而紧张的氛围中流逝。赵启明和其他几名被指派来配合的高级技术人员,都围在周围,紧张地看着主屏幕上飞速滚动的代码和不断生成的波形图、关联图谱。

突然,陈末的操作停了下来。

主屏幕上,一条经过复杂算法处理、去除了大量干扰后的“规则脉搏”强度曲线,与过去一年内,“磐石”防区经历的三次中型“雾潮”记录,完美地叠加在了一起!

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每一次“雾潮”爆发前的24到48小时内,这条“规则脉搏”的振幅都会出现一次显着的、规律性的飙升!就像病人发烧前的心跳加速!

“找到了!”赵启明激动地差点跳起来,声音都变了调,“看!峰值!每次雾潮前都有峰值!这预警时间……足够我们做很多准备了!”

整个“洞察之心”大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议论声。这意味着,陈末的猜想被初步证实了!“世界脉搏”理论,至少在预测“雾潮”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可行性!

陈末没有停下,他利用新获得的实时数据,开始尝试进行更精细的分析。他聚焦于“回响山谷”及其周边区域的监测数据,试图寻找那条“脉搏”在那里是否有什么特殊之处。

果然,在将山谷区域的“规则脉搏”信号分离出来后,他发现那里的信号不仅强度更高,其波动模式也更加复杂,仿佛有多股不同的“脉搏”在那里交织、碰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规则共鸣”区域。

“看来,‘回响山谷’不仅是‘灵犀’遗迹所在……”陈末轻声自语,眼神深邃,“它本身,可能就是一处规则层面的‘敏感点’,甚至是……一个微型的‘世界伤口’。”

他将这一发现也标记出来,连同“雾潮”预警的初步验证结果,整理成一份简报送给了林指挥官。

这份简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一小时后,陈末的临时权限被追加了一项:允许他访问基地武器试验场部分区域,并可以申请调用少量非战略性特种弹药和防护装备,用于“规则层面应对措施”的测试。

同时,王桐也兴奋地跑来告知,后勤部门主动联系了他们,表示可以根据“末影”小组的需求,为他们即将到来的任务,定制一批装备,材料和技术支持由基地提供。

站在“洞察之心”巨大的立体投影前,看着代表“规则脉搏”的那条曲线在防区地图上如同活物般缓缓波动,陈末知道,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独一无二的能力,真正在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内部,撬开了一道缝隙,赢得了一块虽然不大、却至关重要的立足之地。

这临时权限,不仅仅是访问数据的钥匙,更是一种认可,一种投资,也是他接下来更大棋局的……起点。

“数据不会说谎,”他对着屏幕上那条承载着世界律动的曲线,仿佛在对自己宣誓,

“而能读懂它的人,将握住命运的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