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迷雾纪元生存录 > 第49章 再见“希望号”信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再见“希望号”信号

“磐石”前哨站授予的“有限权限”,具体体现为一枚样式简洁、泛着冷光的银色腕带。它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接入基地内部局域网、访问特定区域和数据库的钥匙。

当陈末和王桐的实战测试评估(特别是陈末那手出人意料的“规则干扰”)报告呈递上去后,这枚腕带的权限等级被悄然提升了一级。用技术官赵启明私下兴奋地跑来告知的话说:“老林(林指挥官)拍板了,给你们开了‘绿色通道’!基地图书馆的大部分区域,还有非核心的技术档案库,你们都可以去了!”

这对于陈末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迫切需要系统性的知识,来验证和补充自己从“灵犀”碎片和情报系统中获得的、那些零散而晦涩的信息。

基地图书馆并非传统意义上藏书如山的殿宇,而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巨大信息中心。穹顶之下,无数光缆如同神经束般延伸,连接着一排排沉浸式阅读终端和实体资料查询台。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机器运行的微弱低鸣,偶尔有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显示着复杂的结构图或数据流。这里安静得只剩下手指划过光屏和细微的机器运转声,仿佛一座知识的圣殿,也是旧时代文明最后的墓碑。

王桐对这里兴趣缺缺,在他看来,这些冰冷的数据和文字,远不如实际操练武器来得实在。他更愿意去训练场熟悉龙魂提供的制式装备,或者拉着基地里相熟的老兵切磋、吹牛,以此收集零散的情报。用他的话说:“这里闷得鸟都下不出蛋,陈哥,你自己逛吧,我去搞点‘田野调查’。”

陈末乐得清静。他独自一人,如同潜入深海的勘探者,开始了在信息海洋中的搜寻。

他首先调阅了龙魂内部整理的《全球重大“雾融”事件记录(加密摘要)》。巨大的时间轴和事件分布图在眼前展开,红色的标记点如同恶性的癌细胞,遍布整个蓝星。一些关键节点的描述,与他之前的经历和推测相互印证:

“初始之日”的全球性迷雾爆发。

多个超大型城市在首轮“雾潮”中沦陷,通讯断绝。

早期军事抵抗的失败记录,重点标注了常规武器对高浓度迷雾区及规则诡异体的无效性。

“天赋觉醒者”的首次大规模出现记录,以及初步的能力分类体系建立。

“世界锚点”理论的提出与部分验证(信息等级较高,部分内容模糊处理)。

其中,关于“锚点”的部分,虽然语焉不详,但提到了几个疑似地点,并标注其具有“稳定周边规则”、“影响迷雾浓度梯度”的特性。这与他获得的那根“避雷针”遗物的效果,以及“灵犀”文明留下的信息高度吻合。

“果然,龙魂早已注意到了‘锚点’的存在,并且在进行研究。”陈末心中暗道,“但他们似乎更侧重于‘锚点’的稳定和利用,对于其更深层的意义,比如两个世界融合的机制,以及‘灵犀’文明扮演的角色,了解可能并不比我多多少。”

接下来,他重点查询了关于“上古文明”和“灵犀”的相关档案。

这方面的记录就稀少得多,大多是基于对全球各地发现的、具有非现代科技特征遗迹的推测性报告。龙魂内部似乎对此也存在争议,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那是某个史前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遗泽,毁于某种未知的大灾变。

只有一份标着【绝密(部分解密)】的档案,提到了在西北某处遗迹发现的石刻符号,经破译,反复出现一个类似“倾听”、“共鸣”、“心之壁垒”含义的词语组合,研究者将其暂命名为“心壁文明”。

“心壁……”陈末默念着这个称呼,眉头微蹙。这与“灵犀”的称谓不同,但内核似乎有相通之处——都与心灵、意识、信息传递相关。是翻译差异?还是不同分支?

他尝试用腕带权限,输入“灵犀”进行检索。

【权限不足。该关键词涉及更高密级,请联系管理员。】

冰冷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腕带连接了他的神经感应)。

权限还是不够。陈末并不气馁,这反而证实了“灵犀”这个词的重要性。

他将注意力转向了技术档案库,特别是关于通讯和能量领域。赵启明之前遇到的非线性衰减问题,让他意识到,龙魂在试图恢复和维持旧有科技体系时,正面临规则层面的根本性挑战。而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或许就藏在“灵犀”文明留下的知识碎片中。

他调阅了大量的信号处理、能量传输、以及迷雾环境下通讯异常的案例分析报告。这些报告枯燥、艰涩,充满了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但对于拥有【绝对推演】能力的陈末而言,却如同最甜美的养料。他高速吸收、理解、整合着这些知识,脑海中原本零散的、关于规则扰动的认知,开始逐渐形成更清晰的脉络。

就在他沉浸于对一套老旧卫星通讯协议的抗干扰分析时,腕带连接的内部网络,一条低优先级的、自动滚动的实时监测日志,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条日志来自基地深处一个负责监听特定频段宇宙背景噪音的部门,通常只会记录一些无意义的静电干扰或已知的天体信号。但今天的日志里,夹杂着一条被标记为“异常重复信号,来源未知,模式解析中……”的条目。

陈末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他下意识地集中精神,利用刚刚提升的权限,尝试调取该信号的原始数据包。

进度条缓慢读取。几秒钟后,一段经过初步降噪处理的音频文件,传输到了他的终端。

他点开了播放。

起初是一阵沙沙的电流噪音,仿佛穿越了无尽时空和浓密迷雾的阻隔,微弱而失真。紧接着,一个断断续续、却带着某种熟悉韵律的编码序列,如同溺水者最后的呼救,挣扎着从噪音的海洋中浮现出来。

“嘟——嘟——嘟——嘟——嘟——”

(长、长、长、长、长)

“嘟—嘟—嘟—嘟—嘟—”

(短、短、短、短、短)

“嘟——嘟——嘟——嘟——嘟——”

(长、长、长、长、长)

这是……摩斯电码!

陈末的瞳孔骤然收缩!在这个电子通讯大面积瘫痪,连龙魂都主要依靠有限的有线通讯和特定奇物进行联络的时代,一段来自外界的、规律的摩斯电码,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极其古老而坚韧的努力!

他屏住呼吸,【绝对推演】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大脑如同超频的处理器,瞬间将这段微弱的信号剥离噪音,还原、破译!

五长、五短、五长。

这是……SoS!

是国际通用的遇难求救信号!

但这信号似乎并非简单的SoS重复。在SoS的间隔之间,还夹杂着另一段更为复杂、不断循环的编码!

陈末集中全部心神,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辅助着推演和破译。汗水从他的额角渗出,沿着苍白的脸颊滑落。他感觉到精神力的飞速消耗,太阳穴传来阵阵刺痛,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终于,那断断续续的、隐藏在SoS求救背后的第二段信息,被他艰难地拼接、解读出来:

“h… o… p… E… h… A… V… E… N…”

“希望……号?”

不,更准确的翻译是——“希望……避难所”?或者说……“希望……港”?

hopE hAVEN。

紧接着,在这组标识之后,是一串极其微弱、几乎被噪音淹没的数字和字母组合,似乎代表着坐标,但信号过于残缺,无法精确定位。只能大致判断,信号来源,并非地表,而是……来自近地轨道!或者说,是某个曾经在近地轨道,如今可能因规则变动而偏离、甚至坠落的物体!

希望号!

陈末的脑海中,如同划过一道撕裂黑夜的闪电!他想起了“雾融”初期,那则轰动全球、又迅速被灾难淹没的新闻——多国联合建造的、被誉为“人类文明最后方舟”的巨型近地空间站,其名称正是“希望号”(hope Station)!据说它在迷雾全面爆发前就已搭载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海量的文明数据库升空,旨在轨道上建立永久定居点,保留文明火种。

它没有失联?它还在发出信号?!

是自动求救程序?还是……上面依旧有幸存者?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瞬间攫住了陈末。是震惊,是难以置信,是一丝渺茫却无比灼热的希望之火,同时,也伴随着深沉的疑虑和寒意。

希望号如果还存在,它所拥有的科技、知识、资源,将是难以估量的。但它为何在此刻发出信号?是能源即将耗尽?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危机?还是……这信号本身,就是一个诱饵?

他猛地抬头,看向图书馆上方那冰冷的金属穹顶,仿佛要穿透厚重的壁垒,望向那被迷雾笼罩的天空。

旧时代的方舟,仍在黑暗的宇宙中漂泊,发出微弱的求救。

而地表上,残存的人类势力还在为有限的资源和不同的理念相互倾轧。

这是文明的悲歌,也是……一个可能颠覆现有格局的,巨大变数。

他立刻尝试利用腕带权限,查询基地内部关于“希望号”或类似空间站项目的记录。

【查询到相关记录:项目“天穹”(涉及绝密),状态:失联。最后信号接收时间:雾融纪元元年7月。无后续有效接触报告。】

龙魂的官方记录,显示希望号早已失联。

那么,他现在监听到的这段信号,是龙魂尚未察觉?还是……有人知情,却选择了隐瞒?

陈末缓缓坐直身体,关闭了终端界面,抹去额角的汗水。他脸上的疲惫被一种极致的冷静所取代,眼神锐利如刀。

这条意外的发现,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了“回响山谷”的任务。

他必须弄清楚:

希望号,你到底是谁?是朋友,还是……另一个层面的“怪物”?

信息,他需要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