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时分,城内的枪声已从密集变得零星,主要集中在少数角落的清剿。近两千名伪华北治安军,看到连“太君”都成建制地投降,更是早已失去了抵抗之心,纷纷打出自旗,跪地求饶:“八路爷爷饶命!我们早就想投降了!”
“我们都是中国人,是被逼的呀!”
十二月二十二日晚上八点整,太原城内的最后一股有组织的抵抗被清除。这座华北重镇,山西省会,在沦陷数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
宋兴华在临时设立于原日军宪兵队司令部的指挥部里,拿起电话,接通了还在城外观战的副总司令。
电话那头,传来了副总司令那熟悉而激动的声音,甚至能听到拳头砸在桌子上的闷响:“好!好!好!干得漂亮!两天零八个小时,就拿下了太原这样的坚城!你们二纵,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战斗力天下无双!我要向总部,向中央给你们请功!”
宋兴华笑了笑,语气却转为严肃:“副总司令,请功的事先放放。您还是想想怎么应付即将闻风而来的晋绥军和中央军,以及怎么接手太原这摊子吧。太原除了兵工厂,还有印刷厂、造纸厂、炼钢厂、发电厂,哪个厂的产品都是咱们根据地急需的宝贝啊!幸好大部分都保住了。”
副总司令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声音洪亮:“你说得对!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宣传!要知道,这是抗战以来,咱们中国军队光复的第一个省会城市!是咱们八路军独自发起、独立完成的最大规模攻坚战!歼敌数量之多,战果之巨,堪比国民党军三四次大型会战!一定要大力宣传,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狠狠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也要让国际上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看看,中国人,能行!”
宋兴华表示同意,随即又提出自己的担忧:“副总司令,光复太原固然是大喜事,但也必定会引来晋绥军、中央军的眼红和针对。在山西,咱们现在兵强马壮,就算日军残部、晋绥军、中央军三方联手,我们也未必怕他。但我担心的是陕西那边,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一直对延安虎视眈眈,万一重庆那位‘委员长’心里不痛快,下令制造摩擦、冲突,延安的同志们会不会有危险?”
副总司令的声音凝重起来:“嗯,你考虑得很周全,有道理!这个问题,我会一并向上级和中央汇报!”
宋兴华压低了声音,继续说:“副总司令,另外,我有一些……特殊的渠道,可以把武器、物资直接送到延安周边。您别问具体是什么办法……请延安那边把急需的物资列个清单给我,再把几个警卫团的联络密码也给我一份,我试试看,给他们送一批物资过去,加强一下防卫力量。”
副总司令在电话那头笑骂了一句:“你小子!总是神神秘秘的!行,知道你本事大,我先请示一下!好了,电话里不多说了,我这就进城!咱们太原城里见!”
“是!我派人去接您!”
宋兴华亲自开着一辆卡车车,载着副总司令,车斗里带着一个班的警卫战士,从被炸开的首义门缺口缓缓驶入太原城。街道两旁,满是断壁残垣和未散的硝烟,空气中混杂着火药、血腥和尘土的味道。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军和伪军俘虏。他们被同盟军和二纵的战士们看押着,抱着头,蹲伏在冰冷的街道上,如同秋收后田野里的草捆。士兵们正在用绳索将他们五六个一串地捆绑起来。远处,还有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那是最后的清剿。
副总司令看着这前所未有的俘虏场景和满目疮痍的城市,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既为巨大的胜利感到振奋,又为战争的破坏和牺牲感到沉重,他问道:“兴华,这……这得有多少俘虏?百姓伤亡大吗?”
宋兴华大致估算了一下,回答道:“初步清点,日军俘虏大约三万千多人,包括鬼子的警宪特等人员。那个第五师团,因为作恶多端,被重点‘照顾’,几乎团灭了。伪军两千多,还有保安队、便衣队一千多人。百姓伤亡……目前还在统计,我们尽量使用了精准炮击和突袭,但巷战难以完全避免,而且鬼子最后也疯狂地拉了不少垫背的……”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沉重。
副总司令久久无言,看着这昭示着巨大胜利却也承载着无数伤痛的城市,紧紧握住了拳头。
当晚十一点左右,二纵的二旅、三旅、四旅、五旅、六旅主力部队陆续赶到太原城外。宋兴华命令二、三、四旅在城外择地驻守,警戒可能来自外部的威胁,五旅和六旅则进城,协助一旅和同盟军看管俘虏、扑灭余火、抢救伤员、维持秩序、封存敌产库房。
近三万人的部队投入后续工作,一直忙碌到第二天中午,才勉强将城内的混乱局面初步稳定下来。三万多日伪军俘虏被分门别类,押送到了城内的老军营、大营盘、小营盘、新营等大小军营中,集中看管。大营盘关押了超过一万俘虏,小营盘四千多,老军营三千多,新营八千多,其他如原军工营、教导营等地也关押了六千多人。太原城,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俘虏营。
入夜后,太原城并未完全平静。零星的枪声时而划破夜的寂静,那是隐匿在废墟或民房中的日军死硬分子、或被打散的特务进行的绝望反抗和破坏。
翌日下午,总部以明码电报,向全国、全世界发出了那份石破天惊的通电:
“……我军第xx纵队全体将士,浴血奋战,经两昼夜余之激烈攻坚,于民国xx年xx月xx日xx时,完全光复山西省会太原……此役,全歼日军第五师团、第三十六师团、第一百零八师团等部,击毙日军山西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第五师团长今村均中将、第三十六师团长舞伝男中将、第一百零八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驻蒙军骑兵集团南下支队指挥官片桐茂少将……虏获无算……”
这封电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涛,其影响迅速发酵、扩散。
首先,在国内,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和斗志。报纸号外漫天飞舞,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中国军队有能力收复失地!各大城市,乃至沦陷区,无数暗夜里的人们,仿佛看到了一束强烈的曙光。
其次,在国际上,它彻底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军队,尤其是对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战斗力的认知。所谓的“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狠狠击碎,吸引了更多关注和潜在的支持。同盟国开始重新评估这支在敌后顽强作战的力量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