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313章 副总司令亲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一口气将九个攻击点的任务分配完毕,最后强调:“所有上述攻击行动,发起时间,统一确定为明日早晨八点整!各部务必准时,打出气势,打出威风!”

胡志远运笔如飞,迅速记录完毕,复诵无误后,立刻转身小跑着前往电讯处发报。指挥部里,只剩下电台滴滴答答的声音和宋兴华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下达完具体的作战指令,宋兴华没有丝毫停歇。他拿起桌上的野战电话,摇动手柄,开始亲自给正在后方加紧整编的第二旅至第六旅的旅长们打电话。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却又透着一股对老战友、老部下的熟稔。

“孔名臣吗?我是宋兴华!你二旅,明天一早集结出发,前往晋祠镇!那里打下来后,就是你们的临时训练基地!”

电话那头传来二旅旅长孔名臣沉稳的应答:“是!司令!保证准时到达!”

“丁伟!三旅给我拉到北流涧一线,巩固阵地,并做好战场练兵的准备!”

电话里传来丁伟那特有的带着几分狡黠和兴奋的声音:“好嘞!司令您就瞧好吧,我这帮新兵蛋子,正好见见世面!”

“老团长!”宋兴华拨通四旅的电话,听到李云龙那大嗓门已经在那边嚷嚷着要任务了,他不由得笑了笑,“别在那儿瞎嚷嚷了!六堡镇拿下来,你带着人一边训练一边驻防,两手一起抓!要是出了纰漏,我可唯你是问!”

李云龙在电话那头拍着胸脯:“放心吧,我的大司令!咱老李什么时候掉过链子?六堡镇交给我,万无一失!”

“孔捷,五旅的任务是接防岗头!那里位置关键,给我守好了,也打好喽!”

孔捷的声音一如既往的踏实:“明白,司令。岗头在,五旅在。”

“王振国,六旅开赴鸣谦镇!同盟军冈田旅打下来,你们负责防守,顺便就地展开训练,磨合队伍!”

王振国回答得干净利落:“是!坚决完成任务!”

安排完所有部队的调动,指挥部再次暂时安静下来。宋兴华回到座位,再次闭上双眼,意识沉入全景地图。他仔细审视着太原日军可能的增援路线——正面三条主要通道,侧面还有两条可以绕行的小路,其他路线要么地形复杂,要么距离太远,时间上来不及影响明天的战斗。每一条路线上,他都已安排了至少一个营的阻击部队。看着地图上蓝色的阻击点和红色的日军据点,他心中默算着。“该考虑的都考虑了…必要时,我还能亲自‘开挂’拦截援军,问题不大。”

他所谓的“开挂”,正是系统赋予的【空间投放】能力。一个大胆而高效的战术已然在他心中成型。

……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榆次县城外,人喊马嘶,车轮滚滚。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第五旅、第六旅,五个新编旅的队伍,如同五条灰色的长龙,依次启程,开赴各自的目的地——晋祠镇、北流涧、六堡镇、岗头村、鸣谦镇。战士们虽然大多是新兵,脸上还带着对未知战场的些许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昂扬的斗志。他们知道,自己即将参与的,是一场光复山西首府的大战!

宋兴华站在指挥部外的高地上,目送着部队远去,直到尘烟渐渐落下。他转身回到指挥部,对电讯处处长张平下达了新的指令:“命令电讯处,立刻与所有参战炮群建立专属通讯频道,并保持时刻畅通!名单如下:一旅旅属122mm榴弹炮营、旅属120mm重迫击炮营、一旅3团105mm榴弹炮营、一旅1团105mm榴弹炮营、石川旅101团加强炮连、104团加强炮连、冈田旅102团、103团、105团加强炮连!”

“是!”张平领命而去。

很快,电台的呼叫声、应答声在电讯处内响成一片。宋兴华坐镇中央,脑海中全景地图全开,同时连接着九个炮群的电台。他仿佛一个拥有上帝视角和无限带宽的超级指挥官,通过电台,冷静地向下传达着指令:

“m-30榴弹炮营,目标晋源西侧疑似日军指挥部,坐标xxx,xxx,仰角修正xxx,方向修正xxx…”

“一旅重迫击炮营,目标晋祠镇东南角环形工事,坐标…”

“1团105榴弹炮营,小店镇中心碉堡群,注意避开东侧民房区域…”

“石川旅101团炮连,武宿机场塔台及周边高射炮位…”

“冈田旅102团炮连,岗头村前沿阵地…”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每一个指令都精准无比。各炮群的观测员和炮长们,按照电台里传来的指令,飞快地摇动方向机和高低机,粗壮的炮管缓缓移动,调整着射击诸元。炮弹被塞入炮膛,炮闩闭合。所有的火炮,都如同蛰伏的巨兽,张开了嗜血的口吻,对准了远方的目标。

宋兴华之所以要求如此精确的诸元设定,是为了确保在炮击开始后的第一时间,他就能通过【空间投放】功能,将早已准备好的、装有延时引信的高爆炮弹,直接“投放”到日军各个重要目标的核心位置——指挥所、弹药库、炮兵阵地、重机枪堡垒…他要的不是炮火覆盖后的艰难攻坚,而是首轮打击就彻底瘫痪敌军中枢,实现雷霆般的毁灭!

上午九点左右,二、三、四、五、六旅相继抵达预定位置,与准备进攻的一旅及同盟军各部会师。丁伟、李云龙、孔捷等旅长看到负责正面攻坚的部队,每个方向往往只有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团,兵力不过千余人,而他们要攻击的往往是日军中队甚至大队防守的坚固据点,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老宋(司令)这也太托大了吧?”李云龙直接抓起了联系前线的电话,“喂!我是李云龙!我这边抽一个老兵连给你们,加强突击力量!”

类似的场景在其他几个旅长处也在上演。

然而,前线的指挥官们在请示宋兴华后,得到的回复高度一致:“严令新编旅参战,允许其在安全距离外观摩学习!”

几个旅长虽然心痒难耐,却也只好服从命令,安排部队在后方构筑简易工事,同时派出基层指挥员抵近观察,把这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实战教学。

十点左右,十几辆满载士兵的卡车队风尘仆仆地驶抵榆次县城东门。副总司令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跳下卡车,虽然面带倦容,但一双虎目依旧炯炯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