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240章 平遥受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想跑?”宋兴华冷哼一声,“没那么容易!”他立刻判断日军企图溜走。绝不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他当即下令:

1. 独立1团山炮营、独立2团山炮营、旅属重迫击炮营、冈田旅所属炮兵部队,立即前出,抢占平遥城外有利炮兵阵地。

2. 电令正在赶路的独立1团主力、冈田旅103团以及根据地领导小组,不惜一切代价加速前进,务必于天亮前完成对平遥县城的合围。

3. 已抵达城外北区的部队,立即利用夜色掩护,向平遥县城四周运动,构筑简易工事,切断敌人退路。

命令下达,各部闻令而动。黑夜中,八路军和同盟军将士们展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坚强的意志。他们绕过可能的地雷区,穿过枯树林,蹚过冰凉的溪流,无声而迅速地向预定位置渗透。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偶尔的武器碰撞声和军官低沉的指令声打破寂静。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在敌人完成撤退准备前,将平遥变成一座孤岛。

天色蒙蒙亮时,平遥城墙上的日伪军惊恐地发现,城外不远处的山坡上、田野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黑洞洞的炮口!独立1团、2团的12门105mm山炮、24门75mm山炮,晋中独立旅重迫击炮营的24门120mm重迫击炮,以及冈田旅两个团的12门75mm步兵炮和旅属重迫击炮连的12门120mm迫击炮,共计84门重火炮,已经完成了组装和调试,昂首指向平遥古城!庞大的炮阵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101团团长石川启介主动向宋兴华请缨:“旅团长阁下,城内敌人已成瓮中之鳖,军心必然动摇。我请求派人入城劝降,或许能兵不血刃拿下平遥,减少双方伤亡,也更有利于展现我同盟军政策。”

宋兴华略一沉吟,看了看城外威严的炮阵,又通过全景地图确认城内敌军已乱作一团,便点头同意:“可以尝试,但要注意安全。告诉里面的鬼子,抵抗只有死路一条,投降是唯一出路。”

石川启介立即选派了两名口才伶俐、心理素质过硬的同盟军战士——山口一男和松本二郎(均为化名,对话用中文)。两人脱下显眼的军装,换上普通百姓衣服,举着白旗走向平遥城门。

城内,小林中队长正为突围无望而焦头烂额,听闻有“日本同胞”前来劝降,犹豫片刻后,还是决定一见。

在气氛紧张的日军中队部,山口一男开门见山:“小林队长,想必您已经看清城外我军的实力。84门重炮,只需旅团长宋兴华将军一声令下,平遥城墙和城内的守军将顷刻化为齑粉。宋将军的战绩,您应该有所耳闻,108师团的覆辙就在眼前。”

松本二郎接着说道:“我们日本共产主义同盟军,也是日本人,但我们选择了反抗军国主义,为真正的和平而战。小林队长,您和您的士兵都是被迫为天皇和财阀卖命的牺牲品。继续顽抗,毫无意义,只会白白送死。放下武器,加入我们,或者作为战俘受到人道待遇,未来还有机会回到家乡。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既陈述了城外强大的军事压力,又点明了宋兴华的赫赫威名,更以“同胞”身份进行心理攻势,许下生存和未来的承诺。小林中队长脸色变幻,看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庞大炮群,再想到太原那道含糊的“相机撤离”命令,以及部下们惊恐的眼神,最终长叹一声,颓然坐下:“我……同意投降。”

上午九时许,平遥县城城门缓缓打开,小林中队长带领180多名日军和500多名伪军,垂头丧气地列队出城,向宋兴华部投降。兵不血刃,平遥光复!

宋兴华接受了投降,并对前来汇报的石川启介赞许道:“石川团长,这次劝降非常成功,意义重大!不仅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保住了平遥古城,更向全世界展示了,日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正义的事业能唤醒任何被蒙蔽的人。你们冈田旅,特别是你的101团,立了大功!我承诺过,同盟军扩编,旅长之位优先考虑有功之臣。这个日本同盟军第二旅的旅长,我看就由你来担任最合适!”

石川启介激动地立正敬礼:“感谢旅团长信任!属下必定竭尽全力,为反战事业奋斗到底!”

中午时分,独立1团主力和根据地建设领导小组在王信庭政委和熊德诚参谋长的带领下,赶到了平遥县城。领导小组组长张启明、副组长李慕华立刻投入工作,展现出惊人的效率。

他们迅速集结了潜伏在平遥地区的村、区、县三级党组织骨干,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预案,如同精密齿轮般运转起来:村级选拔精干充实区级,区级精英提升至县级,县级组织全面接管县城各部门。同时,立即组建村级民兵班、区级民兵排、县级守备连,用武力彻底掌控了原有的警察队伍,督促其维持治安。对伪政府人员,严格执行“杀一批(罪大恶极者)、打一批(积极为虎作伥者)、扶持一批(有悔改表现且可用的)、培养一批(倾向进步的)”的政策,迅速稳定了局面,震慑了墙头草,保障了县城的正常运转,为后续建立巩固的抗日民主政权铺平了道路。

稳定城内秩序后,宋兴华、王信庭、熊德诚三人利用电台进行了紧急磋商。宋兴华提出:“平遥光复,意义重大。我建议,明码通电全国,其一,向全国人民报捷,鼓舞抗战士气;其二,点名晋绥军19军、61军,让他们知道其偷袭新军的阴谋已被我洞察;其三,展示我军实力,震慑一切顽固势力,邀其共击日寇。”

王政委表示赞同:“此举可掌握舆论主动,揭露顽固派阴谋,甚好。但电文措辞需谨慎,既要彰显力量,又要符合统一战线政策。”

熊参谋长补充:“应立刻以旅部决议形式上报师部,请师部定夺。”

电报发出后,很快收到师部回电:“同意通电全国。电文经师部略作修改,照此发出。注意后续敌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