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那场由“学习爱你”引发的微妙波澜,并未让生活停滞。短暂的温情与尴尬过后,现实的齿轮继续向前碾压,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云水间”项目的巨大成功,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为“拾光设计”在国内高端设计领域彻底打响了名号。随之而来的,是雪片般飞来的合作邀约,其中不乏一些极具前瞻性和社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
经过团队审慎的评估和激烈的内部讨论,温婉最终拍板,决定启动一个名为“未来方舟”的综合性可持续社区设计项目。这个项目规模远超“云水间”,旨在打造一个融合尖端环保科技、人文关怀与社区共生理念的未来生活范本,涵盖了住宅、商业、教育、绿地等多个模块。
一旦成功,不仅能为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声誉,更能将温婉的设计理念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而,巨大的机遇背后,是同样巨大的挑战。
项目启动会上,财务总监面色凝重地汇报了初步预算:“……根据测算,‘未来方舟’项目前期仅设计研发、技术购买、核心团队组建及初步的场地规划,就需要至少五亿的资金投入。这还不包括后续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储备金。”
“五亿”这个数字,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会议室每一个人的心头。对于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拾光设计”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将公司目前所有的流动资金和“云水间”项目带来的大部分利润投入进去,也仍有近三亿的资金缺口。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项目的意义,但也清楚其中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项目推进不顺,对“拾光设计”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温婉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沉静地扫过每一位核心成员。她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兴奋,也看到了潜藏的忧虑。
“资金的问题,我来解决。”她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这个项目,我们必须拿下,也必须做好。这不仅关乎‘拾光’的未来,更关乎我们能否在设计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她看向市场总监:“继续完善商业计划书和项目可行性报告,要足够打动顶尖的投资人。”
她看向设计总监:“带领团队深化概念设计,我要看到最惊艳、也最具落地性的方案。”
最后,她看向财务总监:“梳理我们所有可以动用的资产,同时,开始接触潜在的投资机构,包括风投、私募,以及……有战略合作意向的大型集团。”
“大型集团”四个字,让在座的一些人眼神微动,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最近频繁出现在温总生活里、并且刚刚高调宣布要“重新追求”的男人——凌云,以及他背后的凌氏帝国。
如果凌氏愿意投资,别说三亿,就是三十亿也轻而易举。
但温婉接下来的话,打破了他们的幻想:“优先考虑独立的投资机构。我们需要的是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附庸。”她的语气平淡,却带着明确的界限。
她绝不会让自己的心血和梦想,与私人感情混为一谈,更不会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事业,再次被打上“凌氏”的标签。
散会后,温婉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投影幕布上“未来方舟”的概念图,眼神熠熠生辉,那是属于创业者的野心与光芒,却也带着一丝沉重的压力。
三亿的资金缺口,像一道鸿沟横亘在前。
她拿起手机,下意识地点开了通讯录,某个名字安静地躺在那里。她知道,只要她开口,那个男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资金奉上,甚至可能会给得更多。
但她的手指在那个名字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没有按下去。
她关掉手机,揉了揉眉心。
这一次,她想靠自己。
然而,她并不知道,几乎在她项目启动会结束的同时,关于“拾光设计”启动“未来方舟”项目并寻求巨额投资的消息,就已经通过某种渠道,传到了正在医院“静养”的凌云耳中。
特助详细汇报了项目情况和资金缺口。
凌云靠在病床上,听着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电脑的边缘,屏幕上正是“未来方舟”的初步概念图。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欣赏,随即又被浓重的担忧取代。
三亿的缺口……她一定会去找其他投资人。那些资本逐利而冷血,谈判过程必然艰辛,甚至可能提出苛刻的条件……
他几乎能想象到她为此奔波、殚精竭虑的模样。
“把我们能调动的、不影响集团正常运营的流动资金盘算一下。”凌云放下平板,对特助吩咐道,语气平静无波,“另外,以凌氏集团投资部的名义,准备一份关于投资‘未来方舟’项目的初步意向书,条件……按市场最优来拟。”
特助心领神会:“是,凌总。那……需要现在联系温小姐吗?”
“不用。”凌云摇了摇头,目光投向窗外,“等她……需要的时候再说。”
他不能主动送上钱,那会伤了她的骄傲,也违背了他“重新追求”的初衷——尊重她,支持她,而不是掌控她。
但他必须做好准备,在她身后,筑起一道最坚固的后盾。
“未来方舟”的巨轮即将起航,而暗流,也已开始涌动。温婉在明处为梦想拼搏,而有些人,则在暗处,为她保驾护航,亦或……伺机而动。那若隐若现的幕后黑手,似乎也嗅到了机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