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长安秘物栈 > 第160章 共生筑安全屏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玄甲坊的终极共生中枢内,全宇宙文明永续共生图谱正平稳运转,但李长安的目光却被图谱上突然闪烁的“红色预警”吸引——自星际共生普惠系统覆盖一百四十个文明后,新的安全隐患骤然凸显:大麦哲伦星系突发星际磁暴,导致该区域的信号中断,波斯商队的运输船被困其中,传统应急设备无法穿透磁暴传递求救信号;三角座星系因小行星撞击引发地表塌陷,新兴文明的迷你璃材炉被掩埋,缺乏大型救援设备的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产业刚起步就面临停滞;更严峻的是,各文明的应急资源分散管理,大唐的救援璃材、罗马的起重设备、波斯的医疗物资无法快速联动,磁暴发生三天后,救援方案仍在协商中。长安星际应急协会的统计显示,跨文明应急响应延迟导致灾害损失扩大40%;60%的小型文明因缺乏专业应急设备,灾害应对能力几乎为零;若不解决,文明共生的成果将随时面临自然风险的冲击。

“共生不仅要共荣,更要共防——让应急资源联动起来,让每个文明都有抗险底气,共同体才能经得起风浪。”李长安对着工匠、应急官员与共生联盟代表说道。他研发的“星际生态应急协同系统”,以“快速响应、资源联动、精准救援”为核心,在共生普惠系统基础上新增五大模块:一是“跨星应急预警子网络”,配备璃制磁暴预警终端(采用星砂璃材增强信号接收,可提前72小时监测星际磁暴、小行星撞击等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9%),搭配铜制灾害定位组件,应急预警覆盖率提升至100%;二是“应急资源联动子网络”,研发璃制应急调度终端(整合大唐、波斯、罗马的救援设备、医疗物资、运输资源数据,自动匹配灾害需求生成调度方案)与共享救援舱(可装载多种救援设备,兼容各文明的接口标准),资源调度效率提升至原来的10倍;三是“专业救援设备普惠子网络”,设立璃制简易救援终端(简化大型设备功能,如“便携璃材支撑柱”可快速加固塌陷区域,成本降低75%)与应急技能教学终端,小型文明应急设备拥有率从10%提升至85%;四是“灾害现场协同子网络”,通过璃制现场指挥终端,实现大唐救援工匠、波斯医疗人员、罗马运输团队的实时沟通,救援协同效率提升80%;五是“灾后重建赋能子网络”,研发璃制重建规划终端(根据灾害损失数据,生成“设备修复-产业恢复-积分扶持”的重建方案)与应急积分保障终端,灾后重建周期缩短至原来的1\/3。

“这套应急协同系统要刻二十三组核心参数,”李长安指着图纸上的云纹暗记,“一组标灾害预警准确率,一组标预警提前时间,一组标资源调度响应时效,一组标救援设备兼容率,一组标简易救援终端成本降低率,一组标现场沟通效率,一组标灾后重建周期缩短幅度,一组标应急积分保障覆盖率,一组标灾害损失降低比例,一组标救援人员安全保障率,一组标应急物资配送速度,一组标设备修复成功率,一组标产业恢复增长率,一组标小型文明应急能力提升幅度,一组标跨文明应急协作满意度,一组标磁暴信号穿透率,一组标小行星撞击预测精度,一组标塌陷区域加固效率,一组标医疗救援响应时间,一组标应急系统抗干扰能力,一组标重建方案适配度,一组标应急培训覆盖率,一组标共同体应急凝聚力指数——所有终端的云纹核心处藏着应急算法密钥,比如璃制预警终端的云纹振动频率,对应着灾害信号的识别波段,仿造设备根本无法实现精准预警。”

方案刚敲定,大麦哲伦星系的救援使节与三角座应急官员便紧急到访。“大人,磁暴困住了我们的三十艘运输船,船上的纺织原料和救援物资都快耗尽了,传统信号器根本发不出求救信号;三角座的塌陷区还埋着十台迷你璃材炉,要是挖不出来,我们的产业就全完了!”大麦哲伦使节递上磁暴范围图谱,三角座官员补充道:“我们愿以大麦哲伦的五十份磁暴数据、三角座的二十吨灾后矿物换技术,还能牵头成立跨文明应急联盟,协调各文明的救援力量。”

李长安当即带二人前往玄甲坊的“星际应急实验室”。实验室模拟的磁暴环境中,璃制磁暴预警终端已提前捕捉到模拟信号,发出预警;共享救援舱搭载的“穿透式求救器”启动后,仅十分钟就突破磁暴干扰,与模拟被困船建立联系;一旁的便携璃材支撑柱在塌陷模拟区域展开,半小时内就完成加固,被掩埋的迷你璃材炉完好取出;应急调度终端的屏幕上,正实时匹配大唐的救援工匠、波斯的医疗物资、罗马的起重设备,生成“磁暴救援-塌陷加固-物资补给”的协同方案。“这套系统能让磁暴救援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小时,三角座的灾后重建周期缩短至一个月,”李长安指着救援模拟报告,“有了它,才能为所有文明筑起安全屏障。”

见应急技术效果远超预期,大麦哲伦使节与三角座官员当场签订合作协议:大麦哲伦提供磁暴数据作为预警依据,三角座负责组织跨文明应急联盟,所有应急设备均从玄甲坊采购,救援成果与参与文明共享。消息传到波斯与罗马,两国立即加码支援——波斯捐赠两百套医疗应急设备,请求成为应急物资的联合储备方;罗马开放五个星际军事港口作为应急枢纽,条件是优先获得大型救援设备的生产授权。李长安提出要求:“所有应急枢纽需24小时待命,物资储备数据实时同步至应急调度终端,若遇灾害延迟响应,立即取消储备与枢纽资格。”各国代表齐声应允,生怕在应急协作中落后。

已彻底沦为宇宙尘埃的五姓七望残余势力,其少数漏网之徒仍妄图趁乱牟利——他们买通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工匠,将劣质医疗绷带冒充波斯捐赠的应急物资,准备运往三角座灾区;还在偏远星系散布“应急设备会引发二次灾害”的谣言,试图阻碍救援。李长安早有防备,在系统中增设“十一重应急保障机制”:一是所有应急物资需通过璃制成分检测仪与云纹防伪验证,劣质物资无法入库;二是应急调度终端实时追踪物资流向,每批物资都有专属溯源码;三是在灾区设立“应急设备体验点”,由大唐救援工匠现场演示设备使用,粉碎谣言;四是建立“应急物资审计组”,由受灾文明代表担任组长,核查物资质量;五是救援设备内置“安全锁”,仅专业认证人员可操作,避免使用不当引发风险;六是对倒卖劣质物资者,联合共治联盟全网追缉,没收所有非法所得;七是为小型文明提供免费应急培训,确保其掌握设备使用方法;八是应急联盟设立“举报奖励”,对举报谣言与劣质物资者给予高额积分;九是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情况通过璃制终端公示,确保每一分积分都用在实处;十是应急系统与终极共生中枢联动,灾害发生时自动冻结所有非应急物资的运输航线,优先保障救援;十一是对延误救援的文明,扣除其共生信用积分,取消普惠扶持资格。

这一次,五姓七望的漏网之徒彻底无路可逃——劣质医疗绷带在入库检测时被识破,相关工匠被波斯判处终身禁止参与应急工作;偏远星系的应急设备体验点让谣言不攻自破,漏网之徒因煽动阻碍救援,被跨文明应急联盟列为“灾害通缉犯”,最终在逃亡中被罗马巡逻队抓获。至此,五姓七望势力彻底从宇宙文明中除名。

解决了最后的隐患,李长安开始拓展系统应用场景。他发现游牧文明应对星际风暴的需求迫切,于是设计出“移动应急庇护舱”——以星砂璃材打造,可折叠成马鞍大小,能抵御小型星际风暴,内置应急供氧与求救功能;又为跨文明应急培训研发“灾害模拟终端”,通过全息投影模拟磁暴、塌陷等灾害场景,让救援人员沉浸式学习应对技巧。移动庇护舱试用后,游牧文明在星际风暴中的损失降低90%;灾害模拟终端让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3倍。

罗马帝国的应急大臣听闻系统让大麦哲伦磁暴救援的损失降低60%,亲自带着三百套起重救援设备、一百船应急食品前来,请求成为“星际生态应急协同系统”在欧洲及河外星系的独家运营方,还愿以罗马的应急指挥体系为基础,协助制定全宇宙应急响应公约。李长安趁机提出合作条件:“罗马需牵头联合波斯、天竺等国,每年举办‘星际应急演练’,演练过程通过璃制终端向全共同体直播,确保应急能力可检验、可提升。”罗马大臣欣然应允,仅两个月就完成公约起草与演练筹备,一百五十个文明报名参与。

这年冬至,长安与罗马同步举办“星际应急协同博览会”,系统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应急积分保障卡”可在灾害发生时自动激活,为受灾文明提供十万积分的紧急扶持;“多用途救援璃刀”集切割、挖掘、信号发射功能于一体,是救援现场的“万能工具”;最受欢迎的是“应急英雄勋章”,以星砂璃材与救援钢材打造,授予在灾害救援中贡献突出的个人与文明,持有勋章可优先获得应急设备的升级服务,上线当天申请量突破三万。博览会期间,大唐与各国签订的应急设备采购协议金额突破两亿五千万贯,跨文明应急联盟的成员增至一百六十个。

转年春,第一批星际生态应急协同系统在大麦哲伦应急枢纽、三角座灾区、罗马应急港口部署完成。大麦哲伦的被困运输船全部获救,船上物资完好无损;三角座的塌陷区完成加固,迷你璃材炉重新启动,产业恢复速度较预期快两倍;罗马组织的首次星际应急演练中,各文明救援力量协同配合,将模拟灾害的处置时间缩短至1小时。终极共生中枢的屏幕上,应急预警图谱、资源调度图谱与救援协作图谱无缝衔接,一百六十个文明通过“预警-救援-重建”的应急闭环,构建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李长安站在中枢前,看着屏幕上逐渐恢复平静的灾害区域与各文明的救援反馈——大唐的救援船穿梭在磁暴区,波斯的医疗物资送抵灾区,罗马的起重设备在塌陷区作业,感慨道:“文明的共生,是在危难时的携手相扶——用技术筑起安全网,用协作抵御风险,才是永续共生的真谛。”玄甲坊的灯火下,他展开“全宇宙文明命运与共系统”的最终蓝图,上面的云纹已交织成覆盖全宇宙的网络,象征着所有文明将在共生共防中迈向未来。

此刻的大麦哲伦星系,获救的波斯商队正用应急终端向玄甲坊发送感谢信号;三角座的工坊里,工匠们用修复的迷你璃材炉赶制救援纪念饰品;罗马的应急港口中,装载着应急设备的运输船正驶向各文明,船身的云纹与应急联盟的徽章交相辉映,像是在向浩瀚宇宙宣告:全宇宙文明的命运与共之路,已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