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 > 第175章 隔岸观火,隆蓄实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隔岸观火,隆蓄实力

赤壁的烈焰灼伤了肌肤,江陵的攻防磨钝了刀锋。当南方的战事因惨烈的消耗与孙刘联盟内部渐生的裂痕而陷入僵持,暂时呈现出一种风雨欲来前的诡异平静时,北方中原大地上,那场决定未来天下气运的巨兽之战——官渡对决的隆隆战鼓声,却如同沉闷的惊雷,跨越千山万水,清晰地传入了坐镇寿春的刘隆耳中。

镇南大将军府(行辕)的密室内,巨大的天下舆图铺满了整个地面。刘隆负手而立,目光如炬,久久凝视着地图上那片被标记为“官渡”的区域,以及代表曹操与袁绍势力的、正在激烈碰撞的箭头符号。他的身后,郭嘉、法正、贾诩、鲁肃、刘晔等核心谋士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凝重与机遇的复杂气息。

“消息确认了?”刘隆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回主公,”法正上前一步,躬身禀报,“细作八百里加急传回密报,曹操与袁绍主力已于官渡对峙月余,近日战况愈发激烈。袁绍虽兵多粮足,然曹操据险而守,用兵如神,更有荀彧、郭嘉等谋士辅佐,袁军攻势屡受挫。据闻,袁绍麾下谋士不和,将帅猜忌,已有内乱之兆。”

贾诩慢悠悠地补充道:“文和看来,曹操,枭雄也,善用兵,更善用人。袁本初,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虽强易弱。此战,曹操胜算,当在七成以上。然,纵其获胜,亦必是惨胜,元气大伤,没有三五年,难以恢复,更无力南顾。”

鲁肃接口分析:“子敬以为,此乃天赐良机于主公!曹操、袁绍,皆北方巨擘,无论谁胜,都将成为我心腹大患。然其二人鹬蚌相争,正乃我等渔人得利之时!当此际,南方孙刘因荆州之事,嫌隙已生,攻势渐缓。我军新经挫败,正当利用此千载难逢之机,暂缓兵锋,转向内修,全力积蓄实力!”

刘隆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众谋士,嘴角勾起一抹深沉的笑意:“诸公之见,与吾不谋而合。隔岸观火,静待其变,此正当时也!”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江淮、益州等己方控制的核心区域,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赤壁一炬,烧醒了吾等!争天下,非仅凭兵锋之利,更需根基之固,国力之厚!昔日吾等急于求成,方有江陵之困。今北方巨变,南方暂稳,此乃上天赐予吾等喘息之机,更是夯实根基之机!传令下去!”

“第一,南线转攻为守,稳固现有防线。”刘隆下令,“江陵方向,命赵云、张辽,依托坚城,深沟高垒,以守代攻。对孙刘联军,可遣使示弱,暂缓冲突,甚至可让出部分无关紧要的据点,骄其心志,助长其内斗。江东、荆州之事,任其自行发酵。吾等,坐山观虎斗即可。”

“第二,战略重心东移,全力消化江淮,巩固根本。” 这是刘隆决策的核心,“寿春、合肥、濡须口,乃我根本之地,连接中原与江南。此前重心过于偏西,致使江淮潜力未得尽展。即日起,政务中心暂回寿春!鲁肃!”

“臣在!”鲁肃出列。

“命你总督淮南、徐南诸军事务,推行新政!首要之务,乃是兴修水利,广开屯田!淮水、泗水流域,沃野千里,然水患频仍。着即拨付专款,征调民夫,以工代赈,疏浚河道,修筑陂塘,不但可防灾,更能溉田万顷!同时,大力推行代田法与新式农具,发放高产稻种,务求三年之内,使淮南成为天下粮仓!”

“臣,遵命!必使江淮富庶,甲于天下!”鲁肃激昂领命。

“第三,深化益州治理,以为战略后院。”刘隆看向法正,“孝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然其地僻远,民情复杂。命你返回成都,辅佐诸葛亮(若在益州),大力推行法治,清查户口,抑制豪强,发展工矿,开通南中。务必使益州政局清明,府库充盈,成为我稳固的大后方和兵源、财赋之地!”

“正,必不负主公重托!”法正肃然应诺。

“第四,整军经武,科技强军。”刘隆的目光变得锐利,“赤壁之败,水师之殇,刻骨铭心!甘宁!”

“末将在!”甘宁出列,脸上疤痕扭动。

“命你总督水师重建事宜,驻跸濡须口!新舰设计,务求防火、迅捷、灵巧!大量建造中型突击舰、纵火快船,与剩余宝船组成混合舰队。水军士卒,严加操练,尤重接舷格斗与火攻防御。我要的是一支能适应任何江战、敢打敢拼的精锐水师!”

“末将得令!必为主公练出一支无敌水师!”甘宁咬牙切齿,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陆师方面,”刘隆继续道,“各军进行轮换休整,淘汰老弱,补充新兵。全力装备新式铠甲与劲弩。‘雷火营’加速研发霹雳炮与火药武器,但求精进,不急于一役。各军开展大练兵,演练山地战、丛林战、攻城战,以备未来复杂战局。”

“第五,密切监视北方,遣使纵横。”刘隆对贾诩道,“文和先生,北方局势,关乎天下走向。需加派精干细作,深入官渡战场,乃至邺城、许都,密切关注战局变化,尤其是曹操、袁绍双方内部动向、兵力损耗、人心向背。同时,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持重礼秘往许都,拜见曹操,示好、通商,甚至可表面对其讨伐袁绍的‘支持’,稳住曹操,使其无暇南顾,为我发展赢得时间。”

贾诩微微躬身:“主公英明。此事,文和亲自安排。”

战略既定,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悄然转向。喧嚣的战场逐渐沉寂,而广阔统治区内的建设热潮,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蓬勃兴起。

江淮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在鲁肃的强力推动下,数以十万计的民夫被组织起来,在淮河、泗水等流域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水利大会战。古老的河道被疏浚拓宽,新的灌溉渠系如同血脉般延伸向广袤的田野。龙骨水车在河边吱呀作响,将河水提上高岗。官府的农官带着新式曲辕犁和占城稻种,深入乡里,指导农事。曾经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官营冶铁工坊里,水力鼓风机日夜轰鸣,流淌出优质的铁水,用于打造兵器和农具。通往各地的官道被拓宽加固,驿站系统不断完善,商贸逐渐繁荣。

益州盆地,治理深化。

法正与诸葛亮(若在)配合,在益州推行严厉而公正的法治,打击豪强,安抚少数民族(南中),兴修都江堰等水利设施,鼓励农耕桑麻。成都的“将作监”工匠云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精良的军械。通往关中的金牛道得到修缮,与中原的联系更加紧密。益州,这个天府之国,正被逐步打造成一个坚固、富庶的战略基地。

濡须口水寨,水师重生。

甘宁吃住都在船厂,督造新舰。船坞中,新型战舰的龙骨采用了更坚韧的木料,关键部位包裹着防火的铁皮,船帆经过特殊处理。水军士卒们顶着烈日和江风,操练着新的战法:如何快速应对火攻,如何利用快艇进行突袭,如何在接舷战中占据上风。号子声、厮杀声、击水声,取代了曾经的悲鸣,一股崭新的、更加坚韧的力量在孕育。

寿春城内,科技悄然进步。

在绝对可靠的大匠和方士主持下,对火药配方的优化、霹雳炮的射程与精度提升、医疗防疫措施的完善等研究,都在秘密进行。刘隆偶尔会拿出一些超越时代的“设想”或“古籍残卷”,引导着技术的发展方向。

整个建安五年的下半年至建安六年,刘隆统治下的区域,进入了一个罕见的“和平”发展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只有边境线上的小规模摩擦和紧张的谍报斗争。南方的孙权、刘备,因荆州归属和内部矛盾纠缠不休,无力北顾。北方的曹操,正与袁绍进行着生死搏杀,无暇南窥。

刘隆如同一个最耐心的猎人,暂时收起了锋利的爪牙,潜伏在草丛中,一边舔舐着伤口,一边磨砺着牙齿,积蓄着力量,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猛兽的厮杀。他深知,官渡之战的胜负,将决定下一个对手是谁。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场巨变到来之前,将自己变得足够强大。隔岸观火,并非怯懦,而是为了下一次出击,能更加致命。 江淮与益州的沃土之下,沉睡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只待那惊雷炸响,便要破土而出,震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