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顶级豪门当咸鱼 > 第150章 星刃战机雏形初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燕山山腹的超级工厂里,淡白色工业光流顺着碳硼化钪 - 钛合金墙面漫反射,数十条自动化生产线如银色巨蟒般精准运转。

机械臂挥舞的轨迹误差控制在 ±0.001mm,切割星陨钢时产生的金属碎屑被负压装置实时吸走,连空气里都飘着氘氚燃料冷却后的微冽气息 —— 距离白龙沟材料回收已过去一个月,两架 “凌霄级 - 星刃” 空天战机的核心结构彻底落地,静静停在真空无尘总装舱内,机身线条凌厉如蓄势待发的猛禽。

“小渊,星刃一号机、二号机机身框架焊接完成,量子探测仪扫描结果:碳硼化钪 - 钛合金焊缝抗拉强度 8.2Gpa,抗冲击韧性 150J\/cm2,耐温上限 3200c,三项核心指标均超出设计值 5%。”

平板里传来超级凌平稳的电子音,屏幕上弹出战机三维剖面图 —— 冷聚变反应堆的钨铼合金 - 碳化铪内衬泛着金属光泽,氘化锆强化相分布均匀。

“冷聚变离子推进器初步调试完毕,怠速推力 10kN,最大推力 500kN,推重比 25,完全脱离空气依赖;刚才模拟 15 万米升限动力切换,能量损耗仅 3.2%,生物电生态系统也完成闭环测试,o?生成效率 98%,饮用水纯度达一级标准。”

凌小渊俯身盯着推进器喷口的三维模型,指尖在虚拟面板上滑动:

“让机械臂再校准一次喷口角度,误差控制在 0.005mm 内,避免高空动力切换时出现推力偏移。另外,把冷聚变反应堆的磁约束强度提至设计值 1.2 倍,氘氚燃料加注口的密封垫按最高标准复检 —— 上次模拟时发现微小泄漏,这次必须杜绝。”

“收到!喷口角度校准中,磁约束强度已上调,密封垫复检完成,无泄漏风险。”

超级凌的声音刚落,凌小渊看了眼平板上的时间 —— 按照提前约定,张委员这会儿该到了。作为星刃项目的直接推进者,张委员从项目立项就全程跟进,这次正是特意约好来听量产前的最后进度汇报。

凌小渊快速整理好桌面的参数报表,把超级凌的操控界面切换成 “技术团队远程监控系统”,起身走向车间入口。

半小时后,一辆挂着军方通行证的黑色越野车驶入工厂专用通道。

张委员穿着深色中山装独自下了车,为了保密随行人员也都留在了车上。刚进车间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没有嘈杂的人工操作声,只有机械臂运转的低鸣,淡紫色等离子体在焊接舱内翻涌;两架战机的可变翼处于半收拢状态,22.8 米的机身在灯光下泛着冷冽光泽,机翼前缘的硅基气凝胶 - 氮化硼复合膜泛着细微的金属光泽。

“小渊,这机身材料看着就不一般,碳硼化钪 - 钛合金果然没选错。” 张委员走到一号机旁,伸手轻轻触碰机身,冰凉的触感让他忍不住感慨 —— 作为项目推进者,他早知道材料参数,却还是被实物的精密感惊艳。

“之前听你说能抗 3200c高温,现在看着这涂层,总算有了实感。”

凌小渊侧身让开位置,抬手示意平板:

“张叔,生产线的自动化流程和核心系统参数,由我们团队的技术负责人远程把控,他正好能通过三维投影给您详细介绍 —— 超级凌,麻烦投射影像,同步战机核心数据。”

话音刚落,车间中央的空地上突然亮起淡蓝色光流,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戴着银边虚拟眼镜的虚拟影像缓缓凝聚。

超级凌手里拿着一份电子参数表,语气严谨又不失礼貌:

“张委员您好,我是技术团队的超级凌,负责星刃战机的自动化生产监控与参数调试。目前两架战机已完成核心结构组装:机身采用碳硼化钪 - 钛合金层压材料,经 1100 大气压交联工艺成型,抗辐射强度 1000Gy;动力系统主用冷聚变离子推进器,燃料为蓝星海洋提取的氘氚,这类燃料效率极高,战机一次加注 110 千克左右,就能支撑 3 年续航;辅用磁流体冲压发动机,适配 0-3 万米大气层环境;生命维持采用生物电生态系统,无需氧气瓶,乘员可驻留 3 个月。”

张委员盯着虚拟影像里的参数表,指尖点了点 “冷聚变反应堆” 一栏:

“氘氚燃料的供应没问题吧?之前担心海洋提取效率,现在看来你们已经解决了?”

“燃料供应已通过私人渠道保障,凌耀祖先生个人出资,已在东部沿海秘密建造了一座小型氘氚提取站,月产能 2 吨。”

超级凌的虚拟手指在参数表上一划,调出燃料供应流程图,

“按每架战机一次加注 110 千克可续航 3 年、年均消耗约 36.7 千克计算,这座提取站的年产能(24 吨)足够支撑 650 余架战机使用;反应堆采用球形磁约束设计,钨铼合金 - 碳化铪内衬能承受 2800c长期工作温度,刚才复检时还优化了能量接口,后续可直接为武器系统供能。”

张委员点点头,目光又落回参数表的 “动力系统” 板块,语气带着关切:

“对了,这战机的极限速度能到多少?不管是大气层内机动,还是大气层外巡航,实战中速度和机动性可是关键指标,咱们得心里有数。”

超级凌立即调出速度测试数据图表,虚拟手指在图表上标注重点:

“大气层内方面,磁流体冲压发动机适配 0-3 万米高度,目前实测速度已达 6 马赫,机身的硅基气凝胶 - 氮化硼复合膜能承受 2500c左右的气动加热,完全支撑 8 马赫的极限速度 ;大气层外无空气阻力限制,冷聚变离子推进器的推力可瞬时提升 3 倍,等效速度能到约 10.2 公里 \/ 秒(相当于 30 马赫)。”

张委员看着数据图表,忍不住点头称赞:“难怪之前看设计图就觉得动力方案扎实,现在听你这么一说,速度和机动性确实够硬,实战中完全能抢占先机。”

说着,他的目光自然移到参数表上 “生物电生态系统” 的板块,语气多了几分认真,

“不过我仔细研究过你当初提交的设计图,看到‘生物电生态系统’这块还留了个疑问 —— 这个靠人体生物电驱动的系统,会不会受飞行员状态影响?比如高强度机动时心跳加快,会不会导致 o?生成不稳定?”

“我们做过 10 万次模拟测试,心跳在 60-180 次 \/ 分钟范围内,o?生成效率波动不超过 2%。” 超级凌调出测试数据曲线,“而且系统有应急备份,冷聚变反应堆可反向供电,确保极端情况下生命维持不中断。”

张委员看着影像里流畅切换的参数、模拟动画,忍不住点头:

“你们团队不仅技术硬,细节也考虑得周全。之前还担心动力切换的流畅性,现在看模拟数据,从磁流体冲压切到冷聚变只用 0.3 秒,完全能应对高空突发状况。”

谈话间,张委员又迈步走向一号机的尾部,目光落在冷聚变推进器的环形喷口上 —— 钨铼合金喷口的内壁光滑如镜,碳化铪内衬的纹路均匀分布,没有丝毫杂质残留;他又弯腰查看起落架的核心构件,碳硼化钪合金制成的起落架支柱上,量子焊接的痕迹几乎不可见,只有在特定角度下才能看到细微的光带。

等把战机的核心细节都看了个遍,张委员脸上的满意之色更浓,抬手看了眼手表,发现约定的巡查时间快结束了,便整理了下中山装的衣领,准备动身离开。

临走前,他特意走到凌小渊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比之前更郑重也更温和:

“后续实测需要军方协调空域或材料,随时跟我说;另外,以后项目上要是额外用到钱的地方也直接跟我说,国家会全力支持,不能总让你爷爷自掏腰包承担这些,咱们得让实干者没有后顾之忧。”

凌小渊陪着张委员走出核心厂房,刚到走廊拐角,就看到李东正在隔壁货物仓里忙碌 —— 他穿着深蓝色工装,正弯腰将刚运来的坯料往自动储物仓里填充,手里还攥着份物资清单。

听到脚步声,李东抬头看到张委员,立刻直起身,下意识地立正问好:

“张委员好!”

凌小渊笑着上前一步,对张委员正式介绍:

“张叔,这就是我之前跟您提过的李东李师傅,工厂的物资管理、设备巡检都是他在负责,从项目启动就一直跟着,是绝对能放心的自己人。”

张委员看着李东憨厚的模样,抬手摆了摆示意不用拘谨,语气温和:

“不用这么严肃,我知道你。之前安全部门专门针对项目相关人员做过背景调查,还有你在这段时间的工作表现,外围的安全人员已经和我汇报过了,确实是个可靠的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这次回去我会让秘书帮你办理正式的军方身份,待遇按技术骨干标准来,一是对你这段时间付出的奖励,二是以后涉及军方物资对接、基地准入这些事,有正式身份能更方便开展工作。”

李东愣了愣,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安排,反应过来后连忙道谢:

“谢谢张委员!谢谢张委员!”

等张委员乘车离开,李东才凑到凌小渊身边,挠了挠头有些忐忑地问:

“小渊,我这以后算军方的人了,会不会…… 会不会不方便再帮你做工厂里的这些事啊?我还是想跟着你把这战机的事盯到底。”

凌小渊拍了拍他的胳膊,笑着安抚:

“放心吧,张委员给你身份和待遇,是国家对你工作的认可和奖励,不是要限制你。你该管工厂的物资、巡检,还照样管,不会干涉你帮我做事,咱们该一起推进项目还一起推进。”

李东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容:

“那就好!那就好!我还怕以后帮不上你忙了呢。”

送走张委员后,平板里立即传来超级凌略带调侃的电子音:“张委员离开前偷偷跟我说,觉得我的虚拟影像看着很眼熟,可就是一下想不起来像谁!哈哈,还好今天我特意戴了银边护目镜,不然他要是发现我眉眼轮廓像凌爷爷,不得怀疑我是凌家的私生子啊! ”

凌小渊抬头望向停机坪上的星刃战机,阳光洒在机身上,像两把蓄势待发的银刃。他指尖在平板上轻点,调出量产计划表 —— 再过一周,这两架战机就会运往秦州空天基地实测,而蓝星空天防御的第一步,总算走得稳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