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 第576章 新岁新种与药圃春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6章 新岁新种与药圃春秋

第576章:新岁新种与药圃春秋

立春的第一缕阳光,斜斜地照在断星崖的药圃里。林婉儿蹲在药魂木旁,手里捧着阿椰寄来的“南洋杂交紫苏”种子,籽粒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泽,像裹着层南洋的暖意。小石头挥着锄头在旁边翻地,土块被敲得细碎,混着去年埋下的紫苏梗碎屑,散发出淡淡的腐殖香。

“这土得晒三天,”阿芷拄着拐杖过来,指着翻起的地块,“让地气透透,再掺点药魂木周围的腐叶,保准出芽率高。”她从布包里掏出包东西,“这是黑风岭送来的‘石缝紫苏’种子,刀疤脸特意让人快马送来的,说赶得上春播。”

小芽儿抱着她的画册,蹲在新翻的土地边,用树枝在土里画着格子。“我算好了,”她指着画册上的草图,“东边种南洋紫苏,西边种石缝紫苏,中间留条小路,像条彩虹桥。”画册的新页上,阿椰寄来的粉紫色雪苏花被小心地贴着,旁边写着“阿椰说,春天会开花”。

三日后,播种的日子选在了惊蛰。乡亲们都来帮忙,张婶带来了浸过紫苏水的湿布,说盖在种子上能催芽;李大叔扛来几捆去年的干稻草,准备等种子发芽后铺在行间保墒。林婉儿负责撒种,小石头盖土,小芽儿则在每个地块边插上小木牌,上面写着种子的来历和特性,字里行间画满了小小的笑脸。

“你看这石缝紫苏的种子,”林婉儿捏起粒灰黑色的种子,比普通紫苏籽小一圈,却格外坚硬,“真能在石头缝里长?”

“刀疤脸说,他们那儿的孩子,就用这种子在崖壁上种,”小石头用手指碾了碾,“皮实得很,浇水就能活。”

播完种的那天傍晚,林婉儿坐在药魂木下,看着新翻的土地在夕阳里泛着柔和的光。药圃边缘,去年自发生长的雪苏苗已经抽出新叶,紫绿相间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晃,像在欢迎新来的伙伴。她忽然觉得,这药圃就像个小小的世界,南洋的暖、黑风岭的韧、断星崖的厚,都在这里扎了根。

春雨淅淅沥沥下了几日,新播的种子终于冒出了芽。南洋紫苏的芽是嫩粉色的,像裹着层朝霞;石缝紫苏的芽是青灰色的,带着股倔强的硬气。小芽儿每天都要去看无数次,画册里记满了它们的生长日记:“三月初五,南洋紫苏冒尖了,比我的指甲盖还小”“三月初七,石缝紫苏的芽顶开了块小石子,真厉害”。

阿椰寄来的信里,夹着张她在南洋药圃的照片,小姑娘穿着蓑衣,正给雪苏苗浇水。“我娘说,等断星崖的紫苏开花了,就把我的画寄过去,让它们认识认识自己的姐妹。”信末画了个大大的笑脸,嘴角还沾着点颜料。

张清越从敦煌捎来消息,说“紫苏学堂”的孩子们已经能认出二十种药草了,还编了首新的药谣,托他带给断星崖。林婉儿让小芽儿把歌谣记在画册里,孩子们稚嫩的笔迹写着:“敦煌崖,紫苏花,风吹种,到天涯……”

入夏时,新种的紫苏终于长大了。南洋紫苏开着粉紫色的花,引来的蝴蝶比本地品种多了三成;石缝紫苏的茎秆格外粗壮,即使长在贫瘠的地块也枝繁叶茂。药铺的墙上又多了几张照片:黑风岭的石缝里冒出的紫苏绿,南洋药圃里连成片的粉紫,敦煌学堂的孩子们举着药草标本笑。

林婉儿在《断星崖药谱》里新添了两章,分别记录着两种新紫苏的特性和种植法,末尾画了个小小的药圃,里面种满了世界各地的紫苏,旁边写着:“药草的家,在每片愿意接纳它的土地上。”

傍晚的药圃里,夕阳给紫苏花镀上了层金边。小芽儿坐在田埂上,给阿椰写回信,画里是断星崖的夏天:南洋紫苏和石缝紫苏长在一起,粉紫与青灰交织,像条彩色的毯子,她和墨羽的后代躺在毯子上,头顶是盘旋的蝴蝶。

“林姐姐,”小芽儿举着画问,“阿椰会喜欢吗?”

林婉儿看着画里的景象,忽然想起太爷爷种的第一株紫苏。那时的药圃很小,故事也简单,而如今,小小的紫苏早已越过山海,在无数人的心里生了根。她笑着点头:“会的,就像我们喜欢南洋的花一样,它们也会喜欢这里的故事。”

晚风拂过药圃,紫苏叶沙沙作响,像在应和着什么。林婉儿知道,断星崖的春秋还在继续,那些新种的紫苏,那些往来的信,那些孩子们的画,都会像这风一样,带着药香,带着温度,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一年又一年,从未停歇。